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葩说》新一季开锣了。
这一季最大的特点是蓝小姐的晓松走了,来了三个重量级的人物:
▲我号写过一篇《四面不跑烟的何炅》,说的是何老师非常靠谱永不掉链,所以就算是如此考验人的《奇葩说》,何老师也能融入得极好,还在《奇葩大会》时,何老师就展现出了他的快反应和幽默感,获封“何首污”,难得的是他谦虚体贴,在很多时候他担当了康永哥在《奇葩说》中第一季的角色,而康永哥真的去放飞了……真是没想到何老师在网综里也自洽感满分,这又更近一步加深了我对何老师的疑问:人,是不是真的可以不跑烟到这种程度?
▲罗振宇看起来更浑圆了,蓝小姐说:同样是胖子大脸没脖子,我松比罗胖气质清新一万倍。我很能理解蓝小姐对于罗胖这种一开口就是培训老师腔调的“讲知识”的非好感,康永哥在第一次跟罗胖正面对话的时候脸上就大写了个“怼”字,但蓝小姐你为什么还要看下去呢?蓝小姐叹气说,唉,同样是胖子大脸没脖子,现场不还有我马东东嘛……
▲泉灵是真美,正宫娘娘的美,但她端庄大气在《奇葩说》里显得不太奇,尽管在预告片里她已经化身何仙姑和马东一起啃鸡腿了,当然这怪不得泉灵姑娘,也怪不得剧组,剧组倾心打造她了,在接受《南方人物周刊》采访时,泉灵姑娘说自己“穿得像少数民族跳大神的”,也还真挺精准的,不过谁能告诉我她头上这一圈铜钱线和这一身花衣裳是为了表现神马……
蓝小姐虽然悲痛欲绝痛失我松,但是作为一个集集不落的《奇葩说》迷,她仍然尽心尽力地追看着,并不时跟我传达看片感受。关于这一季的感受,她是这么样说的:
有人说《奇葩说》没有之前好看,但我更爱看了(纵然我松留不住),从2015到2017,两年内《奇葩说》成长惊人,从一个说话咋呼好玩的“小孩”,变成了一个在思考和试图跟大家对话的“成年人”。
除了讨论情感,《奇葩说》更着意去讨论未来可能发生的事(虽然一到这种“神奇生物”啥的话题点击率就不太高),你能深深感受到他们想要做一些“有意义”的对话,就算这种“意义”不在当下。
最新这一季里,她强烈推荐我看最近这一集——关于父母提出来要和老伙伴去养老院做儿女的应该怎么办?(完整节目可以点击阅读原文链接观看)
最感人的当然是马薇薇说的:
▲这段真的要看,全场人都偷偷落泪了……也许你看完后会对和父母的关系有更多的触动。
最文明最有界限感当然是黄执中的发言:
然后我们大家最可能实施的行为是马东的做法:
很奇怪,关于代际的话题,是东方人心里一个永远的痛,大家都在这里受到了巨大的伤害,但又始终无法正常地表达爱。
大概没有哪个国家会像中国人一样,父母子女之间的感情如此深,又如此纠结,但又如此痛心疾道,那只标志着一件事:我们确实要改善我们的代际关系,但这关系的改善,可以真的需要几代人来调整。
养老,在国外,几乎不用太讨论,公认的办法只有两个:
终老于公寓
比如杜拉斯,当然是和小她三十几岁的情人。
终老于养老院
这是大部分人的选择,当然也是迫不得已,也是一直要到生活不能自理了,才会送去养老院,时间通常不会太长。
这是因为西方国家特别重视界限感,特别是家庭,儿女18岁就要搬出去,去承担自己的命运,所以他们那里比较少见啃老族,同样父母老了,也不会要求和儿女们同住。
我认识的女教授DONI,年过七旬,还自己开车自己教学全世界旅行,两个女儿都不在身边,她圣诞节会飞去女儿家住上一两个星期,也就仅此而已。
和年轻人一样,老人同样崇尚自理与独立,彼此拥有足够的空间,因为只有各自有了空间,大家才会彼此尊重,留有余地。
而中国的亲子状况则完全不一样:年轻时,父母不放心孩子,所以要揽在身边;年老时,孩子不放心父母,所以也要揽在身边。
结果是下一代不独立,上一代人求共生,大家怎么样也要揽在一起,最后形成一堆共生的多肉植物,一荣俱荣,一损俱损,亲热是亲热,但因为没有空隙,最后变成互相扼杀。
所以社会学家孙隆基说:西方的养育文化是以培养年轻人的独立为中心的,他们把怎样能让年轻人更早更好独立生存当成养育的最大目标,而中国的养育文化呢,正好相反,是以老年人的扶养为核心的。
特别在封建时代,中国传统大家庭,完全以老人的意志来统治家庭,老少五代同堂看上去其乐融融的局面,又有多少是建立在绞杀下一代人的活力的基础上的。如果你看过张爱玲的《金锁记》,强势的母亲把儿女们紧紧攥在手心的感觉,还真是有点汗毛倒竖的。
当然,外国老人普遍羡慕中国老人位于人情链的顶端位置,但他们的社会规则不倾向同住。
法国演技派女神于佩尔有一部出名的电影叫《将来的事》,女教授的母亲年轻时是个美丽的模特,结过两次婚,风流倜傥独立了一辈子,也一直独居,但得了老年痴呆后,每天追命连环CALL打电话给女儿,希望她回来陪她,此情此景,也真是REAL辛酸。
但太过强调共生,又难免混沌一片。
我就亲眼看到我老家一个得了瘫痪脾气暴差的老母亲,一躺在床上二十年,生生就耽误了一个女儿的一生,终身未婚伺候她,其他儿女也是苦不堪言,一家人是在一起,但相互之间的这种恨啊,这种人间惨剧,也是看了胆颤心惊。
怎么说呢?
