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中信出版
我们提供知识 以应对变化的世界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软件定义世界(SDX)  ·  指标数据体系建设分享 ·  2 天前  
数据派THU  ·  Transfusion: ... ·  4 天前  
数据派THU  ·  提升数据科学工作流效率的10个Jupyter ... ·  5 天前  
天池大数据科研平台  ·  使用DeepSeek必备的10个技巧 ·  3 天前  
大数据D1net  ·  2025年数据治理趋势与成功策略全解析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中信出版

全网粉丝超3000万的“国民老师”李永乐,新书来啦!

中信出版  · 公众号  ·  · 2024-10-12 16:08

正文

他是海淀名师,从教15年来,对教育始终保持敏锐的观察与感知。


他是北大、清华双料学霸, 他是全网超3000万人的“国民老师”,他是央视新闻、《人民日报》高赞科普创作者。


他就是 李永乐老师


这套由中信出版和李永乐老师精心策划打造的图书—— 《强国少年的科学》 ,未出版便已在圈内爆火。


关心教育变化、考试变化,遭受中高考题型暴击的中学生家长、小升初学生家长,这套书可能成为孩子的“学习之光”。


点击图片,即可购买


从去年到今年,相信大家已经深刻明确地感受了 教育的变化 。几个主要事件,再替大家捋一捋。


第一件事,2023年5月29日,《新闻联播》破天荒用10分钟讲了教育:


1. 理工科比例增大;

2. 国家未来着重培养科技人才;

3. 高中前保证相对公平,高中后难度增加筛选人才。


第二件事,2024年1月23号,教育部开会提出:


1. 加大理工科比例;

2.发展新科技,科技强国。国家未来需要有想法、能创新、能发现和解决实际问题的人才,而不是纯刷题人才。


第三件事,北京中小学期末考试卷子,以上两件事的关键信息就已经落实体现。考试呈现三个趋势:

1. 情景化,考知识点的灵活运用:跟新现实结合,比如数学题里融入了交通规则、代驾等;

2. 跨学科:新课标里提了不下400次。比如西城的数学考蟋蟀叫声的次数,实际上要用到物理摄氏度知识点;

3. 科普阅读量的增加:这个不用多说,打开孩子的卷子看一看,包括语文在内,不分文理科,科普阅读爆发式增长。


理工科、新科技、跨学科、科普阅读量 ,这几大关键词请牢记。


而今天这套书,上面所有关键信息它都有!编辑老师透露,李永乐老师去年3月便开始策划创作这套书。 多少有点“未卜先知”的能力,当然这是凭李老师身处教育最前沿获取的敏锐洞察力以及格局。


关键信息一:理工科


这套书有4本—— 物理、太空、生物、地理。


理工科的知识日常培养兴趣、多积累。


关键信息二:

聚焦新科技

关注当下和未来的现实需求


关注和了解李老师的人,都知道他在网上的科普视频,非常擅长将基础知识与现实联系,收获大了大量粉丝的喜爱,而其中有很多跟 我国的重大科技成果有关。


每本书里选取10项我国的重大科技成果 ,全书40项,紧扣国家新科技发展战略领域,包含在2024年国家10大前沿科技领域里面。


这些科技成果不仅代表了我们新科技发展在目前国际上的领先水平,它们 所包含的基础原理知识,都跟中小学课本息息相关。


李老师从他多年的教学经验出发,对4大学科的重点知识点进行提炼,还发动朋友圈,请来了十几位科学家、中学和高校老师和科普作家一起,对我国的重大科技进行筛选。


只有 能体现并串联起课本知识的新科技,才能被选进我们书里 。这两点看似简单,却是最精华的知识融合。



关键信息三:

链接了课本120+知识点


书里不仅将这些重大科技成果介绍给读者,更对这些科研成就中的科学知识进行拆分详解,将其中的 基本原理与课本知识紧密结合 ,也将课堂学习与科技实践相结合。


让青少年知道这些高大上的科学装置和成就背后,都基于最基础的课本知识, 课本知识非常有用,和我们的生活和未来息息相关。


《强国少年的科学:物理》


知识点: 可控核聚变、原子、分子、电子, 原子的结构等; 时间、电磁波、北京时间;中微子、中子散射;相对论;光、光速等;超导等;声速、光速、风洞实验、飞行等;宇宙、暗物质、暗能量……


涉及课本: 8年级物理、9年级物理、高中物理、9年级化学、高中地理。


《强国少年的科学:太空》


知识点: 光学,光纤光谱天文望远镜;射电望远镜及工作原理;卫星的作用、类型,空间科学;地球引力、轨道、空间、火箭发射;太空、空间实验等、载人飞船、载人航天;月球、地球、导航、宇宙射线、暗物质探索;太阳系、火星、黑子、耀斑、日冕等……


涉及课本: 3年级科学、8年级物理、7年级数学、高中物理、高中地理。



《强国少年的科学:生物》


知识点: 生物多样性;病毒、病毒结构及分类等;疫苗;物种演化、远古生物、寒武纪大爆发、生命的形成等;光合作用、淀粉;克隆;基因;细胞、癌细胞;

水稻、杂交水稻、基因……


涉及课本: 7年级生物、8年级生物、8年级物理、9年级化学。



《强国少年的科学:地理》


知识点: 能源、石油、地球、海陆关系、新能源;海洋资源、海底生物; 海洋资源、海洋、气候、洋流等; 电能(火电、风电、水电等)、水力发电;桥梁、工程;地球表面、大气层等;矿产、自然资源等……


涉及课本: 4年级科学、6年级科学、7年级地理、8年级地理、9年级物理、高中地理。



从上面的知识里,大家一定发现了, 跨学科 三个字时刻贯彻在每本书里。


关键信息四:

结合一线教学经验

侧重课本知识的活学活用


我们都知道学校教育的特点,经常就知识讲知识,形式单一、枯燥,孩子的学习兴趣不高。


作为一线教师,李永乐老师深知学校教育的短板,家长的困惑,孩子的喜好。


在书里, 侧重基础知识在现实中的运用,引导式、拆解式讲解 ,从重大科技成果调动读者热情,紧贴现实,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


人造太阳 这篇为例,就是从现实中的能源问题切入,围绕物理中的核聚变展开,将更多的物理知识融合进来,并拓展到地理、化学等学科。


通过一种科技将不同学科知识点进行灵活组织运用,这是学霸的思维,是刷题、死记硬背做不到的。


而跟着李老师的这种思维模式去思考问题、学习知识,相信孩子一定可以建立起自己的知识网,大大提高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传播知识的同时,给出了 科创的思路:


提出一个现实问题——提出一个设想——对设想进行验证——验证遇到的困难——需要运用的知识——提出解决困难的办法。


这也和 新教材的改革不谋而合。


拼的是孩子的学习能力,学习自主性和自主力,这靠死记硬背和刷题肯定是刷不到的,考的是学习迁移和灵活运用的能力。


关键信息五:

链接课本知识点与考点

打破学习与考试的壁垒


用一个简单的中考题来看一下: 考试是怎么考的,我们是怎么讲的。


考题中给了一段热点 嫦娥六号 的材料,来解释探测器的悬停。运用的核心原理是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而书里,则是以 嫦娥三号 为例,把 探测器的整个落月阶段讲得很清楚 ,每一个阶段是什么,用了哪些知识实现的。


虽然不是跟考题一模一样,但如果孩子读懂读透,很容易学会将“知识点迁移”,去解答其他类似的题目。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