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公众号:雾满拦江
ID:lwwuwuwu
(
01
)
郑渊洁,皮皮鲁和鲁西西之父,大家都知道。
20
年前,他就已经很有名了。
所以接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邀请,去录播节目。
这是郑渊洁第一次上节目,好紧张好紧张。
人一紧张,就要去洗手间。
年轻的小编辑,就陪郑渊洁一块去。
两人一边走,一边聊天。郑渊洁问:小伙子,长得挺神经
……不,长得挺精神哦,叫什么名字?
小编辑回答:郑老师,我叫崔永元。
——
20
年前,崔永元还在电台当编辑,还没出名。
(
02
)
没出名的崔永元,带着很有名的郑渊洁,一块进了厕所。
郑渊洁还是感觉好紧张,就不停的跟崔永元说话。
可是崔永元说:郑老师,上厕所时,不可以说话的。
郑渊洁:
……为啥?
崔永元:上厕所时保持静默,身体就会特别健康,不会得病,吃嘛嘛香。
郑渊洁:
……谁说的?
崔永元:是我专诚请教过一个资深道长,人家专攻养生,看我心诚,才告诉我的。
郑渊洁:
……真的假的?那我以后……上厕所不说话了。
(
03
)
此后郑渊洁,长达
17
年,在洗手间时一声不吭。
17
年来,郑渊洁从未得过病。
于是他想:崔永元的养生绝技,果然不是盖的。
这个好习惯,要继续坚持!
——万万没想到,就在当年,这个在厕所里不说话的好习惯,却让郑渊洁遇到了麻烦。
(
04
)
就在那一年,郑渊洁有个饭局。
吃饭中,他去洗手间。
刚刚进行到一半,外边突然来了个打扫卫生的阿姨,高声问:里边有人没有?
……唔……呃……郑渊洁顿时乱了手脚,正进行了一半,停又停不下来。而且保持了
17
年洗手间里不说话的习惯,让他不知所措。
门外的阿姨:啊,里边没人,没人我进来打扫了。
……别别别……郑渊洁尖叫起来:不要进来,进来后看到你不想看的东西,又该投诉我,说我耍流氓了。
门外的阿姨:
……咦,里边好像有动静,到底有人没人?
郑渊洁被迫提高嗓门:有!
门外的阿姨:真有假有?
郑渊洁:
……我在里边说话呢,你说真有还是假有?
门外阿姨:
……唔,说话声音大点啊,声音那么小,我还以为是蚊子嗡嗡呢。
(
05
)
郑渊洁说:洗手间遭遇阿姨后,他就感觉身体,极度的不适。
全身上下,都不对劲。
尤其是前列腺部位,感觉怪怪的。
只能去医院了。
到医院一看,郑渊洁就哭了。
是个女医生。
(
06
)
女医生看着郑渊洁:脱裤纸!
郑渊洁:
……非脱不可吗?
女医生:废话,要检查你的前列腺,你不脱裤子,怎么检查?
当时郑渊洁泪流满面,一边脱裤子,一边说:我郑渊洁,守身如玉
17
年,今天被迫在女生面前脱裤子。这件事,让我明白了人生最大最大的、一个大道理:
规则!
(
07
)
郑渊洁说:我接触过好多好多的人。
有的人很成功,赚钱不难,生活更是幸福如意。
有的人很失败,吃屎都赶不上热乎的。
这两种人,区别在哪儿里涅?
——在于双方对于规则的认知不同。
(
08
)
郑渊洁说:失败的人生,就如同我遇到的这桩事情。
我相信人在洗手间时,不可以说话
——但,这只是我个人的习惯,不是社会规则。
所以当我的个人习惯,和社会规则撞到一起时,立马让人手忙脚乱。门外阿姨询问时不吭声,结果人家差点进来,万一让人家看到不想看的,说不定会抽我。总之当时慌乱一团
——结果,我守身如玉,不想给打扫卫生的阿姨看,弄到心理有阴影,生理不酸爽,不得不去医院,在女医生面前把裤子褪到膝盖处。
说到这里,郑渊洁仰天长呼
——年轻人,
一定要问问自己,问问自己心中所坚守的观念,到底是你个人的生活方式,还是真正的社会规则?
如果你脑壳进水,误以为自己的习惯是社会规则,那么迟早有一天,你会和我一样,被拖到大庭广众之下,扒掉底裤,露出你虚弱蠢萌的内在!
(
09
)
郑渊洁说:凡是生活过得不顺意的人,多有可能误认习惯为规则,信守虚假的规则不动摇,结果局限了思考,封闭了内心,让自己错失太多的人生机会。
比如说,有些人不动脑子,不会思考,人云亦云,就象跟着群体奔跑的山羊。人家考大学,他也拿文凭。人家出国留学,他也出去走一圈。人家上重点中学,他也跟着抢学区房
——但是,郑渊洁说:所有的这些,都是虚假游戏规则,你跟风跑就错了。
一定要破除虚假规则,走出自己的路。
(
10
)
郑渊洁讲这个故事,不是说大家不要读书学习了。
——而是要问清楚自己,你读书,是为了什么?
(
11
)
2000
年时,一个
18
岁的赤脚农家孩子,考取了中国人大会计专业。
父亲喜出望外,借钱大摆酒宴,谆谆教诲说:孩子,你到了北京,要努力读书。将来混出点模样,才对得起家里省吃俭用,借钱供你读书的辛苦。
呕耶!这孩子就背起行囊,千里迢迢的来到北京,开始入读。
读了一年,孩子出校门闲逛,走到一个地摊前,他蹲下来,陷入了深入的思考。
我为什么,要让家里借钱供我读书?
——当然是为了改变我的人生。
——但我现在就有机会,为什么不行动?
行动!
(
12
)
引发孩子深入思考的那个摊,是个魔术摊。
魔术,是最吸引人的神秘行业。
19
岁的孩子,于中嗅到了巨大机会。
于是他凑钱,进了一批魔术道具,自己也摆摊卖
——当月收入,马马虎虎,赚到的是他一年的读书生活费用。
然后他开始不满足,想赚到更多。
(
13
)
25
岁那年,这孩子去找一个人。
这个人,是国际魔术大师,也是电影电视《赌神》、《赌圣》及《上海滩》的赌导
——赌术指导。
找到这位赌导后,孩子当场为他表演自己从影碟上学来的魔术技巧,并要求两人合伙,开发庞大的魔术道具市场。
对方怦然心动。
——
25
岁那年,这孩子完成自己的人生逆袭,获得经济自由,身家过亿,经营五家公司,拥有员工
1000
多人。
(
14
)
这个孩子,名叫廖小军。
他只是这些年来,许多获得经济自由者中的一个。
这些人一如郑渊洁所说,他们读书,不是问什么是对的,以期考个好成绩。他们知道
人生才是真正的考场,要问什么是错的,只为让人生,走上正确的路。
而另外有些人,正如郑渊洁遇到的尴尬。他们奉父母之命,听师长之言,认真读书,专注考试,一心想考出好成绩,拿到个好文凭。然后就以为鸿鹄将至
——但鸿鹄不会来,来的只有巨大失望!
——因为这并不是真正的规则,至少不是规则的全部。
——只是一种生活方式,一种习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