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阅读第一
“阅读第一”是一种终身学习的态度。我们是一群爱阅读、关注国际教育、重视家庭教育,持续学习、分享和成长的高知家长群体。我们不断改善自己的家庭教育方式,由“术”至“道”,致力于将孩子培养成具有国际视野的中国人。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成都天府中学附属小学  ·  [课程]共享高质课堂,展现课堂魅力——天府新 ... ·  2 天前  
果爸看房  ·  广州学位房还值得买吗? ·  2 天前  
果爸看房  ·  广州学位房还值得买吗? ·  2 天前  
夏天的陈小舒  ·  越是乱和难,越要向内求。 ·  3 天前  
夏天的陈小舒  ·  越是乱和难,越要向内求。 ·  3 天前  
酱油哥张夫子  ·  普通人越来越难了。。。 ·  5 天前  
酱油哥张夫子  ·  普通人越来越难了。。。 ·  5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阅读第一

印度教育:教育应是为了帮助孩子理解自由和完整

阅读第一  · 公众号  · 教育  · 2017-01-02 21:31

正文


版权申明:本文来源于《唤醒智慧的教育》

如有想要了解的话题,也可以给我们留言。


吉杜·克里希那穆提(Jiddu Krishnamurti),是近代第一位用通俗的语言,向西方全面深入阐述东方哲学智慧的印度哲人。在二十世纪一度对西方哲学宗教产生过重大的影响。他的一生颇具传奇色彩,被印度的佛教徒肯定为“中观”与“禅”的导师,而印度教徒则承认他是彻悟的觉者。今天的这篇文章,来自克里希那穆提的世界级名著《唤醒智慧的教育》。


克里希那穆提的书和文章思想极其深刻。可以这么说,读懂了他的文字,并学以致用,将不光照亮孩子的人生,更会改变自己的人生。


 
作者简介

吉杜·克里希那穆提(1895年5月12日—1986年2月16日),印度哲学家。是近代第一位用通俗的语言,向西方全面深入阐述东方哲学智慧的印度哲学家。在二十世纪一度对西方哲学和宗教领域产生过重大的影响,随着互联网信息的革命,其思想近年来才被中国大陆知识分子慢慢熟知,影响力也逐步慢慢扩大。他的一生颇具传奇色彩。被印度的佛教徒肯定为“中观”与“禅”的导师,而印度教徒则承认他是彻悟的觉者。


当今的教育关心的是外在的效率,它忽视或故意曲解了人类的内在本性,它只发展了人身上的某一部分,而让其他部分自生自灭。然而我们内在的混乱、敌对和恐惧总是会胜过外在的社会结构——不管这个结构被构想得多么高尚,或是被建造得多么精巧。没有正确的教育,我们就会互相毁灭,于是每个人外在的安全便会失去。正确地教育学生就是帮助他了解他自己整体的运作过程,因为只有当日常行为中有了头脑与心灵的融合,才会有智慧和内在的转变。


在提供信息和技术培训的同时,教育首先应该鼓励一种整体的生活观,它应当帮助学生认清和打破他内心所有社会等级的差别和偏见,并且不鼓励对于权力和支配的贪婪追求。它应该鼓励正确的自我观察,鼓励学生去经历完整的生活——不去赋予某个部分、赋予“我”和“我的”以重要的意义,而是帮助心灵凌驾和超越自身,从而发现那个真实。


只有通过我们日常活动中的自我了解——日常活动就是我们和他人、事物、观念以及自然的关系——自由才会降临。如果教育者是在帮助学生变得完整,他就不会狂热或过度地强调生活中的任何一个方面。正是对生活整体过程的了解带来了完整。当有了自我了解,制造错觉的力量就会止息,只有那时才可能会有真实或上帝。


如果人类想在不让自己粉身碎骨的情况下摆脱掉任何危机——尤其是当今世界的危机,他们就必须保持完整;所以对于那些真正对教育感兴趣的父母和老师而言,最主要的问题就是如何培养出一个完整的人。要实现这一点,教育者自己很显然必须是完整的;所以正确的教育极其重要,不仅是对于年轻人而言,同样也包括老一辈的人——如果他们愿意去学习,并且还没有变得太固执的话。我们内心是什么样子的,远比“我们要教给孩子什么”这个老问题更重要,如果我们爱自己的孩子,就会努力使他们拥有正确的教育者。


教书不应该成为一种专家的职业。当它成为职业——通常都会如此——爱就会逐渐消退;而爱是达到完整的过程中所必需的。要完整,就必须摆脱恐惧。无所畏惧带来了独立性——这种独立性中没有冷酷无情,也没有对他人的蔑视——而独立性是生命中最不可或缺的因素。没有爱,我们无法解决无数矛盾冲突的问题;没有爱,获取知识只会增加混乱并且导致自我毁灭。


一个完整的人将会通过体验来获得技巧,因为创作的冲动会造就其自身的技巧——这才是最伟大的艺术。当小孩有了想画画的创作冲动,他就去画了,他不会去操心什么技巧。同样,那些对生活有所体验从而去教育孩子的人——他们才是真正的老师,而他们也将创造出他们自己的教学技巧。



