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是梅丽尔·梅斯勒镜头下70年代的布鲁克林。
70年代后期的纽约是一片狂野的热土,也是当时20多岁的我肆意撒欢儿的地方。那时的我疯狂的爱上了这里,无论去哪都带着我的中画幅相机。
1977年,我遇到了朱迪·朱庇特(Judi
Jupiter),她是个好玩到炸裂的人物!我邀请她为我工作的杂志拍照,她答应了。于是我们开始一起拍摄遍布全纽约的俱乐部。4月,传奇的54号俱乐部(Studio
54)成立,全纽约的人都想进去开开眼,我们也不能落后。为了能引人注目,每次都会翻着花样儿地为朱迪设计华丽的衣服。
但是有一天晚上,当我们正在我家准备的时候 —— 砰!我的公寓和其他建筑物的灯全部都熄灭了。地铁停止运营,红绿灯失灵,但是没有什么能阻止我们。跨上自行车,我和她一路骑到市中心黑暗的街道,骑到哥伦布圆环广场的时候,来自四面八方的汽车大灯照耀着我们。
到了54号俱乐部,门外有几个人等着,但是大门是锁着的,敲门也没人答应。我们等一会儿,敲一会儿。但是那时候确实是全城停电了。54号俱乐部停业了几个晚上,但是几天之后恢复营业,我们就又回去了,跟什么事儿都没事发生过一样。
与此同时,当人们在曼哈顿
disco party
玩整夜的时候,收音机里传来了一条爆炸新闻:东河对岸那个我从没听过的地方,布鲁克林的 “布什威克”(Bushwick)着火了。各种抢劫和骚动也在黑暗的掩护下随之发生,当时报纸上关于停电期间抢劫和火灾的照片直到现在都深深地烙印在我的脑海里。
所以几年之后,在1981年12月,当我成为初级中学的一名美术老师的时候,我脑海中立刻浮现出来的就是那些照片。第一天上班的时候,从我在上西区的家出来,在步行到地铁站的路上,我开始胡思乱想:之前的美术老师是不是被杀掉了?
社区附近到处都是碎砖头,破碎的混凝土,倒下的木材,还有随风飞扬的冷却掉的灰烬。I.S.
291是附近为数不多的仅存的还能够使用的建筑。它的功能也很多样:一部分是学校,一部分是避难所,还有一部分是监狱。一切都看起来是那么令人困惑,学生们在混乱中学习和玩耍,了不起的老师们则努力在这个破碎的地区建立秩序和目标。
我在布什威克的执教生涯从1981年持续到了1994年。这十几年中,每一天往返地铁站的路走起来都充满惊险刺激,因为没有人会知道在这样一个遍地瓦砾的地方会出现什么人或者什么事儿。
后来我开始随身携带一个傻瓜相机,边走边拍。我的步行路线很有规律,也比较有限:早上的时候,从美特尔-威科夫(Myrtle-Wyckoff)车站到棕榈街(Palmetto Street);放学以后,我会走和早上不同的路线。
这样我就能发现每条街道的独特风景和他们的故事:
作者:梅丽尔·梅斯勒(Meryl Meisler)
摄影: 梅丽尔·梅斯勒(Meryl Meisler)
翻译: Ke
异视异色 (VICE CHINA)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以及以任何形式使用
VICE TV 正在播放
貂儿,已经与金链大哥、扒蒜老妹儿和 “你瞅啥” 一起,成了紧跟在东北人身后的意象。这一切都让我们好奇极了,东北人为什么如此迷恋貂?貂皮产业的背后又是怎样一番图景?我们的著名主持人莉斯会带你找到答案。
下载我们的 APP , 硬货尖儿货随时看
点击图片直接跳转下载
阅读原文回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