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是医生,所以“杀医事件”刚出来的时候,妈妈有点害怕,同时很心寒,然后愤愤不平说:
很多病人都迁怒于医生,其实他们根本不知道我们医生也是被医院“剥削”。
我一天要看将近100个病人,我们医院又不限号,不看完不让下班,中途连水都不敢多喝,厕所都不敢随便上,哪来时间每个病人解释半小时?!
况且都当了30多年医生,什么情况没见过,很多病人我问几个问题就知道ta怎么回事儿了,他们却觉得我太草率不专业,他们作为病人才不专业……
这就是作为一个医生的女儿的痛苦:医生不敢向病人透露的苦水,全部回来“吐”给女儿。
不过讲真,现在医患关系如此紧张,很大的原因,是因此医患之间不够了解——很多时候,甚至都不是彼此沟通不到位,而是完全没有沟通。
但这些沟通,不应该是在看病的时候做的,也不应该由医生来做这件事。
为什么不应该由医生来做?
培养一个医生,现在起码要读到硕士,医学院的大学是5年,算上硕士,就是7年时间,而如果你要进一个省会城市的第一第二医院,不读到博士根本没资格。
就算念完书,刚进医院,也要先在各个科室轮岗3年,跟着“带班”的医生,才能正式独立“上岗”。
就算“上岗”了,要成为一个“合格”的医生,也要起码再积累10年的经验。
所以,这些“最基础但又至关紧要”的情绪沟通或常识解答,应该是在病人走进就诊室之前,或走出就诊室之后,由专门负责解答基本疑问和调解沟通的助理人员来负责——而医生的时间,更应该节约下来,留给更需要ta提供专业知识的更多病患。
所以杀医事件的出现,说明国内医院人事部的宣传、沟通和调解,是非常不到位的,同时也说明国内的医疗资源有多么紧张。
而很多媒体为了追求点击量而做的失实、夸张化的报道,比如医生把手术刀落在病人体内,医生乱开药导致病人死亡等,一方面是有失水准,不但没有了解和澄清事实,反而进一步恶化,另一方面也说明,我们对医生的了解,是多么贫瘠。
(网络传“麻醉师可能要被麻醉机器人取代”其实非常不现实,因为麻醉师不仅是打麻醉药就好了,还要监测患者全程的生命体征,根据治疗进度做出经验判断、及时调整,确保高风险的医疗手术能顺利进行)
今晚《奇葩说》的辩题是:“外卖小哥惹毛我了,我要不要投诉他?”
被惹毛肯定很不爽,但在投诉之前,请你也给外卖小哥一个机会,问一下他,到底是什么原因,让他做出“惹毛你的那件事”。
比如,外卖小哥迟到了1小时,首先通过基本常识判断,你就可以排除“他故意迟到”的可能,因为他接的外卖订单越多,他赚的越多。
这时候你虽然很生气,但好心问一句原因,说不定会了解到:
1. 可能是在店家客人多,好多个外卖员都在拿餐,所以慢了;
2. 也可能是之前的客户耽搁了,联系不到人,住处特别“隐蔽”;
3. 也可能是系统问题,或者人手不够,外卖单过了半小时才派送到外卖小哥手上;
4. 也可能是他在路上出了一些意外,不小心擦了别人车,或者撞到人,纠缠了半天,或者跌了一跤,差点“掉了下巴”;
5. 还有可能他电动车的电池没电了,或者手机没电了……
各种因素考虑下来,天不时地不利人不和,真正外卖小哥自己的原因,可能性极小,基本上都是外因。
其次,你投诉他,会怎么样?
