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倪叔第一次带着愤怒去追一个热点。
吴清友去世的消息爆出之后,倪叔非常不怀好意地刷了下朋友圈,果不其然,从前天晚上曝出遗讯到昨天中午,仅仅半天的时间,这件事似乎就已经过去了,朋友圈中就只能剩下零星的三言两语了。
在朋友圈中云治丧,悼念名人本就只是个人彰显存在感的一阵云烟而已,但如此不走心,实属少见。
归根结底是:我们跟台湾人吴清友不熟,跟一个人为了自己想做的事情,而愿意站到钱的对立面的人生价值观也不熟。对于我们不熟的,陌生的东西,我们愿意表达惊奇,尊敬,但新鲜劲过了,我们就会到我们熟悉的生活里继续日复一日,直至死亡。
所以,别装外宾了,事实就是:台湾才有吴清友,我们只有罗振宇!
▼
不知道是巧合,还是讽刺。
就在吴清友遗讯传出的同天,一份“罗辑思维”拟Pre-IPO轮融资文件曝光,该文件显示,罗辑思维拟融资9.6亿元,目前估值约70亿元。
我觉得这是投资人为这个社会的浅薄与急功近利估了一个价,一份得到付费专栏平均收费199来计算,也就是说投资人认为中国社会有3500万人会成为罗辑思维的用户,按照转化率10%计算,这意味着它的精神受众可以达到3.5亿人!
你猜这3.5亿罗辑思维受众和悼念吴清友的人们,是完全不同的一拨人,还是相同的一拨人?
我们朋友圈的现实就是,明明几分钟之前还在微信群里问哪有陆家嘴女主的啪啪视频,转身就发朋友圈说人生最曼妙的风景,是内心的淡定和从容。
这不是单纯的精分现象,而是这群人的问题就是:转发太多而读书太少,读书太少还特爱思考感悟人生。
▼
诚品书店固然美好,值得赞叹,但我总在怀疑那些赞美声音的背后究竟是出于对文化的向往,还是一种盲目的跟风。
有人在朋友圈说:我真希望我所居住的城市,能有一家诚品书店。
我想说:我知道你所居住的城市没有诚品书店,但你所居住的城市会连没有一家像样子的书店都没有吗?你一年去过几次,又买过读过几本书呢?
一句“太忙了,没时间读书”似乎就成了我们不读书的理由,但身兼数职还一年读200多本书的梁文道早已揭穿真相:
说自己很忙,没时间读书,是因为你不觉得读书重要。如果你有空喝酒、聊天、玩乐,你还说没空读书,那你就是认为别的事比读书更重要。
近几年来,在读书这件事上,倪叔目所能及的只有一个趋势:大家正变的越来越懒,懒得阅读,懒得思考!
有经典不读,读的都是3天精通xx,7天成为大神的速成书籍;
尤其是在所谓的知识付费兴起,知识经济大行以后,索性连书都懒得读了,直接请人读给我听;后来连听书都觉得烦,觉得占时间了,就开始迷信各种所谓会让自己变得更好的付费专栏;
在处在渴望提升、又追求速成的浮躁气氛中不可自拔的人群当中,他们愿意相信199元包会的承诺,哪怕这与学习、修养本身需要下苦功的原则背道而驰。
其实,他们自身都知道世界上没并有“压缩饼干”式的成功捷径可以走,但修炼精进的道路太苦太累,急于成功的他们,选择了遗忘常识,而相信奇迹。
如艺术家朱敬一所说:“(现代人的心声是)躺着真好!”而罗振宇正是看准了这一点,从此住进了他们的心里。
是的,每个人懒癌的世界里都住着一个罗振宇,而当今遍布懒癌患者的中国社会,正是成功导师罗振宇们的温床。
▼
吴清友与罗振宇是孑然不同的!