只能说,老与病,对所有人都是一件残酷的事,无关中外,不涉情感。
这大概是世界上最难解决的问题。
可能根本就解决不了,只能面对。
而个人应对的最佳方案也许只有一个,就是好好锻炼身体,争取健康活到死前最后一天,能自理,有尊严,像蔡康永说的,争取可以梦中猝死,这是最好的HAPPYENDING。
回到养老问题上,我问我自己,如果我父母老了,如果他们提出来要去养老院,我会怎么办呢?
我想我会努力分清他们是真的想去还是假的想去,养老院是临终型的还是疗养型的,如果是疗养型的又真的有朋友在,有朋友打牌聊天唱歌,那么就当一回老年寄宿生吧,周一送过去,周六接回来,或者和张泉灵他爸一样,一半时间和儿女,一半时间和朋友,也算是既有了家庭生活又有自己的社交生活,不亦乐乎。
做为中国式子女,对老人最大的孝顺大概就是让他按他想要的方式生活,喜欢做菜的就呆家里做菜,喜欢打牌的就去打牌,尽我所能,提供一切方便。
▲这一组图很有意思,也许我们的爸爸妈妈也会有自己的想要做的事情想要成为的人,他们只有在退休后才有时间实现自己真正的梦想,我们能做的,大概就是尽力支持了。
至于我自己呢?
说得很清楚,我是不打算和儿女住在一起的,能住一个小区,遥遥对望已经是极限。
至于怎么养老,我的朋友M有一个很好的方案。
M,一个成功的女企业家,有魄力有实力执行者,因为我们都单身,有一天闲聊就无意中说起将来怎么办?
M说:
你看过一本日本小说么?说在东京有一群老友,大家集资在市中心买了一栋楼,然后各人认领了一套公寓。
公寓是正常的公寓,不过内里有些设施是专为老人设计,附有专职的医生和护士,一按铃就会上来那种,管理团队的是院长,院长由大家民主推选,维持日常运转,至于营运则由大家每月交钱维持,当然,也可以把一部分空房出租出去。
这样,老友们组成一个互相会,互相照顾,互相养老,互相娱乐,小说里两个老太太甚至还为同一个老头争风吃醋,可好玩啦……
嗯,靠谱,我眼睛一亮,M,这件事就交给你了,我肯定要加入这个计划……
所以,我的养老计划就是,如果M小姐愿意做这个计划,我就加M的计划;
如果M没有做,美国明星琼·克劳馥在三十年前就示范了单身女性的最佳养老方法——卖掉佛州的别墅,在曼哈顿买了一间小小的公寓,和一只狗和一个女仆生活在一起,闲时女儿会上门探望,和旧友们喝喝茶聊聊往事……
无论如何,尽力住在交通方便的地方,享受最优秀的城市资源,享受细分家务后的便利,如此,琼·克劳馥享受了十年基本有尊严的晚年生活。
关于养老,我们最关心,又最不敢说,那么多期《奇葩说》只有这一期每一个人都哭得和鬼一样,之所以哭得凶,因为也许在那些遮人耳目的小情小爱之外,终于触到了人生的实质,其实人生没有那么多花团锦簇,没有那么多爱恨情仇,生与老,病与死,都是实在实地横亘在我们面前的难题。
我们是起承转合的一代人,我们面临过中国变化最剧烈的三十年,我们也面临着最艰难的命运——我们不但要替父母养老也要替自己养老,我们不忍心拖累孩子,我们没有伴侣(再过二十年,中国大都市四十岁以上女性的单身率或许会达到一半)。
要说不忧虑,那还真是有点欲盖弥章。
除了马上行动起来,我想不出别的办法去面对这个问题,以下三件事是我们必须马上开始实施:
第一:保持健身,争取自理到最后一天!
第二:努力赚钱,争取住上M小姐的养老公寓!
第三:认真地交几个可以托付性命的朋友。
当无人可倚时,记得,全世界单身女人要联合起来!
你呢,你有什么养老计划,请记得留言分享,如果你有地,记得叫我一起去盖房子,如果你有钱,请记得买一座养老院。
哈哈,系甘先,不写了,我要去出门健身去了……88
本文文字原创,配图来源于网络
(图片作者请在后台与我们联系,微薄稿酬奉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