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GPLP
GPLP是专注于创业、投资的专业的咨询平台,旨在为创业者以及投资人,其中包括上市公司、企业、银行等提供专业的内容、最新的行业形势及最客观的解读。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产业互联网大视野  ·  产业互联网出海大会来了!3月19-21日在深 ... ·  11 小时前  
创伙伴  ·  DeepSeek的华丽文风是怎样炼成的? ·  2 天前  
烂板套利  ·  DeepSeek最新8大核心龙头股梳理,看这 ... ·  3 天前  
烂板套利  ·  DeepSeek最新8大核心龙头股梳理,看这 ...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GPLP

精锐教育Q3财报收入增速放缓 200亿小目标还能实现吗

GPLP  · 公众号  · 科技投资  · 2019-08-25 15:29

正文

点击关注 GPLP ,置顶公众号

财经领域专业媒体,不容错过

作者:杨远

审校:一条辉

━━━━━━


近日,精锐教育(NYSE: ONE)发布2019年Q3财报,2019年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净收入总额为10.93亿元人民币(1.58亿美元),同比增长32.6%,运营利润1.23亿元,同比增长117%。 从增速上看,与2017年、2018年营收40%以上的增速相比,2019年第三季度则出现放缓。


值得一提的是,精锐个性化(主打1对1及1对3模式)的净收入为8.87亿元,光这一项业务就占了总收入的81%。


精锐教育是一家定位于国内高端的K12教育培训集团,主要面向中高收入家庭提供教育产品,主营业务有: 主打高端K12的精锐个性化、专营4-8岁STEAM小组课的精锐至慧学堂与专营4-8岁STEM英语小组课的小小地球。

即使放缓的幅度不算大,但也值得警惕。


高端业务单一,能否成为通吃赢家?


一切似乎早有预兆。


精锐教育在上市当天,就上演了一出黑天鹅事件: 2018年3月28日,精锐教育在纽交所挂牌上市,总融资额约为1.80亿美元,每股定价11美元,发行1630万股。 然而上市当天就遭遇破发,这也显露出市场的态度: 1对1模式的不看好。


的确,从学生端看,1对1授课课时费高,小学定价每课时250元左右,从教师端来看,对师资资源要求高、培养优秀教师周期长,甚至还可能有“人才出走”的风险,早先新东方、巨人都有过类似案例。


此前也有媒体报道,精锐教育的1对1模式并不算完美,有家长反映,在这种模式下,家长不在现场,很难真正摸清老师的经验和水平,而过分强调“方法论”,更像是一种难以直接量化的素质教育,短期内难以看到性价比,更不用提这种模式的本身,就与国内现行应试教育制度存在出入。


创始人张熙在2018年曾承认,1对1授课在国内的市场份额仅有2.4%。 可能也是看到1对1增长空间实在有限,近年来张熙也多次在各种论坛上强调,将通过扩张与并购来扩大业务版图,甚至还提出欲覆盖“全年龄段、全科目、全体系”的目标,大有向新东方、好未来看齐的迹象。


所有的企业,都有行业“通吃”的生态链梦想。 在上市拿到钱以后,与其他机构一样,原本专注于高端市场的精锐教育,也步入了“买买买”模式。


2018年初收购“小小地球”,8月收购天津的华英教育,同年10月,以7亿元的高价收购巨人教育; 今年,又作出令人眼花缭乱的并购,投资K12的私塾家、家学天地,在线教育方面则投资了溢米辅导、贝贝帮等。


然而,大幅并购的做法,或也导致了精锐教育在今年第一季度的亏损,第一季度财报显示,归属股东的净亏损为1630.70万,同比下降159.10%。


在主营业务增长有限、其他各种投资业务盈利也并不明朗的情况下,精锐教育显然是有些着急了。


步子迈得太大?


也许是上市以后来自股东的压力,张熙不止一次对外展示野心,提出“五年内让巨人上市”、“2023年做到200亿销售额”。


到底能否实现还不得而知。 不过,今年更高的学习中心扩张速度,似乎也在实践着张熙的“豪言”。 根据Q3财报显示,报告期内,精锐教育学习中心数量已达430家,粗略计算,精锐教育在今年前三季度内新开了50余家学习中心,而过去两年的增长数量平均为30家。


同时,弊端也暴露无遗。 与学习中心数量一起增长的,也有运营成本,这也是上半年利润承压的原因之一,精锐教育在财报上也承认了这一点: “最近的经营利润率趋势主要是因为新开设的中心通常发生的初始年度运营亏损所驱动”。 简单说,就是每次新开设的中心,都会遇到首年亏损的普遍行业痛点。


一边是各种收购生态链公司,一边又忙不迭地宣布与巨人联手开拓三四线城市,但众所周知,高端教育本身就是个慢细活,而精锐教育在扩张与试水中低端市场的同时,又如何能保证本身的高端教育产品质量不被影响?


退一步讲,在如今已是一片红海的大众教育市场里,精锐教育一旦“放低身段”,恐怕也难摆脱多数大众机构常有的,内容同质化、难以突出的问题。


GPLP犀牛财经就这一问题向精锐教育发出质询函,不过截至发稿前还未得到回复。


此外,政策也是不得不考虑的因素,早在去年,监管部门就对课外辅导培训机构进行过重拳整顿,而到了今年,教培行业监管依旧趋严,对精锐教育们来说,想要闷声搞扩张,恐怕也没那么容易了。


过去专注“小而美”的精锐教育,能否实现未来的“大而广”野心,还得等子弹飞一会。



往期回顾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