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设计朋友跟我闲聊,说到了“抢活”:一个项目明明是我在做,其他人通过熬夜竞稿、跨级汇报、私占功劳等手段一步步把事儿挪到了自己下面。
熬夜竞稿,就是利用人力优势,短时间内快速把方案都出完,赶在你按部就班的节奏之前完成输出;
跨级汇报,则是靠越过你直接向项目负责人或领导汇报,占得主要话语权;
私占功劳,太不要脸了,属于非法操作,不说大家也明白。
其实无论公司大小,这类事总是难以避免的,有人的地方就有竞争。
“抢活”发生在小公司,往往会演变成恶性竞争。
而在一些大厂,管理者会放任一定程度的“抢活”,甚至制定赛马机制,特意安排两个团队去做同一件事。
我和朋友都在大公司,所以我就想聊聊这事儿在大公司的做法。
嗯,先来讲点虚的。
其实朋友在跟我说抢活的事时,就已经是很强烈、明显的抱怨心态了。遇到这种事,应不应该抱怨?我觉得该。但抱怨有没有用?显然没有。
除非对方是说谎、私自揽功,否则其实都是在组织允许的范围内操作。过多的抱怨会让领导者看到你的无能,并且手忙脚乱丧失了竞争力,把事情拱手让人。
抢活还是共赢,两种截然不同的心态会导致完全不同的做法。所以心态一定要先摆正:将这件事看作共赢,以及逼自己进阶的契机。
而且通常,聪明人是不会去“抢”活的,也不会直接去做你在做的事情本身。发生重叠的部分往往是一些抽象的沉淀部分,他们会采用“共创”、“共建”的方式去推进这件事。
比如你和我都在做一个页面的改版,本身业务上不会有交集,但想要抽象的组件、设计方法、工具,是最可能重叠的,当然也是最有价值的。
这些有价值的东西最终是你做出来,还是同事做出来,其实你们的老板不在乎。因为无论如何,都会成为老板的成果。
所以你的格局就需要更大:考虑如何把这件事做得更好更大,而不是如何靠嘴守住已有的功劳。
这件事是不是只有我可以做?当然不是。那么如果有人能在自己工作不出错之余来跟你“抢”,是否代表此前你的工作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而这提升空间,可以是方案的全面性、细节的精细程度、项目推进的进度和汇报节奏等等。下面我会以最常互相踩脚的“设计规范”来举例。
全面性:规范是否只应用于你当前工作的单一场景?本身就没有考虑到其他流程中亦可复用?或者你有所考虑,但还没有成型的设计方案和文档?
精细程度:规范本身做的是否专业?有没有更好看、更好用的解决方案?
推进进度:是否已经在你的页面中落地上线?仅仅是设计稿上的组件,还是已经和技术联动成为真正的产品组件?
汇报节奏:有阶段性成果和下一步计划,有没有及时向老板同步?
上面4点,是最容易被竞争的点,也是最容易靠短时间发力赶超的点。比如全面性的问题,想要竞争的话完全可以熬两个夜,把方案做得更多更完整,再配合一波汇报节奏,主被动立刻就会发生转变。
理论上来说,一件事一直都是你在做,你的思考、沉淀也应该更多。
如果没有,那你活该被“抢”。
所以当其他人想要一起参与的时候,你可以快速输出你的价值。
还是以规范举例,比如别人扩充了更多新的规范场景,但你已经先和技术合作完成了组件产品化,就可以通过这个能力去帮助同事落地。这样不仅解决了他的业务问题,也扩大了你的影响面。
再比如你的方案和别人没有差异,但你有储备一套异常流程的处理手段,也可以在合作的时候及时抛出来,帮助别人少走弯路。
主动把竞争变成错位合作,是你的老板最想看到的结局,也会更容易帮助这件事做成。
面对无中生有、数据造假的人,一定要果断举报揭露,这种人就是团队的害群之马。
尤其团队大了,层层汇报之中真的可能出现这种狸猫换太子的事,甚至把你的成果原封不动写进去就换个名字的情况我也不是没有见过。
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所以这也就要求大家,在平时的工作中要多写邮件、多在文档中记录项目进展和必要的阶段性结果。
同时,也要经常跟自己老板汇报进度。这样一旦有不要脸的人采取非法手段,就可以及时拿出证据制裁他了。
互联网的大环境下,竞争常在,但我们也不能忘了初心。
希望大家时刻保持谦逊、警惕和驱动自我提升的心,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