现在外卖员所在的公司,他们的经理都是有指标的,一个月投诉达到多少,不只是外卖小哥要罚钱,他们的头儿也不好过——但大多数导致投诉的原因,其实都不在他们的控制范围之内。
最后经常出现的情况就是:“大象”挖的坑,“蚂蚁”来填。
这也是医生和外卖小哥这两个例子的共同点:整个“产业链”都有问题,但最后所有接受服务的人,都把不满和矛头,指向了“产业链”最终端提供服务的人,而他们往往,其实是最受压迫、最无奈的——身处漩涡裹挟之中的人,往往最无力解决“挟持着他们的”问题和矛盾。
(美国的外卖公司在接到投诉之后,快递员很少被罚钱,外卖公司的解决方法是:发放优惠券)
所以这时候,你的一点点善意,主动地了解、理解或谅解,对这些最终端的服务提供者来说,都会让他们略感宽心。
之前柏邦尼在《奇葩说》里问:“心里很苦的人,需要多少甜才能够被填满啊”马老师当时说过一句话:
心里有很多苦的人,只要有一丝甜,就能填满。
同理,如果之前接受了太多恶意,而很不巧,又都没有获得宣泄和化解,那这时候,你最后一个不经意的忽略,都很可能,会成为“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同事张柔软之前给我讲过一个外卖小哥的故事。
她投诉一个外卖小哥之后,外卖小哥被罚了钱很生气,于是找他的弟弟,去她家门口守着,缠着她要索赔,还把她的电话丢到找工作的群里,让她接二连三接到骚扰电话。
最后柔软害怕被跟踪,无奈报了警,外卖小哥丢了工作。
我当初一直想不通,外卖小哥为什么会在接到一个投诉之后,做出那么激动的报复举止,就像我搞不懂杀医的人,到底是受到了什么委屈,才如此失常——直到我看了去年所有的杀医事件之后,我明白了其中的原因:之前他们受到的所有冷漠、轻视和伤害,都在最后失去某样重要东西的时刻,爆发了。
一个圈层、职业和人群之间缺乏沟通的社会,会走向两个极端:不是在沉默中死亡,就是在沉默中爆发。
日本那么多自杀案件,就是在沉默中死亡。
而很多牵涉无辜之人的悲剧,就是在在沉默中爆发。
这也是为什么,我觉得《红楼梦》里最美的一段之一,是贾宝玉在王熙凤错怪了她的丫鬟平儿之后,为平儿画眉的那一段。
在平儿最受委屈罪被误解的时候,在很多人“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远离当中,贾宝玉像一个菩萨一样,去安慰平儿说:“瞧你哭得妆都花了,快别哭,我来替你重新上妆。”
平儿平时虽然是丫鬟,但做人像女王一样漂亮利落大方,可是女王也有跌足的时候,女王们通常自己会爬起来,而这时候走到她身旁,轻轻替她拍去裙子上灰尘的那个人,往往拥有最细腻温柔的心。
之前在朝阳公园东七门的时候,有一个专门为米未送快递的顺丰小哥。
他也是《奇葩说》的忠实粉丝,看过我们做的每一集节目,我偶尔会看见他拉着璐姐说他对节目的喜爱和感受,他最喜欢谁,以及他的喜怒哀乐。
璐姐偶尔也会想逃走,但每次都和他边开玩笑,听他说完。
(璐姐充满灵魂思考的朋友圈)
我一开始会觉得好笑,后来慢慢能够感觉到其中的温度,现在公司搬了家,回想起来,居然能感受到,一种慈悲。
人没有出口,憋在心里,除非有强大的,内在缓解的心理机制,很难不沮丧抑郁,很难不爆发。
但大多数人,并非一开始就能够学会,如何做一个内心强大的人。
更多时候,我们是靠外界的出口,来化解我们内心的崩溃。
而外界的那个出口,也许是一个人,也许是一件事,但都让人,在被生活暴击之后,像一个重新打满气的轮胎一样,获得move on的力气,或力量。
前段时间,逃离北上广刷爆朋友圈,当时我在想:事业稳定或遇到瓶颈的人,人到中年的人等等,他们逃离北上广,其实挺正常的。
关于逃离这件事的主角,真正可怕的是:最低层的人开始逃离,刚开始拼搏的人大规模的逃离,如果这件事发生,这说明这个城市不仅没有机会,还异常冷漠。
而在被惹毛被投诉这件事情上,最可怕的,不是怪错了罪、投诉错了人,而是:没有人关心被投诉人“出问题”的原因,没有人愿意施与一个“举手之劳”的善意,于是日积月累,最后一根稻草,就压死了整个骆驼。
但还好,北京还远没有走到“正在奋斗的人开始逃离”这一步。
我们对服务人员,可能普遍缺少尊重和谅解,但北京让我们感到有温度的一点,是那些“儿音”腔浓厚的感谢,时不时夹带着若干问候或提醒:
谢谢您啊!
您没出啥事儿吧?
哎,没事儿,您放心吧,甭客气。
今天的音频彩蛋是:认识一座城市,哪些人是最好的“GPS”?
这个音频包含的有趣的内容有:
快递员如何要到明星签名照?出租车司机为何怒刷存在感?
去热带要做什么事,才算真正去过热带?旅店主人、翻译导游、滑雪教练遇见过什么样的奇葩客人?小丑要在什么样的背景里,才最显悲伤?
一个房子的入口,里面都有什么套路?一栋山顶别墅最打动人的地方在哪里?
↓↓↓点击阅读原文,观看今晚播出的《奇葩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