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急诊评估与分诊
1.1 评估生命体征(ABCDE 原则)
-
A(Airway,气道) :首先确认患者气道是否通畅,有无明显阻塞、喉头水肿、分泌物阻塞等情况。
-
B(Breathing,呼吸) :测量呼吸频率、血氧饱和度(SpO₂),观察有无呼吸窘迫(呼吸急促、鼻翼煽动、三凹征等),听诊双肺呼吸音,有无哮喘样的哮鸣音或湿啰音等。
-
C(Circulation,循环) :测量血压、心率、心律情况,观察末梢循环(指端毛细血管再充盈时间),排查休克或低血压迹象。
-
D(Disability,神经系统状态) :快速评估神志(意识水平、定向力等),若出现明显乏力、昏睡或意识障碍,需进一步排查缺氧、电解质紊乱等原因。
-
E(Exposure/Environment,暴露/环境) :检查其他潜在病变或损伤情况,注意保持保暖。
-
流行病学信息 :近期是否接触流感患者、所在地区流感/其他病毒的流行情况。
-
症状演变 :起病时间、咳嗽特征(干咳/湿咳、有无脓痰或血丝)、发热情况(体温峰值、伴随畏寒/寒战)、呼吸困难加重时段等。
-
既往病史 :有无哮喘、慢阻肺、糖尿病、免疫缺陷等基础疾病;有无疫苗接种史(流感疫苗、肺炎疫苗等)。
-
用药史: 近期是否自行服用过感冒药、止咳药或抗生素、抗病毒药物。
2. 诊断性检查
2.1 床旁检查
-
指脉氧饱和度(SpO₂) :若 SpO₂ < 92% 或明显呼吸困难,需及早给予氧疗。
-
呼吸音听诊 :注意双肺是否存在哮鸣音、干湿啰音或局限性音变。
-
心电监护: 监测心率、心律变化。
2.2 血液学及炎症指标
-
血常规(CBC):观察白细胞计数及分类,有无白细胞显著升高或降低(病毒感染时可出现淋巴细胞比例增高或白细胞总数偏低)。
-
C反应蛋白(CRP)或降钙素原(PCT):帮助判断细菌感染程度。
-
动脉血气分析(ABG):了解氧合、二氧化碳分压及酸碱平衡情况。
-
病原学检测
-
流感快速抗原检测或咽拭子 PCR 检测 :在流感高发季节对可疑患者应尽早开展,以帮助确诊。 -
呼吸道病原体检测 :如多联检(包含冠状病毒、RSV、腺病毒等),取决于当地技术条件和临床指征。 -
痰培养或(必要时)血培养 :若考虑细菌性并发感染或严重肺炎,需留标本做培养。 -
影像学
-
胸部 X 线或 CT :评估肺部情况,如有渗出、实变、肺叶/段性病变或支气管肺炎表现,以及排除肺不张、胸腔积液等并发症。
3. 初步治疗策略
(1)一般支持治疗
-
若 SpO₂ < 92% ,可先给予鼻导管或面罩吸氧,根据后续 ABG 结果或血氧饱和度监测调整流量与吸氧方式。 -
若出现严重呼吸窘迫(比如 SpO₂ 难以维持>90%),应考虑更高级别呼吸支持(无创通气NIV 或有创机械通气)。
-
根据血压、心率、尿量和电解质情况决定输液速度和类型;维持正常循环血量,避免过度补液引起肺水肿。 -
保证基本营养供给,对于长期不能进食者可使用肠内或肠外营养。
-
体温过高(> 38.5℃)时可适量使用对乙酰氨基酚等退热药物,兼有缓解头痛、肌痛等作用。
(2)抗感染治疗
-
在流感高发季节,如果快速检测或临床高度怀疑流感,则尽早使用神经氨酸酶抑制剂(如 奥司他韦 、扎那米韦)或其他最新可用的抗流感药物,最好在起病 48 小时内开始。 -
若怀疑或证实其他病毒(如 RSV、腺病毒、新冠病毒等),按相应指南或方案给予对应的抗病毒治疗(目前对大部分病毒尚缺乏特异性药物,主要以支持治疗为主)。
-