“卖一本八卦杂志和一本好书,都是25块钱,但那不一样。”
在吴清友诸多的人生格言中,这一句话,它精准的命中了我,是的,人与人的差别,有时候就在于关键问题上的不一样。
但人与社会之间的矛盾就在于,社会总试图用共识来抹杀这一点不一样。
日前,腾讯创始人曾李青说:乐视这么明显的庞氏骗局都看不出来的人,不配在投资圈混,也不适合创业,更不适合存在他的朋友圈里,一时引起热议。
讲实话,我是理解曾李青的,这就是社会和个人之间矛盾,他是认为把贾跃亭看作是企业家精神代表是愚不可及的行为,但在社会看来,贾跃亭,李嘉诚,王永庆那都是差不多的,都是企业家。
所以在我们的社会里,岳飞和秦桧差不多,都是南宋官员;罗永浩和罗玉凤差不多,都是罗家名人;吴清友和罗振宇差不多,都是文化英雄!
社会的尺度就是如此,哪怕两者在言行上是如此的冰火不容,都可以将它们归为一类。
吴清友和他的诚品,是以一个诚字立身的,诚字既是中国文化的延伸,更重要的是看这个人说话是否前后一致,能否说道做到,这是这个人是否值得学习,值得尊重的重要标准。
诚既是对自己的过去保持价值观上的一致性,也是对自己所从事的事业保持一致性。
吴清友说:诚品的理念是人文、艺术、创意、生活,然后淘自己口袋里的钱,来兑现自己的文化理想;
吴清友是原为商人,要做文人的事情,忍受15年的亏损,硬生生把书店这么一个不赚钱的生意做成一个城市的文化地标,让书业有尊严,让城市有文化;
而罗振宇说:罗辑思维社群会员是一群爱智求真的青年,然后伸手把会员口袋里的钱掏到自己兜里,从此忘却自己的文化理想;
罗振宇是原为文人,要做商人的事情,卖会员卖月饼搞知识付费,把经典的知识生吞活剥做成知识的压缩饼干,就是要把曾经的文化理想变成一盘赤裸裸的赚钱生意。
《人物》杂志采访罗胖说,他自己鼓励粉丝卖房创业,而他说自己有后句话没有说“自己又买了腾讯的股票从而可以买第二套房了”;罗胖还说“社群”、“U盘化生存”、“内容电商”是自己给行业留下的三个坑,估计很快如果一堆人做“得到”付费专栏,他又会说“知识付费”是第四个坑,但是每次他都是这些坑的获益者。而其他人只能在这些坑里继续听罗振宇讲人生的道理、创业的经验。
有意思的是:《人物》周刊给罗胖专访的标题起的标题叫做:《商人罗振宇,随风而变》,窃以为,所谓的“随风而变”只是缺乏诚信的另一种好听的说法,罗振宇其人如何,大家心知肚明!
罗辑思维做的知识经济产品,是否真的帮助人们缓解了焦虑,获得了知识?还是只是被他们利用人们的焦虑收了一把智商税呢?
靠着打信息差的方法,罗振宇将粉丝当成韭菜,一茬一茬收割的同时也在行业上留下一个又一个的坑,但每到下一次,总会有人抱着这次不一样的心态再度上当……罗辑思维如此,乐视亦如此,背后都缺少的是一个诚字。
▼
《贾跃亭的前世今生》的作者老邓在创作后记中讨论:为什么贾跃亭能骗这么多人?
不是因为贾跃亭厉害,是因为社会健忘,像乐视这样的骗局,基本十年一次,1990年年代有牟其中,2000年有德隆,现在有乐视,但等到下一个贾跃亭出来的时候,还是会有很多人相信“这次不一样”,这就是贾跃亭,罗振宇们凭借一张嘴在中国商界纵横捭阖的秘诀。
在一个简简单单的诚字背后,藏着的是:吴清友与罗振宇的差别,是诚品书店与罗辑思维的差别,是文人与商人,利己与利他的区别……
但在公众的话语场里,这点差别很快就会被消弥于无形,今天还在叼念吴清友的媒体转头明天就在歌颂罗振宇的“得到”有多么的成功……
这就是我们今天的社会,不辩真伪,不分善恶!
当吴清友与他的诚品书店出现在我们目前的时候,我们会因感知到美好而发出赞叹,但当我们真实的去感受脚下的这块土地的时候,我们又不得不承认:它并不属于我们!
是的,台湾才有吴清友,我们只有罗振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