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半月谈
“中华第一刊”《半月谈》的官微,每天帮你分析时政大事,品读社会人生。您的时事政策顾问,学习生活益友。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政事儿  ·  占雅静,已履新 ·  2 天前  
政知道  ·  大年初一,他们被点名通报曝光 ·  2 天前  
学习大国  ·  中央领导同志看望老同志 ·  5 天前  
半月谈  ·  北京:增发4万个指标! ·  5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半月谈

让老年人拥有幸福的晚年,后来人就有可期的未来!

半月谈  · 公众号  · 政治  · 2019-03-09 08:21

正文


我国60岁以上人口已达2.5亿。


这是今年政府工作报告给出的数据。一般认为,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达10%,即意味着进入老龄化社会。中国的老龄化可谓来势汹汹,这对我们个人、社会、国家的影响是直接的、深刻的。


一幅名为《独生子》的摄影作品曾引起过大家的共鸣。在这幅照片中,儿子坐在中间,两边病床上分别躺着爸爸和妈妈。老人开始担忧:自己病倒了,谁来照顾?孩子开始焦虑:作为独生子女,如何面对“421家庭”的养老困境。


未富先老、子女数量减少、家庭养老功能弱化……种种因素交织在一起,给我们带来了新挑战。妥善解决人口老龄化带来的社会问题,事关国家发展全局,事关百姓福祉。


对此,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给予了高度重视:要大力发展养老特别是社区养老服务业,对在社区提供日间照料、康复护理、助餐助行等服务的机构给予税费减免、资金支持、水电气热价格优惠等扶持,新建居住区应配套建设社区养老服务设施,改革完善医养结合政策,扩大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让老年人拥有幸福的晚年,后来人就有可期的未来。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对应对人口老龄化、加快建设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发展养老服务产业等提出明确要求,各地区各部门加大了投入,人口老龄化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我们的政策措施、工作基础、体制机制等还存在明显不足,现有的养老能力仍面临严峻挑战,同广大老年人过上幸福晚年生活的期盼,有很大的差距。


有一句话流传甚广:“养老服务,家庭担不起、政府包不起、企业赔不起。”要解决我们国家面临的养老问题,需要全社会共同发力,从政策、资金、人才、技术等多方面给予保障,探索居家养老、社区养老、互助养老等各类养老模式,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


要满足老年人的养老需求,尤其需要激活市场主体的积极性。据统计,中国千名老年人拥有的养老床位数只有26张,一边是排长队等待进入养老院的老人队伍,一边是养老机构发展的裹足不前。要满足这庞大的刚性需求,需要政府与企业合力而为。养老产业作为“蓝海”产业,释放出的投资机会,让诸多市场主体蠢蠢欲动。然而,社区养老机构的生存发展面临的现实困境,如“拿地难、融资难、补贴难”等瓶颈,却严重掣肘了养老产业快速发展。


针对社区养老服务业,今年政府工作报告释放出实实在在的红利。这一政策的落地,一定会为市场打开便捷的大门,引导更多社会资本进入养老产业。


另外,我们要认识到,随着老年人消费意识和能力的提高,粗放式的发展模式已不能满足老年人日益多元的养老需求。目前,有的地方养老项目内容简单,仅仅提供基本的生活照料等,已经远远赶不上时代的发展变化。养老产业也要转型升级,不能仅仅停留在满足物质养老的层次,而是要向能提供康复护理、医疗保健、文娱活动等精细化和人性化的服务方向发展。


敬老爱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但是,在建设孝亲敬老文化,引导全社会增强接纳、尊重、帮助老年人的关爱意识方面,我们还有不少的差距。比如:一些地方污名化老人,营造恐老、厌老情绪的事件时有发生;一些发达地区的居民,竟然公开抵制养老院入驻小区。因此,我们还需要加大在全社会开展人口老龄化国情教育、老龄政策法规教育,让全社会自觉地尊老、敬老、爱老。


每个人都会变老,让老年人拥有幸福的晚年,后来人就有可期的未来。老人为家为国工作了一辈子,理应安度晚年,这不仅是家庭的责任,也是国家和社会的责任。惟有国家、社会和家庭共同发力,养老才能做得更好,老人才能开心快乐。


来源:半月谈(ID:banyuetan-weixin)

半月谈评论员:孙爱东


主编:王新亚

编辑:郑雪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