这听起来很简单,但它其实是一次深刻的革命。如果我们思考一下,就会明白它将会给这个社会带来的非凡影响。如今,我们大多数人到了四十五岁或五十岁时,个个都已被每日重复的工作奴役折磨得筋疲力尽了;顺从、恐惧和容忍已经毁掉了我们,尽管我们仍在社会上——除了对统治者而言,这个社会其实并没有什么意义——努力奋斗着并且感到安全。如果老师看到了这一点,并且自身也确实有所体会,那么不管他的脾气怎样、能力如何,他的教学都不会成为一种例行公事,而是会变成帮助学生的工具。


要了解一个孩子,我们必须观察他玩耍,研究他的各种情绪;我们不能把自己的偏见、希望和恐惧投射到他身上,也不能塑造他,让他符合我们的欲望所设定的模板。如果我们总是不断地根据自己个人的喜好来评判孩子,就必然会在我们和他的关系中,以及他与世界的关系中制造屏障与阻碍。但不幸的是,我们大多数人都希望以一种能够满足我们个人虚荣心和癖好的方式来塑造孩子;在对孩子独家的占有和支配中,我们找到了不同程度的安慰与满足。


毫无疑问,这种过程并非关系,而只是一种强迫,因此,重要的是去了解那种深奥复杂的支配欲。这种欲望以很多微妙的形式呈现;它很自以为是——这是它非常根深蒂固的一点。那种想要去“服务他人”的愿望里,就带着潜意识里想要去支配的渴望——这一点我们很难理解。当有了占有,还会有爱吗?在我们和我们设法去控制的人之间,能产生交流吗?支配就是利用他人来满足自我,如果你利用他人,就不会有爱。


当有了爱,便会有关心,不只是关心孩子,而是关心每一个人。除非我们被这个问题深深触动,否则我们永远无法找到正确的教育方式。仅有技术的培训必然导致冷酷无情,要教育我们的孩子,我们就必须对生活的全部运动保持敏感。我们所想的东西,我们所做的事情,我们所说的话——这一切都至关重要,因为它们会创造出一种环境,这种环境要么帮助了孩子,要么就是阻碍了他。



因此,我们当中对这个问题深感兴趣的人,很显然必须开始了解自己,从而有助于去转变这个社会;我们会把创造新的教育方法作为自己直接的责任。如果我们爱自己的孩子,我们难道不会找出一条终止战争的途径吗?但如果我们仅仅使用“爱”这个字眼,却没有什么实质内容的话,那么关于人类痛苦与不幸的整个复杂问题就仍将继续存在。这个问题的出路在于我们自身。我们必须开始了解我们与自己同伴的关系,我们与自然、观念和各种事物的关系,因为没有那份了解,便不会有希望,也就没有任何途径可以摆脱冲突和痛苦。


养育一个孩子需要智慧的观察以及关爱。专家和他们的知识永远无法取代父母的爱。然而,大多数父母由于他们自身的恐惧和野心——这些东西局限和扭曲了孩子的视野——已经腐化了那份爱。所以我们中很少有人关心爱,大多数人只是热衷于爱的表象。


如今的教育和社会结构并不能帮助个体走向自由和完整;如果父母真的很认真,并且渴望孩子可以逐渐发展出他充分完整的能力,他们就必须开始改变家庭所带来的影响,并且开始建立一些拥有正确教育者的学校。


家庭的影响和学校的影响之间绝不能有任何矛盾,因此父母和老师都必须重新教育自己。个体的私生活和他作为群体成员的生活常常是矛盾的,这种矛盾制造出了个体内心以及他的关系中无止境的战争。


这种冲突经由错误的教育受到了鼓励和支持,孩子的内心从一开始就已经被割裂了,这导致了个人和社会的灾难。


如果我们当中那些爱自己的孩子的人,那些看到了这个问题的急迫性的人,能够全身心投入去处理这个问题,那么,不管我们的人数多么少,经由正确的教育和明智的家庭氛围,我们就可以帮助培养出完整的人;然而,如果我们像多数人一样,用头脑的狡猾填满自己的心灵,那么我们就将继续看着自己的孩子被战争、饥荒和他们自己的心理冲突所摧毁。


正确的教育伴随着我们自身的转变而来。我们必须重新教育自己,教育自己不要为任何理由——不管是多么正义的理由——而自相残杀;也不要为了任何意识形态——不管它看起来多么有希望给这个世界带来幸福的未来——而彼此杀戮。我们必须学会同情、学会知足常乐,然后去寻找那个至高之物,只有那时,人类才会获得真正的拯救。


阅读第一往期相关文章:

 深度调查:在“疯狂奥数培训班”的怪圈里,谁来解救孩子?

 为孩子装备未来4C's学习力,美国和芬兰的学校原来用PBL教学法

 陈默:当今城市孩子的7大心理特征

 蔡元培:决定孩子一生的不是成绩,而是健全的人格

   资中筠:学校培养趋炎附势的精神是最大失败

我们的平台,大家的舞台。

如果你有想法、有文采、有深度,愿意分享,

欢迎投稿至:[email protected]

所有稿件一经选用, 会支付相应的稿酬(最高可达¥ 2000)

投稿文章要求请点击:此处


▼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更多“教育观点”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