对于疑似或确诊存在细菌性肺炎并发症(如继发细菌感染),需及早启动 广谱抗生素 。常用针对社区获得性肺炎的经验性抗菌药物(如第三代头孢、阿莫西林-克拉维酸、氟喹诺酮类等),后续依据细菌培养及药敏结果进行调整。
(3)呼吸道管理
-
若患者既往有 哮喘或慢阻肺 病史,并出现明显哮鸣音或气道阻力增高,适度给予 雾化 β₂ 受体激动剂 (如沙丁胺醇)和(或) 雾化糖皮质激素 (如布地奈德)可减轻支气管痉挛。 -
若严重喘息伴发呼吸窘迫,可能需要系统性糖皮质激素短期使用,但要注意不良反应和感染控制。
-
痰液黏稠可考虑雾化、物理排痰等方式改善痰液排出; -
严重病例或若出现 ARDS 征象,需要 ICU 监护、调节呼吸机参数(肺保护性通气策略、俯卧位通气等)。
-
若患者出现顽固性低氧(如 PaO₂/FiO₂ < 300 且持续恶化),考虑 ARDS 可能;应加强 ICU 监护、完善气管插管、有创通气及俯卧位通气等。 -
必要时可评估 ECMO(体外膜肺氧合)的指征。
-
尤其注意肾功能(监测尿量、肌酐)、电解质平衡、心功能(心电图、心肌酶)等,及时识别多器官功能障碍。
-
住院监护 :根据患者严重程度决定是否需要入住 ICU。
-
动态复查 :血常规、炎症指标、胸片/CT、血气分析等,评估治疗效果,及时调整方案。
-
病因明确后 :若流感或其他病毒感染确诊,继续完成全程抗病毒疗程;若细菌感染合并证据明确,则以目标病原为导向的抗生素疗程。
-
康复期肺功能恢复: 若病情稳定、症状缓解后,仍需注意肺功能训练、呼吸康复、合理休息与营养支持。
总结
-
最重要的是早期识别病原、及时给予有效抗病毒/抗细菌治疗以及维持呼吸功能 。 -
对于呼吸困难明显、氧合不良的患者,应优先确保呼吸道畅通与供氧,必要时升级呼吸支持。 -
同时关注循环状态和其他器官功能,避免演变为脓毒症或多器官功能障碍。
1. 初步评估与稳定生命体征
-
立即监测 :测量体温、心率、呼吸频率、血压、血氧饱和度(SpO₂)。若 SpO₂ <90%,立即给予氧疗(鼻导管或面罩),严重低氧血症需考虑高流量氧疗或无创通气。 -
评估呼吸窘迫 :观察是否有辅助呼吸肌使用、发绀、意识改变。若出现呼吸衰竭,准备气管插管和机械通气。
2. 病史采集与体格检查
-
关键病史 :询问基础疾病(如哮喘、COPD)、流感疫苗接种史、接触史及旅游地流行病情况。 -
体格检查 :听诊肺部(喘息、啰音)、评估脱水及感染征象(如黏膜干燥、皮肤弹性)。
3. 紧急检查与诊断
-
实验室检查 : -
快速流感抗原检测、新冠病毒核酸检测。 -
血常规、CRP、PCT、电解质、肝肾功能。 -
动脉血气分析(评估氧合及酸碱状态)。 -
影像学 :胸部 X 线或 CT(排查肺炎、肺水肿)。 -
其他 :痰培养/血培养(怀疑细菌感染时)、心电图(排除心源性因素)。
4. 经验性治疗
-
抗病毒治疗 :若流感阳性或高度怀疑,立即口服奥司他韦 75mg bid(即使超过 48 小时)。 -
抗生素 :若怀疑细菌性肺炎(如胸片浸润影、PCT 升高),经验性使用头孢曲松+阿奇霉素或莫西沙星。 -
哮喘管理 : -
雾化沙丁胺醇(2.5mg)+异丙托溴铵(0.5mg),每 20 分钟重复一次,后按需给药。 -
静脉甲泼尼龙 40-80mg 或口服泼尼松龙 30-50mg 。 -
支持治疗 : -
退热:对乙酰氨基酚(避免布洛芬在哮喘患者中慎用)。 -
补液:纠正脱水,维持电解质平衡。
5. 进一步处理与监测
-
住院指征 :持续低氧血症、呼吸窘迫、血流动力学不稳定、合并基础疾病。 -
ICU转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