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专家认为,为了生存,大多数报纸需要在几个方面做出改变。
根据我个人的分析,提出以下七个建议:
1/
大多数纸质报纸应该关注新闻分析,而不是新闻发布。新闻发布最好留给网络新闻机构。
2/
报纸应该停止对网络受众能够轻易获得的国内外新闻进行改头换面。报纸应该关注地方性新闻,或者有倾向性地关注那些影响地方社区的国内外新闻。换句话说,应该阐释和分析与它们自己的社区有关的问题。
3/
报纸可以从符合一般大众感兴趣的话题,扩展到更能符合读者兴趣的话题,比如家居装饰或家庭装潢。
很多人觉得这一想法很荒谬。
首先,最显而易见的是,符合特定兴趣的新闻与符合大众利益的新闻精神相悖,而后者是很多大众刊物根深蒂固的宗旨。
其次,正如《华尔街日报》的彼得·冯特所言,
大众新闻通过影响效应使得读者获益,
“精神上的影响效应的消失,部分可以归因于一个事实,即很多美国人被铺天盖地的信息所覆盖,然而对目前事件的了解却似乎比以前任何时候都要匮乏。
当新闻包装从大众转为满足特定兴趣时,大众很难偶然碰到新闻了——即使是偶然碰到也很难。
”
4/
还有一个好主意是,报纸停止追逐纸质读者,而专注于在线读者。认识到网络读者与纸质读者的品位不同,这一点很重要。比如,对《亚特兰大宪法报》而言,
网络读者喜欢最新消息,喜欢互动和多媒体,而纸质媒介的读者更喜欢监察事件、新闻分析和社区新闻(可能对大多数报纸而言都是如此)。
5/
让报纸刊物兼容平板电脑,这是一个明智的选择。有些专家相信这种方式也许能够帮助报业起死回生,正如它拯救了音乐行业一样。
6/
报纸和其他新闻机构应该在工程方面投入更多资源,在新闻传播中纳入更多“定向”广告。换句话说,给读者提供大量丰富的免费信息浪费了潜在的收入。
7/
报纸可以通过结盟来避免新媒体的竞争。
2010年4月,维基解密抢先在《纽约时报》之前,在其网站公布驻伊拉克的美军士兵袭击两名路透社记者的新闻。
此后,《纽约时报》明显学会了尊重思维敏捷、“发布最新消息”的竞争对手。
2010年7月,《纽约时报》《卫报》和《明镜》与维基解密结成伙伴关系,共同发布了成千上万份军事档案,揭露美国在阿富汗战争中没有解释的死亡事件,以及美国备受质疑的战略。
到了2012年,新老媒体合作的例子不胜枚举,新老媒体共同发布新闻,提高(数字)收入模式,尤其是雅虎与ABC News签订合作协议,脸书与《华盛顿邮报》《华盛顿日报》《卫报》以及其他报纸结成联盟。
尽管如此,根据佩尤研究中心的研究,这样的努力是有限的,“相比于一年以前,新闻业并没有更加接近一个新的收入模式,反而在与对手在技术行业的竞争中失去了更多的地盘。
”
当我们接近新千年的第二个十年时,上述很多建议都对出版商产生了影响。
更确切地说,根据这些建议,数字出版和广告是解决报纸的问题之道,很多出版商迫切地想要抓住数字传播,将其作为解决问题的灵丹妙药。
比如《金融时报》《华尔街日报》《纽约时报》和《华盛顿邮报》
为数字读者开发了收费模式。
此外,2011年,英国报业的领头羊《卫报》在美国设立一家数字新闻编辑室。最终,《华盛顿邮报》开发实验性的新闻产品,包括针对脸书上的社交媒体读者推荐的引擎Trove。值得注意的是,这些公司也大笔投入移动应用软件、在线视频、Kindle Singles(通过亚马逊销售的长篇新闻)。
数字传播的努力确实取得了一些成功。
谈到虚拟新闻消费,传统媒体刊物并不是唯一的选择。很多
离线阅读服务软件、阅读器等互联网公司也试图涉足互联网新闻传播。
它们一直在新闻聚合、文章推荐和书签标记等方面做实验。
然而,很多出版商意识到,数字倾向也许并不能挽救不断下降的收入,特别是以印刷版日发行量的减少为代价时。
报纸向数字扩展的另外一个问题就是成本。
随着收入与发行量的减少,很多报纸勉强维持数字创新,同时又要制作每日的新闻产品,反映刊物的基本价值。
最后,尽管说了这么多,但目前对报纸而言,仍然没有一条清晰的出路。
我们只有默默地等待,看看报纸能否走出这一金融困境,如何走出似乎所有的报纸都已陷入的那个泥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