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近年来Lovelive等一系列偶像动画在国内的火爆,表情包的流行(?),再加上国产日式偶像团体的不断发展,“打Call”,及其所代表的日式演唱会应援行为也越来越被人们认知并接受:
无论是Miku
还是μ’s
又或是国内的48G系偶像团体
从二次元到三次元,越来越多的中国观众感受到了整齐有序的集体应援带来的认同感与参与感,更好地享受到了观看这类演出的乐趣。
然而,在其发源地日本,这类行为却遭遇了一个意想不到的挫折:日本国内最大规模的动画歌曲演唱会Animelo Summer Live(ASL)的主办方近日宣布,在ASL2017的会场上,将禁止包括打call、MIX、咲Clap在内的各种WOTA艺。
在这条公告中,咲Clap、MIX、Call等WOTA艺被视为干扰周围观众的行为而加以禁止
这一消息立刻在爱好者中间炸开了锅,虽有部分支持者,但反对的声浪更甚。在了解这件事为什么有这么大影响之前,先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下这些名词都是什么意思吧。
广义上的“WOTA艺”,是指在演唱会等活动现场,通过跳跃、呼喊、拍手等行为,为台上的表演者加油打气的行为,喜欢体育运动的观众是不是联想到了什么?没错,就是啦啦队(应援团)。
应援团文化在日本有相当悠久的历史,而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日式偶像文化兴起之后,两者结合起来就诞生了针对特定偶像的“亲卫队”,他们在自己守护的偶像进行表演时,会以啦啦队那样的方式齐声呼喊为其应援,可以视为WOTA艺的前身。而“WOTA艺”这一名词正式出现,要等到“早安少女组”这类组合出现之后了。藤本美贵的“神曲”:ロマンティック浮かれモード(浪漫浮现形式)则正式将这一名词推向了大众的视野。
欢乐跃动而又整齐划一的动作,纵情狂欢的人群与歌曲本身交相辉映,这大概就是WOTA艺本源的乐趣了吧
这一时期WOTA艺以空手动作为主,也因此可以称为“手指艺”。开头提到的咲Clap(拍手后双手慢慢向上张开,如同开花一般)就是其中的一种动作。可以说,手指艺是后来包括Call、光棒舞等衍生应援形式的始祖。随着偶像文化的发展,以及“神器”荧光棒的引入,初代WOTA艺逐渐演变、分化成了三种形式:
MIX
WOTA艺(荧光棒舞)
Call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些应援方式都有什么区别吧
MIX这一形式是对应援中呼喊部分的强化,一般来说是专门应用于三次元偶像/团体的应援方式,如AKB48、桃色幸运草等。
通常的MIX是这样组成的:
首先是一段英语:タイガー, ファイヤー, サイバー, ファイバー, ダイバー, バイバー, ジャージャー(tiger,fire,Cyber,fiber,diver,viber,jarjar)
接着是日语:虎(to ra)!火(hi)!人造(jin zou)! 繊维(sen i)!海女(a ma)! 振动(shin dou)!化繊(ka sen)!飞(to bi)!除去(jyo-kyo)!
最后则是阿依努语:チャペ, アペ, カラ, キナ, ララ, トゥスケ, ミョーホン トゥス ケ
cha pe a pe ka ra ki na ra ra tou su ke myo - hon tou su ke
可以看到,所谓MIX就是将押韵的这一系列单词有节奏地喊出来以体现气势,但是你要问这些个词具体都是什么意思?好吧我也不知道……(欢迎大佬们赐教)
上面这个三段式MIX是通用的用法,而有时不同的团体也会有各自独具特色的MIX,比如水树奈奈的MIX就是“1、2、3、4、5、6、奈々!!”
而和MIX十分相似的还有一种应援方式——ガチ恋口上,国内一般翻称之为真爱Call。呼喊内容为:
言いたい/こと/が/あるん/だよ
やっぱり/XX/はかわいいよ
すきすき大好き、/やっぱ/ 好き
やっと /見つけた /お姫様
俺が /生まれて/ きた理由
それは /お前に /出会うため
俺と /一緒に /人生 /歩もう
世界で/ 一番 /愛してる
ア・イ・シ・テ・ルーーーー!
翻译过来大意就是:
有句话想要对你说!
果然XXX最可爱!
喜欢喜欢最喜欢!我最喜欢你!
终于见到你啦!我的公主!
吾辈诞生的理由!
就是为了见到你!
携余之手,与吾偕老!
全世界我最喜欢你!
我!最!喜!欢!你!
……好像有点羞耻?
这点羞耻都承受不了,怎么好意思说是真爱?
ガチ恋口上最初起源于日本地下偶像的演出,经历了长期的争议后才被引入正统偶像应援体系。所谓的地下偶像,是指各类媒体曝光资源没有其他“地上偶像”(如AKB、乃木坂等)那么多,大多依靠粉丝间口耳相传以及live积攒人气,在以死忠饭为核心的演出中,诞生出这种极端而狂热的应援也就不让人感到意外了。
虹con(彩虹征服者)的MIX最后都会以一段ガチ恋口上结尾,相当有特色
比起下文提到的WOTA艺和打Call,MIX及ガチ恋口上虽然器材要求极低,效果却丝毫不逊。但由于声音过大,有可能会干扰到其他观众欣赏演出,因此除了有这类应援传统的演出之外,在其他场合之内往往不建议使用。
当下我们所说的WOTA艺,一般都是指从初代WOTA艺(手指艺)演变而来,利用荧光棒做出各种大幅度动作表演的应援方式。在继承发扬了初代的基础上(如romance、十字架等动作的继承与改编),光棒挥舞的动感让其表现力更上一层。
这种应援动作相当夸张,表演效果极佳,但同时杀伤范围巨大,很容易影响到围观群众,因此即使要用也一般是在观众席后场,并且在表演前需要周边群众发布“宣战布告”加以告知。而在正规的演唱会中一般是与手指艺一起属于被禁止使用的应援方式。
现在,这类WOTA艺表演已经大多从演出中脱离出来,成为了单独一种单独表演形式。而在各类视频网站中都能看到各位WOTA艺师的精彩表演,题材也不再局限于偶像歌曲,可以说已经成为了另一种形式的舞蹈了。
最后,也是目前应用最广泛,也是国内观众接触最多的应援形式就是打Call了。主要形式是利用荧光棒跟随着音乐节奏挥舞、做出特定的动作以及呼喊等。比起上文的其他应援方式,打Call入门轻松(实在不会的新人跟着身边的大佬打也行),容易练习(动作幅度小,不用喊得太大声),而视觉效果又相当突出,因此接受度也是最高的。即使是在禁止其他Wota艺的演出,也往往不会拒绝台下荧光棒的海洋。可以说,打Call已经不仅仅只是作为一种演出之外的应援,而是已经成为了演出本身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