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达叔的第1679篇原创
大家好,我是达叔。
一个想
和大家一起慢慢变富的家伙。
昨晚文章,写在小号里:
福耀办大学,武大雷军班,公平的系统不稳定,稳定的系统不公平。。
分享了晚清的列强选择,延伸到近期教育的变革,对人才选拔、城市发展,会有迅速拉开新差距。
以下内容,只代表个人观点,不一定对,随便看看。
医疗问,在你昨天的文章里,是不是只有这些科研、产业级的城市,未来才有机会?
达叔说,没那么绝对,但大方向,是差不多的。
在线下见面会的时候,达叔准备了100多页PPT,分享了很多学术端的数据。
2024年,东大头部30个城市的GDP之和,占东大整体GDP的多少?
43%;
学者推演,到2035年,这头部30个城市的GDP之和,会占全国的50%;
而头部50个城市,2024年的GDP加起来,已经占到了整个东大的54.4%;
再过10年,到了2035年,头部50个城市的GDP之和,会占到整个东大的75% ;
这个比例,你敢想象么?
全国,有600个城市,有2000个县级单位,只要把头部50个城市搞定,就已经稳住75%的基本盘。
把头部30个城市搞定,半壁江山,就稳妥了。
剩下的90%城市,只能是经济发展旁边的看客,是劳动力的蓄水池,是经济发展的安全垫。
全世界,都是这个德行。
在个人和家庭财富的分配上,美国头部1%的人,占有房产数量比例不高,但占有财富体量,就达到了整体财富的31%;
说明只有这批人,手里的房产,才是最值钱的。
中层的6520万套,房产数量占比49%,勉强能跑赢,在财富里的占比,达到67%;
而最底层的6660万套,数量上占比50%,但在财富的价值上,只占财富的2%,相当于垃圾资产,都不值钱。
在舆论场,有很多人在争论各种体制,各种意识形态,谁对谁错,谁好谁坏,这些都是主观的判断。
是观点,不是事实。
真正客观的数值是,财富永远遵循马太效应,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损不足而奉有余。
利益从上往下分配,成本自下往上承担。
经济规律,本身就是客观规律,财富的分配,也遵循这些规律。
在文章:
建国后上海得失,一边画饼、一边卖地,土地收入太香,没人能舍弃。。
讲到计划经济时代的上海,那时贫富差距,是不是很小?
但一个上海人的平均收入,就是比外地人,高4倍。
再公平,再计划,也不会改变,工农业剪刀差、城乡二元结构,这些都是顶层设计。
看一眼,就知道,财富就是如此分布,但很多活在底层、活在小地方的人,当别人劝他去大城市,就仿佛要骗他一样。
没救了。
甚至有一些恋爱脑的女子,自己明明想去大城市,想过上好日子,却因为男朋友不同意,就无可奈何。
这,就是脑子里进了水。
现在不做抉择,以后真要结了婚,一辈子都会后悔,以泪洗面,被身边已经去大城市的朋友,彻底拉开差距。
然后,一辈子悔恨,怎么看身边的男人,怎么生气,最后大概率还是要离婚。
既丢了爱情,也失去了财富,还失了身。
他都不爱你,他只爱他自己,你还擦干眼泪陪他睡。
有人统计过一个东大的财富和人数占比,如果这个数据准确,尺度就很恐怖,要警惕大多数人。
和众人一样,不是好事,你和他们看一样的内容,持有一样的观点,就会一样的贫穷。
医疗说,不是每个人,都像你小时候这么穷,更不是每个人,都像你这么有匮乏感。
很多人,就像达婶一样云淡风轻,就是在每天过日子,没有研究那么深,也就没那么焦虑。
更不会像你野心那么大,小小年纪,就敢下断言,说我们这代人,都有机会身家一个亿。
比如我,三千万就够,甚至会觉得很开心。
你最近一年,跑了这么多城市,交流了这么多人,真有那么多人赚到了钱,楼市真的止跌回稳了么?
