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李松蔚
湖畔贩水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他化自在天  ·  2月第4周祝福语「二笑江湖」 & ... ·  23 小时前  
他化自在天  ·  《从艺术家,取长补短》(营销艺术入门1/la ... ·  2 天前  
廣告狂人  ·  “好炸鸡自有答案”,系列整活简直王炸! ·  3 天前  
销售与市场  ·  投入上千万,商超巨头扎堆拜师胖东来 ·  3 天前  
他化自在天  ·  《爆改产品整活用(阳谋级推广入门1/Last ...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李松蔚

一个不提建议的心理咨询师,决定提一些建议了

李松蔚  · 公众号  ·  · 2018-05-30 20:23

正文

先放一个广告:

如果你在职场关系中,亲密关系中,或者其它任何形式的人际关系中……陷入过一段纠缠的模式(什么是纠缠的模式,下文中有具体介绍), 你也曾尝试过各种办法解决,越努力,却纠缠得越深, 欢迎在留言中提供这样的案例。

我会想一些不靠谱的解决方法,请你测试。

如果测试有效的话,将来会把它写到Momself的课程中,这套课程会免费送给你作为答谢。今后结集出书,会在书里永远记录你的贡献。

Momself 后台,一直有人呼吁我们开发一门养育的课。我觉得养育是不需要教的——没有任何一种方法称得上绝对「正确」。有时候教得越细致,越是让父母无所适从。现在我还是这么认为。但我还是参与开发了这门课。

我的想法发生了一些变化。

促成这一次改变的契机,是跟一个小学老师聊天。她发明了一种教学法,帮助孩子们背九九乘法表。

众所周知,很多孩子都讨厌死记硬背。所以这个老师的方法叫做「 只许读,不许背 」。她宣布,明天全班要举办一场九九乘法表朗读比赛,比谁读得最快。要 求孩子们回家反复读乘法表,越溜越好。 但是,「谁都不许背!」因为别人都要边看边读,如果你是靠背下来的,速度上就占便宜了。

(你已经能猜到结果了吧?)

一部分孩子很狡猾,他们才不听老师的,偏要偷偷背下来。还有一部分孩子很听话,他们读啊读啊读啊读,不知不觉也达到了能背的程度。

熟悉系统论的朋友应该看出来了,这是非常经典的 悖论干预 ,是策略心理治疗的高招。虽然这个老师未必学过这套理论。但让我有点意外的是,我的一个朋友对我讲的那些理论知之甚详,他仍然从这种方法里感受到了巨大的震撼。

居然对我说:「人家讲的比你实用多了!」

郁闷,难道我平时讲的不是这些吗?

他说:「不是。你讲的都是玄之又玄的道理,这样也可以,那样也不错。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问题可能不是问题……可怎么做才是正确的?我还是不知道!要是你专门讲这种操作性强,脑洞大的方法,你的课绝对是爆款了!」

我习惯性地辩解,想说:方法是细枝末节,背后的心态理顺了,方法还不是手到擒来吗。再说了,背九九乘法表这种花招,只是一种可能性,也不见得就是唯一「正确」的方法。我们的问题是常常陷入某种【纠缠的模式】里,孩子不背书,大人就催,催得越厉害,孩子越反感。你要看见这种纠缠的模式!看见不一样,就能跳出来,blablabla……啊!跳出来的方法有一千一百种,怎样都可以。不要贴标签,一旦你把某个东西定义为唯一正确的,blablabla……

我把自己都说得晕乎乎的!好气哦。

但是,我转念一想。

我说这么多干嘛呢?人家只是好心地提醒我,对一些用户来说,比起那些理论,具体的操作方法更能解决问题。那我为什么不试一试呢?

我说:「那好!爆不了你请我吃饭。」

当时,崔璀和 Momself 团队正在策划这门养育课程,帮助父母解决孩子不同年龄段中可能遇到的问题,例如挑食,不肯早睡,说谎,不爱写作业等等。按照他们一贯的调性,他们正在遵循这样的思路解决问题:

1,他们会探讨:这到底是谁的问题?表面上是【孩子的问题】,其实是父母和孩子在【关系】中共同维持的问题。

2,他们会分析父母在关系中是如何被控制的,被所谓【孩子的问题】勾引,陷入了斗智斗勇的泥沼。想各种办法,发各种狠,无止境地纠缠……

3,他们进一步分析,为什么越努力,越无解。因为这些努力最终变成了维持「问题」的一环,起到了火上浇油的效果,愈烧愈烈。

4,与其扬汤止沸,不如釜底抽薪。请父母停止这样的努力!转换心态和视角,问题自然平息。

很有我一贯的风范对吧。

但我为什么用幸灾乐祸的语气,说「他们」呢? 因为我强势参与到这门课的幕后指导当中,并站到了他们的对立面。

我给了一堆建议,都是具体得不能再具体的,可操作的办法。我明确告诉开发团队,要想出办法,办法,办法! 对于那些不耐烦学习理念的父母,他们只想知道应该怎么办,那我就告诉他们应该怎么办。想办法,给建议,大给特给。

当然,是会让父母瞠目结舌的建议。

正如前面所说,那些顽固的问题,一定是因为解决问题的尝试反而加剧了问题。所以我们的建议,必然跟父母惯常的尝试方向相反。所以是看起来很不像「办法」的办法。但反而能带来期待的结果。就像「不许背乘法表」而最终让孩子们背会了乘法表一样,它是悖论的,又是简洁的,实用的。

用一个动作,扭转父母和孩子长期的互动。

秉承这个原则,我们开了很多脑洞,想出了很多看似胡闹,又暗含玄机的点子。我是一个理论家,而这门课的主要创作者崔璀又是一个富有创造力的,在生活中也机变百出的妈妈。她在那些抽象而烧脑的干预方法之上,融入了很多个性化的经验,把它们包装成一个个轻松有趣的游戏。通过这些游戏,她号召父母陪孩子一起不刷牙,成心挑食,故意晚睡……反而让养育的过程更加顺利。

团队某成员的女儿读小学,写作业特别慢,常常磨蹭到10点。我们建议她把工作带回家,女儿做作业她就加班。让女儿做慢一点陪着自己。结果,女儿说自己「没法慢下来」,平时要写3个小时的作业,直接缩减到30分钟。

(用悖论给孩子下「套」,实测有效)

所以,是的!我们要讲方法论了。

在崔璀的带领下,在我的推波助澜下,我们开发了这门以方法论为核心的养育课程:《 做「最没用」的父母 》。

这门课里,崔璀收集了 12 种养育过程中常见的困境,包括不爱刷牙,难哄睡,吃饭挑食,学习专注力差,缺乏积极性等 。她就像卖大力丸的一样,推销了 12 种怎么看怎么觉得不靠谱的应对方法。

我可以保证,这些方法跟通常所认为的一切好办法——任务分解,说服教育,责骂,用爱感化,奖励惩罚——都不一样。但如果你认识这样的父母,他们处在养育的困扰中,什么方法都试过了,还是解决不了问题,不妨把这门课推荐给他们试试看。保证会惊得他们大叫:「啊?」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