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mmbiz.qpic.cn/mmbiz_jpg/dsOJoh1q4126YlnW9VE7CADiaRxEic049aIxYHoxK3oAtgz9JVZJBjfHreV5s9n2AeDzvEw0Cj5QbFZwoOdFRHdw/0?wx_fmt=jpeg)
来源|喜玛拉雅文库(ID:haishengwenhua)
作者|蔡志忠
心就是佛,佛就是开悟的自己,每个人都应该点燃心中的黎明,想通了生命的真理,成为自己身心的主人。—— 蔡志忠
心经是佛陀说法
《心经》第一段就是: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
很多人因而误以为《心经》是观自在菩萨对舍利子说法,其实所有佛经大都是佛陀对弟子说法,《心经》是佛陀对十大弟子智慧第一舍利子说法。
![2.jpg](http://mmbiz.qpic.cn/mmbiz_jpg/dsOJoh1q4126YlnW9VE7CADiaRxEic049aJQQlicMyGH0nwctcia2MdWGJOLdrO48qd2Yr8nDysXSw5GWEicKu8IMmQ/0?wx_fmt=jpeg)
佛教是心的教导
众生心生,则佛法灭;众生心灭,则佛法生。
佛教,可以说是佛陀对众生如何正确使用心的教导,人会产生痛苦烦恼都来自于我们自己的心,佛陀透过“心经”教导我们如何正确使用我们的心,令心寂灭不生妄想妄念,以达到寂静的智慧彼岸。
![4.jpg](http://mmbiz.qpic.cn/mmbiz_jpg/dsOJoh1q4126YlnW9VE7CADiaRxEic049atA3VL900aEy4IfOnxJrHrOnwygvpnlZicaKGljkZvatlMfjja3Gx4dA/0?wx_fmt=jpeg)
色与空
弟子问达摩说:“什么是色?”
达摩回答说:“眼前情境,即是色。”
弟子问:“什么是心?”
达摩说:“现在问我的,即是心。”
弟子问:“面对色时,心应该如何?”
达摩说:“色不自色,由心故色;心不自心,由色故心。”
弟子问:“怎么说呢?”
达摩说:“外在情境只是纯然情境,没有净垢分别。但由于我们的自我主观,生心分辨情境的好坏善恶。”
外在时空变化 = 情境,内在心识变化 = 心境。无明众生的心境易受外在变化情境所影响,现前情境如我们所期待,心情便很顺畅。情境不如预期,心境便坠落谷底。
![](http://mmbiz.qpic.cn/mmbiz_jpg/dsOJoh1q4126YlnW9VE7CADiaRxEic049aOngoXPEnG0D7EJRDga0nyNO98RtWeiaK14eoe0gGdSfB9V8mZCiahNgQ/0?wx_fmt=jpeg)
名与色
弟子问:“什么是名?”
达摩说:“有形情境叫作色,无形的情境叫作名。我们的心受名色所束缚,因此便有际遇好坏差别。”
弟子问:“际遇不好之时,应如何?”
达摩说:“面对现前情境时,不要以自我的立场生心,便无际遇好坏。众生心生则佛法灭;众生心灭则佛法生。”
现前情境便没有所谓的善恶净垢分别,也没有心境好坏顺逆。不以自己的心评断际遇的好坏分别,于是心色两相生灭,没有心也没有色。
![](http://mmbiz.qpic.cn/mmbiz_jpg/dsOJoh1q4126YlnW9VE7CADiaRxEic049aC4fJ9ic0dWVYKRUM5VSNyQEO0hicSiaToBxsHIibJH1wx3bRaUyb4ldEFg/0?wx_fmt=jpeg)
无眼耳鼻舌身意
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说:“一个人不可能两次踩进同一条河流。”
因为人已经不同,水也不同。
现在的我不同过去、未来的我,心识也随时间改变,人的一生中并没有一个不变的我存在,因此不要以过去的观念来评断当下。
![](http://mmbiz.qpic.cn/mmbiz_jpg/dsOJoh1q4126YlnW9VE7CADiaRxEic049aNCOsecLRAzed5wmXDc40hacxu3dqUt7V7cYq1vLAFhR4sOjrkoyGPQ/0?wx_fmt=jpeg)
无色声香味触法
外在的情境瞬时万变,如果我们不以主观分辨,只是随着变化而变化,无我、无分别、无内根感官、无外尘情境、无所差别,便能达到与万象融而为一的境界。
于任何情境,只是整体一生的刹那切片,而这就是我们的生命实相。人只能掌握当下瞬间,这样观察,就是觉悟。
![](http://mmbiz.qpic.cn/mmbiz_jpg/dsOJoh1q4126YlnW9VE7CADiaRxEic049aU6yiakRiaXaJt3WAWUPXbxiajribMiaqT2cSIbm9aiaaHmQB6C5AIXoSOVgw/0?wx_fmt=jpeg)
涅槃之境
比丘问佛陀“如何达到涅槃之境?”
佛陀说:“比丘啊!当我们面对任何情境时,让感受只是纯粹的感受,心永远处于无来、无往、无始、无终、无住、无想的不生不灭状态,我称它为心涅槃。”
比丘说:“如何让心不生不灭?”
佛陀说:“比丘啊!涅槃就是心不随情境起作用。心不起作用,不生出苦,无苦就没有苦的消逝。这就是心不生不灭,是解脱之道的最高涅槃境界啊。”
修行即是修心,降服自己的心,于境不生分别。在任何当下心不生苦乐,心不起作用,三界心尽即是涅槃。
一休还在当沙弥时,默然不语独坐参禅,师父微笑着领他走出寺门。
寺外弥漫清新空气,半绿草芽,斜飞小鸟,流动的小河。过了一个下午,师父领一休回寺内。刚入寺门,师父突然轻掩木门,把一休关在寺外。
一休不明白师父旨意,天色很快暗了,这时师父在寺内叫一休,一休便推开寺门走进去。
师父问:“外面如何?”
一休说:“全黑了。”
师父问:“还有什么吗?”
一休说:“什么也无。”
师父说:“外面清风、绿野、花草、小鸟、小溪一切依旧在。”
霎时,一休立刻顿悟。
![](http://mmbiz.qpic.cn/mmbiz_gif/dsOJoh1q4126YlnW9VE7CADiaRxEic049a8sia2yIbZGsgc7XEHDd8QBGmXwXichkzYt5zmBib6Mpv2d58IicC29q3sA/0?wx_fmt=gi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