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观点总结
本文分析了十一假期期间全球股市、债市、商品市场及汇率市场的走势,重点关注了港股、中概股的表现以及国内外相关因素对其影响。文章还概述了假期消费、地产、PMI等方面的情况,并给出了投资策略建议。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全球股市表现
十一假期期间,港股、中概股领涨全球股市,标普500指数下跌0.2%,富时中国A50指数期货上涨11%。港股中资讯科技、非必需性消费、能源、医疗保健等行业指数涨幅居前。
关键观点2: 债市、商品市场及汇率走势
美债利率回升,商品市场中油价涨幅最大。汇率方面,美元指数累计上涨,人民币兑美元小幅贬值。海外方面,美国就业数据好于预期,中东紧张局势发酵推动油价反弹。
关键观点3: 国内外消费与地产情况
假期出行消费维持高位,电影票房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地产方面,全国多地落实地产新政,商品房成交数据有所改善。一、二线城市商品房成交面积同比正增长。
关键观点4: PMI数据与投资策略建议
制造业PMI边际回升,内需订单景气有所回暖。服务业PMI指数小幅回落。综合以上情况,认为本轮A股行情仍有向上空间,中期弹性风格更偏向成长,建议关注政策支持和产业转型方向。
正文
十一假期期间,港股、中概股领涨全球股市。
权益方面,10月1-4日期间,标普500指数下跌0.2%,富时中国A50指数期货上涨11%,纳斯达克中国金龙指数、恒生科技指数、恒生指数分别上涨11.4%、10.0%、7.6%,港股中资讯科技、非必需性消费、能源、医疗保健等行业指数涨幅居前。债市方面,美债利率普遍回升,截至10月4日,2Y、10Y美债利率分别达到3.93%、3.98%,分别较9月底上行27bp、17bp。商品方面,油价涨幅最大,10月1-4日期间,ICE布油期货结算价上涨8.9%,同期LME铜、COMEX黄金仅小幅上涨1.2%、0.3%。汇率方面,10月1-4日期间,美元指数累计上涨1.7%至102.49,离岸美元兑人民币汇率达到7.099附近,人民币兑美元小幅贬值1.3%。
海外方面,美国就业数据好于预期、美联储降息节奏预期放缓,中东紧张局势发酵推动油价反弹。
一是美国经济数据仍显韧性、市场预期降息幅度有所收敛,
9月新增非农就业25.4万人,高于预期和前值,9月失业率回落0.1pct至4.1%,9月ISM非制造业PMI超预期升至54.9;市场对美联储年内继续降息幅度预期由9月底的75bp收窄至目前的50bp,截至10月6日,CME利率期货定价显示11月继续降息25bp的概率升至97%,12月再降息25bp的概率为80%。
二是中东地缘紧张局势升级、油价短期连续上行,
当地时间10月1日晚伊朗向以色列发动大规模导弹袭击,市场担忧以色列可能进行报复、加大原油供应风险,截至10月4日,ICE布油期货结算价升至78美元/桶,较9月底上涨8.9%。
三是日本新任首相石破茂表示日本目前没有进一步加息的环境,
释放偏鸽信号,10月1-4日期间,日元兑美元累计贬值3.5%。
国内方面,假期出行人次维持高位,一二线城市地产成交同比改善。
一是假期出行消费方面,
居民出行热度维持高位,据交通运输部统计,10月1-5日期间,全社会跨区域人员流动量合计超14.6亿人次,较2023年同期(国庆假期前五天)增长2.8%;假期电影票房持平去年同期,wind数据显示,10月1-5日国内电影票房合计超17亿元,日均约3.4亿元,与去年国庆假期日均值基本持平。
二是地产方面,
9月29日以来,北/上/广/深等全国多地积极落实地产新政,商品房成交数据边际改善,wind数据显示,10月1-5日期间,全国30大中城市商品房成交面积合计超33万平方米,相比2023年同期小幅回落8.5%,降幅较9月有所收窄,其中,一、二线城市同期商品房成交面积分别同比正增28.2%、7.1%,三线城市成交同比延续深度调整。
三是PMI景气方面,
9月30日统计局公布9月PMI数据,制造业PMI边际回升0.7pct至49.8%,好于市场预期的49.1%,内需订单景气有所回暖,新订单PMI分项回升1pct至49.9%,但新出口订单PMI边际回落1.2pct至47.5%;服务业PMI指数边际回落0.3pct至49.9%,建筑业PMI小幅回升0.1pct至50.7%。
综合来看,我们认为本轮A股行情仍有向上空间,中期弹性风格更偏向成长,继续建议关注政策支持和产
业转型方向,包括新质生产力、高端制造业与出海、国企改革等。一方面,国内稳增长/稳地产/稳市场政策协同发力超市场预期,推动政策落实有助于经济改善预期发酵。另一方面,近期海外不确定性有所抬升,中资权益资产的全球配置吸引力提升,十一假期期间港股强势上涨反映外资情绪较高。
风险提示:
1)宏观经济修复不及预期;2)货币政策超预期收紧;3)海外资本市场波动加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