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贾沛霖
来源:
贝克街探案官(ID:bkjtag)
12月23日根据规定,12306上开抢腊月27的车票。
春运的临近,让12306承受了巨大的压力。
果不其然,12月23日上午,微博上出现了诸多网友的消息,12306又一次崩溃。
不是车次信息以及购票信息无法刷新,就是购票到最后一步无法成功支付。
12306的崩溃,又一次引发了对于12306的吐槽热潮。
自从2010年第一次上线后,12306在这近十年间一直在经历着海量的吐槽、争议、批评。
原意是方便用户购票,减轻各大火车站售票处的压力,以及在春运等高潮购票期间避免在售票处人海等现象。
但是在此前数年的发展中,12306一直被人“又爱又恨”。
爱的是12306自设立以来方便了数十亿人次的出行,尤其是在如今高铁高速发展的时代,如今的我们很难想象,没有12306会是怎样的一副光景。
恨的是12306投入巨资,却没有达到应有的水平。
在12306发展到的第十个年头,它有着怎样的往事容一一道来。
其实,早在21世纪初,铁路部门就已经试验了网络购票。
“首铁在线”,是北京铁路部门上线的一个实验性质的网络购票平台。
彼时还是在用ADSL拨号上网的时代,大部分人网速只有可怜的100k。
即使这样,首铁在线在上线的第一时间,就被热情的人挤到了瘫痪。
瘫痪,从此成了铁路网络购票的代名词,这个属性,一直留到了12306身上。
2010年,铁道部开始推动12306的建立和试点,因为高峰期购票的压力已经难以让传统渠道支撑下去了。
对于铁道部来说,12306是个不得不需要尽快推出的一环。
每到高峰期,火车站售票点、代售点以及售票电话热线永远都是爆满。
窗口售票和电话已经远远不能满足群众的要求。
2011年,12306网站正式上线,中国人等待这个网站等了太久。
以往的岁月里,想买到火车票的途径,无非分三种:
在火车站售票处窗口购买,在代售处购买,以及电话订票。
而每一种,不是让代售点或者火车站挤得人山人海,就是电话长时间占线根本无法接入。
所以12306网站的上线,是一种全新的变革。
但是自打它“一出生”,就伴随着一片批评声和吐槽。
2011年底前,铁道部兑现了让所有车次都上线网络购票的承诺。
从此12306一跃成为新时代购票的首选。
但是12306被寄予了厚望,表现却是让人大失所望。
服务器“日常”崩溃,稍微订单和登录人数增加就会导致服务器反应不及,车次信息和购票无法刷出。
甚至有人登录12306都无法进入,大大的“404错误”标识飘荡在空空如也的网站上。
一时间所有人都对12306充满了抨击。
堂堂国家铁道部推出的网站,却无法承受相应的人口级别。
事后铁道部给出的回应也无法令人满意:
“当初没有预料到大家对于网站的热情那么高,预先设计的承受量太小导致使用出现了问题。
”这种说辞只能说是推卸责任。
对于12306来说,每年春运就是检验它成色的最好试金石。
然而同时春运的检验却是如山顶大石一般,压力巨大。
在2011年底铁道路宣布完成“达到网络购票覆盖全车次”的目标后,12306已经试运行了半年之久。
在春运之前,网络购票压力都不能称之为大。
12306第一次迎来了对于它的考验。
然而,12306春运的第一次亮相,却堪称灾难级别的表现。
网站登录不进,“找不到网页”提示频发,好不容易登录进网站,却根本无法点击任何按钮,亦或是刷新不出车次或票务信息。
不知有多少人,抱着满心的希望,却面对着不断转圈的浏览器,点击了退出。
而2012年第一次接受检验惨败的12306,在接下来数年的春运期间,也都一直如此。
12306上线后的两年,2013年春运大考来临前的几天,12306两通公告却引起了众怒。
2012年12月底,离春运购票开启前的几天,铁道部门发布两则通知:
由于硬件设备故障以及机房空调故障,12306网站暂时关闭。
与春运前数次故障不同,12306却在流量创下新高的2013春运期间没有出现大规模“卡壳”。
却在2014年春运时彻底瘫痪。
因为12306长期表现不佳,不禁让外界对于12306的开发投入和开发商尤为好奇。
一封大二女生的信息申请公开信,让12306的具体投入映入大众眼帘。
一家名不见经传的太极股份公司以及同方股份负责开发,而铁道部的12306专项资金足足高达3.29亿元之高。
3亿元的巨款,但是最终的成品却是三天两头崩溃瘫痪,并且使用体验极差。
铁道部给出的解释是系统过于复杂,只能从原始开发做起。
但是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12306持续数年的糟糕体验,让铁道部背负了无数骂名和投诉。
槽点布满了12306全身,争议拦在12306成长的道路上。
群众对于12306要求如此之高,原因无他,在高铁和火车成为出行人数最多,频次最高的远程交通工具的今天,网络快捷购票是每个人不可或缺的必需品。
12306伴随着争议和批评,开发商一直在不断改进。
然而,没有点到大众需求的关键点。
不论是12306官方网站,亦或是App客户端,12306最为诟病的,就是用户交互界面。
难用,晦涩,难懂,遍布官方网站和客户端,尤其是订单查询,让人怀疑开发商是否真的使用过12306。
订单查询过于繁琐,退改签显示尤为复杂,界面设计基本上没有考虑到人机交互,一个简单的操作,在12306上,却显得要经历七七四十九关才能做到。
尤其是12306的验证码,是所有验证码中的一股绝对的“清流”。
2013年起,铁道部为了应对黄牛抢票,以及各类抢票软件和插件,升级了购票验证码系统。
在12306官方网站上,从购票到付款,都需要输入验证码。
从最开始的字母数字验证码,再到后来升级后的图形验证码,成为了一道“难过”的关卡。
各类奇葩验证码出现在了12306上。
到了2015年底,根据有关网站统计,12306上的图形验证码多达接近600种。
再经过排列组合,总共有多达300000种。
一次性输入准确的比例仅仅是8%,两次输入准确比例27%,三次以上输入准确的比例才勉强超过60%。
“没想到买个票,12306的验证码却把人逼疯了,”网友的留言尤其真实。
直到2018年,各类奇葩验证码才陆续开始“下岗”。
当年铁总专门表示,会把奇葩难以分辨的验证码比例降低到15%一下,避免再次出现验证码频繁输错导致无法买票情形。
除了验证码,12306对于黄牛的打击力度,也一直被人诟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