达叔说,有一个理论,叫孕妇投射理论。
就是说,你没怀孕,你在街上就几乎看不到孕妇,一旦你怀孕,你在街上,就到处都能看到孕妇。
仿佛,全世界都怀孕了。
你在悲观的微信群里,在和悲观的同事、朋友聊天,你就会发现,身边人都在过苦日子,都在骂骂咧咧的。
但在乐观的少壮派社群里,你就会发现,到处都有人在赚钱,每个人赚钱的方式,都奇奇怪怪。
只是这批赚了钱的人,很少在网上告诉你,都是在私下交流,小圈子讨论。
都是未必伟光正,却真实有效的具体动作,可验证,可执行。
达叔给自己定了个规矩,不和悲观者说话,本质就是要做物理隔离。
悲观者会影响达叔的心力,像病毒,会影响达叔前进的步伐。
很多人,很享受这种窃窃私语、聚在一起吐槽老板、吐槽操盘手、感叹命运不公、感叹环境不好的场域。
发现不了这种场域,是个大染缸,把自己污染了。
是所有城市,都止跌回稳了么?
没有。
达叔上周在苏州,带一群人,看了两个项目。
其中一个项目的负责人,专门找达叔喝茶,介绍自己负责的几个城市、几个盘,境遇天差地别。
我们看的项目,价格已经回稳,而郊区的另外一个项目,价格从2.3万,一路跌到1.2万,还是卖不动。
差点把他愁死。
这就引申出两个视角:
作为达叔,我只要看到我选的项目,价格止跌开始回升,就够了,他手里的另外一个盘,是死是活,和我们没关系。
于是,达叔就是乐观派。
作为他这样的城市项目总,他是要考核整体销量的,这个区域的项目好卖,价格往上走,但隔壁继续拉胯。
一算总账,他还是KPI完不成。
于是,他就悲观,他就没感受到太大小阳春。
这两个观点,这两个人,你说哪个是对的?
都对。
立场不同。
等他的困境解决,等他手里的那个郊区盘,也能开始卖的动,达叔手里的这个盘,已经起飞一年,已经赚几十万了。
所以,不能只看宏观数据,更要看具体的项目、具体的人,执行符合自己利益的动作。
只是很多人,不知道这个信息差,不知道有一些数字和手段,能提前上车了。
为此,达叔专门让苏州、成都、深圳等城市的合伙人,专门做了计算方案,详细的介绍上车门槛和现金流方案。
看到这个计算方案的家伙,很多都被震惊了。
目前的成交数据、头部热点城市的小阳春,能解决操盘手的困境,达到对方的预期和目标了么?
可以很明确的说,还没有。
上海、深圳、杭州、成都一直在出地王,成交量大涨,超跌的早已回调,但对整体来说,仍然不够。
达叔在这个视频里说,房子不是为居民造的,房子是为银行造的。
从这个角度看,房价是否回升,未必是操盘手最关心的,房贷是否增长,银行是否卖出去了更多的贷款,才是操盘手最关心的。
从这一点看,一些博主说,操盘手只救新房,不救二手,就是完全扯淡的。
新房和二手,对操盘手来说,本质都是让居民背上房贷,都是为了让银行卖贷款。
新房最多,就是增加一个土地出让的收入。
而土地出让收入2024年是4.87万亿,比前几年跌去了一半;
而新增房贷2024年,只有2.25万亿,跌的更多,居民不仅不新增贷款,还在拼命提前还贷。
放在2025年,有改善么?
3月的统计数据,还没出来,但至少前2个月,站在全国的市场来看,并没有改善,仍然是负增长。
比2024年前2个月,还跌去了27.7%;
只是高峰2019年的零头;
和2020年口罩期间差不多。
这种信贷数据,就是整体的金融隐忧。
你拿到这个数据,再深一步想,头部热点城市的成交数据,是真的,新增信贷负增长也是真的。
那就只能说明一个事,低线城市的销量在变得更低,或者居民端还在拼命还贷。
在一些城市,有人入场,这是真的,但拼命有人离场,肯定也是真的。
从上到下,都在喊,要搞好房子,好房子,好房子。
为什么在喊好房子?
说明和普通人相比,有钱人的财富、认知、能调动的积极性,还可以交流,还愿意下场,并没有彻底崩。
而那些之前就没赚过大钱,也没尝过地产红利的人,普遍再也不叫不动,打死都不会来玩这个游戏了。
这一轮价格回撤,被彻底吓懵了。
除非,价格再次上涨,三根阳线改变信仰,否则对方是绝逼不可能和你玩,连理都不会理你。
这一点,操盘手深刻理解,毕竟当年公司创业初期,创始人就写过,《东大社会各阶级的分析》。
对每个群体,什么尿性,怎么样才能调动起他们的积极性,有极其清醒的认识。
先团结能团结的人,先救能救的城市,循序渐进,先救局部,后期再形成羊群效应。
4月5日,周六,上海,线下见
。
关注达叔,一起慢慢变富。
用微信扫码领券续费,达叔付费社群,可以优惠365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