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际关系是职场新人的大坑。
怎么说话,才能不得罪人?
怎么做事,才能更体面?
怎么套近乎,才能更自然?
……
这些疑惑总结成三个字就是:分寸感。
也难怪,所有的鸡汤文、成功学贩子都喜欢用“分寸感”这三个字来糊弄人,凡是说话办事不漂亮,都是分寸感没掌握到。
分寸感当然重要,但别总拿“分寸感”这三个字糊弄职场新人。
对于一个初入职场,没什么经历和途径去获得分寸感的新人,最合适的方法只有三个字:忘掉它。
忘记分寸
才能掌握分寸
有人说,“职场上咋咋呼呼的,一看就是没分寸感的新人”。
可是这样的人与一句话斟酌老半天、入职三个月都没能在老板跟前说上三句话的少年老成者相比,不知高到哪里去。
分寸感应该是长短相宜的松紧绳,而不是卡死范围、划定框架的紧箍咒。
《射雕英雄传》里的郭靖初入江湖,六位师父教了他一堆规矩礼仪,其实就是怎么才有分寸感,可郭靖还是一转头就忘了个干净。
头回见黄蓉,俩人点了一桌子菜,出手就是一锭金子——靖哥哥炫起富来,分寸感完全抛到脑后。
后来到了王府,因为心里惦记着蓉妹妹,看见点心就往怀里塞——可是靖儿啊,师傅们教你的分寸感去哪儿啦?
讲真,要是一味讲究分寸感,郭靖早就被黄蓉甩到黄河里了。
水在0度会结冰、纸到250摄氏度会自燃,这些东西都是铁定的自然规律。可是分寸感这个东西,没有个统一的标准。
所谓“文无第一”,因为气质、习惯和价值观不同,每个人都有独属自己的分寸感。
在找到属于你的分寸感之前,你唯一的方法就是忘掉这回事,大胆的去——得!罪!人!
忘记分寸感的第一个层次
“建立目标感”
忘记“分寸感”其实是要做到“意思准确”和“情绪到位”两个方面。但“情绪到位”体现的是生活阅历,需要的是人生的沉淀。所以,新人要忘记“分寸感”,重点要放在“意思准确”上。
首先要做到的就是“建立目标感”——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不想要什么。
还记得学骑自行车怎么掌握平衡感吗?
眼睛越盯着车把,越晃得厉害。正确的姿势大家都知道,要看着远方,要注意目标,这就是让你不要去刻意关注平衡感,平衡感自然就来了。
建立了目标感,你就忘了至少50%的“分寸感”。
职场上的目标感是什么呢?举个例子,西餐厅里面对牛排要“八分熟”的客人,一个有目标感的服务生的做法应该是默不作声写个“七分熟”,end of story。
她深知,依照背得滚瓜烂熟的“100条餐饮指南”指出“牛排熟度只有基数”,比不及能够赢得顾客好感、记在心里的待客之道。
特别是在领导面前,过于关注分寸感的人,常常紧张地连基本的沟通目标都忘了。
因为没有目标感,而失去分寸感的另一个表现是什么都想要:今天跟老板沟通,最重要的目标是什么?是申请费用?确定日程?是提供可选择方案?还是纯粹个人建议?
你不可能什么都想要,又什么风险都不肯承担。
要学会一次沟通突出一个目标,用所有资源突破一个点。经过一段时间训练,你会发现,所谓没有分寸感,无非是两个:
一个是缺乏动机,不知道自己在干什么;另一个是动机不纯,混进了无关的目标。
忘记分寸感的第二个层次
“把话说清楚”
这一点上,有很多方法论供你去试错,只需要找到最适合的方法,然后反复练习。
比如前面说的如何夸奖别人,有一种方法,叫“正——证——反”,我给大家做个简单的演示。
比如说,你想夸我的文章写得好,三句话就可以了:
大叔啊,你的文章简直值十万个赞(第一句是“正”:正面的肯定,一句话说明你想夸别人什么);
你的观点,把我十几年的困惑都解决了(第二句是“证”:举一个具体的细节,去证明你前面的观点);
相比之下,朋友圈里那些十万加文章,简直是屎(第三句是“反”:再用一个反面教材来反衬观点)。
“证”和“反”的顺序可以颠倒,但“正”一定要放在第一句,以提醒别人注意,我要夸你了。
这个方法大家可以现在就随便找一个人试试,方法不一定能让你说出惊天地泣鬼神的句子来,但一定比你想到哪儿夸到哪儿,效果要稳定得多。
但这肯定不是唯一的“夸人大法”,也未必是最适合你的。而且,无论有多少方法,还是需要你不断练习。
在别人不再原谅你之前
你该学会的事
最后的职场道理,只有经历过大波折的人才能总结给你:
35岁之前,你能做到多高的位置,取决于你最好的“一张牌”有多好,无论你之前打了多少烂牌;
35岁之后,你在高位能呆多久,取决于你最烂的“一张牌”有多烂,无论你之后还能打多少好牌。
职场的势利在于,人们对你未来的预期是会提前贴现的:人们宁愿理解一个掌握不好分寸的新人,也不愿去原谅坏习惯满身的“老人”。
所以在你混成职场老油条之前,一定要乘机得罪足够多的人,积累足够多的经验值。
只有这样才能在别人不会再原谅你之前,学会不得罪人的分寸。
你因为不会说话掉进过哪些坑?
写下走心评论或今日职场感悟
明天你也能上领英日签
LinkedIn招聘新媒体运营实习生和领英App内容运营实习生啦!
在微信后台回复关键词“招聘”,即可了解我们最近的职位信息。
LinkedIn欢迎你的加入!~~
本文由LinkedIn原创,作者人神共奋,前4A广告公司高管,职场终生学习方法研究者,微信公众号:人神共奋(id:tongyipaocha)。
本文封面图片、文章图片来自网络,为非商业用途使用,如因版权等有疑问,请于本文刊发30日内联系LinkedIn。
LinkedIn欢迎各类广告品牌合作,发邮件至[email protected]获取更多信息。
©2017 领英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