洞见
(DJ00123987)
——不一样的观点,不一样的故事,2000万人订阅的微信大号。点击标题下蓝字“洞见”关注,我们将为您提供有价值、有意思的延伸阅读。
♬
点上方播放按钮可收听
洞见主播亚楠
朗读音频
在这场没有尽头的比拼中,每个人最终都变成了没有颜色、平庸无奇的人。
作家蔡垒磊曾说:“一个人越是处于低谷,越要警惕内卷。因为底层的内卷是没有止境的,而你的精力却是有限的。”
大部分人卷到最后不是苦尽甘来,而是消耗完自身资源后被迫去吃更多的苦。
为了突出自己,把几句话能讲明白的问题做成十几页PPT;
为了讨好领导,不仅主动揽活,还连累同事跟他一起加班;
这些人缺乏突围的认知和能力,就只能在一些收益极小的事上较劲。
而当你参与到他们的内卷中,会发现自己的精力也在不知不觉中被消耗殆尽。
网友
@link
毕业后,去了老家镇上的一家事业单位。
他原本的打算,是找个压力小点的工作,利用业余时间搞些电商副业。
结果没想到,看似清闲的老家,内卷程度一点不亚于大城市。
父亲还拿他跟邻居的儿子比,“人家岁数比你小的都有娃了,你让我面子往哪儿搁!”
单位里的同事卷关系,卷人脉,见人递烟时还要比一下烟的档次。
在这些人的影响下,他明明不会抽烟,也被迫随身携带70块一包的香烟,生怕给家人丢脸。
一年下来,事业毫无建树,副业也无所进展,人却焦虑得大把掉头发。
最终在朋友的劝说下,他不顾父母反对,决定重回城市打拼。
李尚龙曾说:“越是低层次的内卷,越是没有意义,卷来卷去,世界还是原来的世界,贫穷还是眼前的贫穷。”
一旦底层的内卷让你无力去做真正有意义的事,眼前的鸡零狗碎就会绑架你的一生。
经济学家阿马蒂亚曾在《经济不平等》中,提过一个“双金字塔模型”。
层级更高的人,不仅能够掌握更多资源,同级的竞争对手也寥寥无几。
越是社会底层,越是人数众多,可供分配的资源总量反而越少。
《奇葩说》辩手傅首尔曾说:
拥挤的不是通往更好生活的路,而是你当下所处的层次。
千军万马过独木桥,每个人都为有限的资源不断内卷,结果就是让生活陷入无尽的消耗。
前两天碰到朋友小杨,着实被他有气无力的样子给吓到了。
因为行业不景气,他所在的公司持续亏损,各部门都被安排了裁员指标。
小杨这些基层员工为保住工作,从加班时长到讨好领导等各方面展开激烈竞争。
有时明明下午4点就做完当天的任务,小杨愣是在办公室留到10点,凑出一份3000多字的工作小结。
而只要是部门领导需要,无论是写讲稿还是交材料,他都会放下自己的工作,围着领导团团转。
谁知一纸调令下来,整个部门被裁撤,领导换个部门继续当领导,他却只能卷铺盖走人。
想要另找工作,因为没有实用技能的积累,海投的简历全都杳无音讯。
薛毅然在《职场真话》中写道:
这个时代万物可卷,唯有成长例外。
当你习惯通过内卷来营造努力生活的假象,到头来只会陷入内卷越多,消耗越大的恶性循环。
愈发焦虑的性格,逐渐衰退的精力,不断恶化的健康……都将你桎梏在眼前的世界。
提升工作水平的是能力和效率,改变生活现状的是认知与眼界。
不在底层的内卷中消耗自己,才能倒逼自己在突破中成长。
“出生底层不是错,内卷也不是错,错的是一个底层人将内卷视作生活的全部。”
把内卷的时间用来提升能力,把内耗的精力用来拓宽眼界。
有个员工觉得她会跟自己竞选餐厅主任,于是处处和她较劲。
不仅每天和她比推销套餐的数量,还总是挑她工作的刺,当众羞辱她。
杨熹文则是照常上下班,业余时间用来接触当地的写作圈子。
远离餐厅里的无谓攀比,她结交了不同领域的优秀作者,在一次次深度的交流中,写作能力也得到提高。
反观那个员工自以为卷跑了她,沾沾自喜没多久,又开始跟另一个同事较上了劲。
杨熹文在《人生没有白走的路》中写道:“不被鸡零狗碎的事所困,让你的能力配得上持续向上的目标,生活才会是一部进化史。”
而是为了拥有跳出底层圈子的能力,不给他们接触自己的机会。
“当一个人看待问题的眼光在一年以内,他将和身边的每个人争得头破血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