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丁香园神经时间
丁香园旗下资讯平台,注重临床思维养成,注重精彩病例解析,注重指南发布。神经时间,注重神经科医生的需求。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植物星球  ·  蜡梅树下有很多小蜡梅苗,你要认识一下不 ·  3 天前  
植物星球  ·  杜衡的叶子长这样,气味你很熟悉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丁香园神经时间

直击天坛会!从神免就诊地图到 MS 中国指南解读

丁香园神经时间  · 公众号  ·  · 2024-06-18 19:58

正文


多发性硬化的治疗困境


作为一种罕见病,多发性硬化(multiple sclerosis,MS)多见于 29~39 岁患者,且 MS 的发病率及患病率均有逐渐升高的趋势。基于中国住院患者的流行病学调查提示,中国整体人群的发病率约为 0.235/10 万人年,成人男女患者比例约为 1:2.02 [1] 。根据《中国多发性硬化患者健康洞察蓝皮书》结果提示,患者发病至就诊时间长,24.5% 患者发病后未立即就诊,发病至就诊的平均时间为 1.33 年。而患者确诊同样耗时较长,50.3% 患者首次就诊时未确诊,首次就诊至确诊的平均时间为 2.27 年 [2] 。时间就是大脑和脊髓,实现最大化疾病活动控制,早诊早治才能真正挽大厦于未倾,真正帮助到更多的患者。


近年来,从参考国际指南到逐步细化中国经验,神经免疫领域的学者进行了诸多努力。2024 年 6 月 14 日的天坛会上,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免疫团队发布了一个集 神经免疫疾病就诊地图 、常规药物介绍、医学知识科普等为一体的数字化管理平台,以患者为中心,全方位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不能忽视的是,神经免疫专科医师的人才队伍离临床需求还有不小差距,旨在通过这个数字化管理平台,可以辐射众多城市和医院,培养 800~1,000 位亚专科医师,助力全国 50 万以上的神经免疫患者进一步实现早筛、早诊、早治、规律随访,串联各地的医生和患者,真正做到「专病专看」。



图 1「中国神经免疫疾病就诊地图」的发布意义深远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的 田德财教授 还就《从指南进展,看中国 MS 诊疗发展》专题对中国最新指南进行了精彩解读,从地图到指南,将囊括 MS 标准化诊疗和中国特色的指南解读带到地图医院医生中去,让更多一线医生深入了解这个疾病,提高诊疗意识,实现早筛、早诊、早治。


图 2《从指南进展,看中国 MS 诊疗发展》专题演讲现场


多发性硬化中国指南解读:明确疾病无活动证据为主要治疗目标


田教授介绍, 最新发布的《多发性硬化诊断与治疗中国指南(2023 版)》与全球诊疗理念同步,对多发性硬化的治疗目标和策略进行了更新:指南明确治疗目标主要是实现疾病无活动证据(no evidence of disease activity,NEDA)。目前,临床常用的 NEDA-3 定义为针对临床疾病维度的评估(没有临床复发、没有持续的残疾进展)及针对影像维度的评估(没有新增 T2/扩大 T2 病灶、钆增强病灶) [1]


2023 年针对 NEDA 的综述提示,全球 20 款上市疾病修正治疗(Disease-Modifying Therapy,DMT)相关药物的研究中,14 个临床研究都将 NEDA-3 作为临床终点 [3] 。一些学者同意并提出 MS 治愈的定义——即在起始治疗后至少持续 15 年保持 NEDA-3 状态即为治愈 [4]


图 3 MS 治疗目标演变与升级 [5]


研究表明,NEDA-3 达标是衡量长期预后的理想指标,第 2 年 NEDA-3 达标对于预测 7 年无明显疾病进展(EDSS 增加 < 0.5 分)的阳性预测值 78.3% [6] 。同时,也有研究将 MS 的疾病进展过程分为 2 个阶段,第一阶段主要指从临床发作进展到中度残疾阶段,第二阶段主要指从中度残疾阶段进展到需要单侧辅助行走 100 米,结果表明,无论第一阶段持续时间多长(< 3 年、3~6 年、6~10 年、10~15 年、≥ 15 年),第二阶段的持续时间均在 5 年左右 [7] 。也就是说,当患者出现中等程度残疾,约 5 年后患者行走就可能需要拐杖的辅助,因此将 MS 患者的 EDSS 控制在 3.0 以下对于控制患者远期不可逆残疾进展至关重要。


图 4 多发性硬化临床进展情况与临床发作时间相关性 [7]


此外,近年来研究同时提出脑容积变化每年减少 < 0.4%,神经丝蛋白轻链(neurofilament light chain,NfL)等指标也在成为可能的观察指标 [1] 。而在治疗策略方面,该指南与多部国际指南接轨,首次明确提出个体化治疗,推荐对于所有 MS 患者,尤其是预后高风险患者,采用 早期高效 措施干预 [8-10]


奥法妥木单抗等药物加入指南:进一步推动个体化治疗策略落地


随着 MS 治疗目标的演变与升级,有关治疗药物的探索也在进一步持续。近期发表的中国指南首次明确提出了个体化治疗的策略,并同步加入包括奥法妥木单抗在内的多个主流 DMT 药物。


在 690 名持续接受奥法妥木单抗治疗及 677 名转换为奥法妥木单抗治疗的受试者持续 5 年的随访中,结果提示,持续接受奥法妥木单抗受试者 NEDA-3 达标率从第 2 年开始增加(80%),并在第 5 年达到 93.4% [11]


同时不止于 NEDA-3,持续应用奥法妥木单抗治疗 > 5 年,患者在延缓脑萎缩方面明显获益。连续使用奥法妥木单抗治疗 5 年后,脑容量变化百分比较低(损失 < 1.5%),年变化率 < 0.4%,且对于特立氟胺组,换用奥法妥木单抗治疗后,脑容量下降有所减缓 [12]


作为 NEDA 生物标记物维度的重要指标,研究证实,NfL 水平上升可能早于 MS 患者报告复发及出现 MRI 信号 5 个月之久 [13] 。一项针对 MS 早期患者的随访研究表明,NfL 异常患者得到 NEDA-3 目标的可能性远低于 NfL 正常患者(HR 2.28 [1.27~4.09], P = 0.006) [14] 。针对 946 名患者的随机对照试验结果表明,较对照组,奥法妥木单抗治疗 3 个月即显著降低血清 NfL 水平,并长期持续下降 [15]


另一方面,指南提出在应用期间需关注药物短期及长期安全性;原则上应该建立好定期安全随访机制,主要关注肝脏损伤,感染事件等合并症及生育计划等长期安全与依从性问题 [1] 。相较常规疾病修正药物,单抗药物不经过肝脏代谢,因此肝脏损伤不良事件概率较低 [16] 。同时,2023 年美国神经病学学会(AAN)的 5 年扩展数据显示、奥法妥木单抗长期安全耐受、无新增不良事件、无新增感染不良事件。且血清 IgG 水平长期稳定,不增加恶性肿瘤发生率 [17]


演讲的最后,田教授感慨道,过去的几十年,我们在前辈们的带领下取得了令人惊叹的成绩,我们相信,随着神免医生们的长远努力和不断探索、随着就诊地图及中国指南的发布,身边的神免医生队伍将不断壮大,地图持续点亮,追光而行,让更多患者更近距离就诊与随访,开启治愈之路的第一步!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