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影视独家
“影视独家”订阅号专注于国内外电影、电视剧与新媒体的行业观察以及业内人士访谈,与“广电独家”订阅号共同由北京中广传华影视文化咨询有限公司运营。如有合作需求请联系总经理江耀进,联系电话13051687027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独立鱼电影  ·  下架两次的国产神剧,突然翻红了 ·  4 天前  
虹膜  ·  台剧,亚洲女性剧之光? ·  1 周前  
北京大学百周年纪念讲堂  ·  荣耀时刻|金鸡奖璀璨星光,照亮讲堂舞台 ·  5 天前  
北京大学百周年纪念讲堂  ·  荣耀时刻|金鸡奖璀璨星光,照亮讲堂舞台 ·  5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影视独家

人民日报揭豆瓣猫眼评分黑幕,业内人士纷纷发声,你怎么看?

影视独家  · 公众号  · 电影  · 2016-12-28 23:59

正文


来源 ∣ 人民日报 ,虎嗅网 ,腾讯科技 ,36氪 ,新浪电影


一件影视圈的公案今天成为了许多媒体关注的热点:人民日报客户端发文批评豆瓣、猫眼的打分系统,质疑国产电影《摆渡人》《长城》《铁道飞虎》等被恶意打低分。


人民日报发文如下:


正在全国上映的贺岁档3部国产影片《长城》《摆渡人》《铁道飞虎》,都正面临巨大的舆论风波。先是《长城》上映后,微博大号“亵渎电影”践踏评论底线,发布“张艺谋已死”进行恶意人身攻击,引发口诛笔伐;后有豆瓣为《摆渡人》恶意刷一星事件,再次掀起轩然大波。虽然这些影片确实在艺术质量上尚存缺陷,但不可忽视的是,个别大V、公众号为博眼球、圈粉丝、流量变现等目的,发布恶意的、不负责任的言论,严重破坏了中国电影的生态环境。

 

进入互联网尤其移动互联网时代之后,诸如豆瓣、猫眼等一批网站密切对接观众、为观众提供上映新片信息、观影指导和购票服务,在推动中国电影市场的发展中发挥了一定作用。但今年岁末贺岁档市场到来之后,豆瓣、猫眼对于3部主打档期新片的评分,则令人大跌眼镜。以12月27日19点左右的评分来看:

 

在豆瓣上,《长城》评分5.5分(101551人评价);《摆渡人》4.4分(43311人评价);《铁道飞虎》5.7分(12623人评价)。

 

在猫眼平台,《长城》观众评分8.4分(40.1万人评分),专业评分4.9分(45人评分);《摆渡人》观众评分7.8分(10.9万人评分),专业评分4.9分(22人评分);《铁道飞虎》观众评分8.5分(5.9万人评分),专业评分5.2分(21人评分)。

 

在这些低评分的引导下,不少观众对贺岁档国产影片大失所望,甚至因此拒绝观看国产影片。但事实上,这些评分是否客观?评分形成的背后又暗藏怎样的玄机呢?



豆瓣电影评分,让我如何再相信你?


截至12月27日19:00,在豆瓣上,共有4.33万人评价《摆渡人》。其中,40%网友给出1星,22%的网友给出2星,21.8%的网友给出3星,9.6%的网友给出4星,6.6%的网友给出5星。



关于豆瓣网的评分机制,豆瓣网创始人杨勃曾解释:“比方说一部电影有42万用户打分。我们的程序把这42万个一到五星换算成0到10分,加起来除以42万,就得到了豆瓣评分。这个评分会自动出现在豆瓣各处,中间没有审核,平时也没有编辑盯着看。每过若干分钟,程序会自动重跑一遍,把最新打分的人的意见包括进来。”

 

然后,《摆渡人》23号零时开始公映,影片片长128分钟。可在影片第一场排片放映还没有结束之前,豆瓣就出现了上千个1星评分。更为蹊跷的是,一些高权限真实账号的4星、5星的好评“被”消失,1星却完整被保留,总共有200-300条电影评论被清理且封号。

 

不愿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介绍,“撞库”“肉鸡”是一些黑客在干扰互联网正常秩序时的惯用手段。据了解,利用“撞库”“肉鸡”等网络作弊技术,一个团队甚至几个人就可以轻而易举进行“刷分”。

 

电影行业内广为知晓的一个事件则更值得玩味。几年前,网名“雪盲”的媒体人虚构了一部名为《即使变成甲虫卡夫卡还是进不去城堡》的电影,IMDB编号是其生日,演职员全是他们家亲戚同事英文名,海报是个别的电影里偷来的,剧情是虚构的。放豆瓣上后,有2000多人点赞,200多人写了影评,好评如潮,基本都打了四五星,甚至还有人声称购买了“正版DVD”。事情曝光后,许多ID羞愧难当自行封号。


 

而豆瓣网的评分机制和信用度在今年的贺岁片再遭质疑。微信公众号娱乐独角兽称:“《摆渡人》在一天之内豆瓣评分变化幅度较大,而且零点场以后,集中放出了大量一星的豆瓣评分,疑似惨遭水军恶意攻击。但是从豆瓣的评分来看,有超过一半的影迷仅仅给出一星。”

 

网友“一样或不一样的”说:“一开始我不觉得《摆渡人》电影被黑,只是觉得个人爱好和欣赏冠不同吧,反正我个人觉得还不错,但是觉得豆瓣评分太低了,虽然说不上是很好的电影,也不至于这么差,所以就到豆瓣去支持一下,打了五颗星,然后我的号就被锁了,然后再没有然后了~心疼啊!我曾经一度那么相信豆瓣评分。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影评人表示,《摆渡人》的分数明显不正常,“我点开看过,很多人都是刚刚注册的新手,一开场分数刷刷刷就下来了。豆瓣打分,不管是几颗星,如果注册日期很近,有可能不被系统认可。但这次,不管谁打分,都被认可了,这就说明很不正常。”他分析,豆瓣评分系统有人工干预。“我甚至怀疑,假设豆瓣编辑不喜欢某部电影,个人权利是否很大?”而某资深营销人员则指出,豆瓣的评分是需要“维护”的。

 

与豆瓣评分结果相左的是来自第三方数据咨询机构艾曼数据关于这3部影片的好评率。该数据(数据来源:微博、论坛、BBS、贴吧、博客、新闻及视频评论)反映公众对电影的认可程度,通过全网抓取公众对于影片的谈论和提及,基于自然语言理解技术进行情感分析与观点挖掘,对电影进行多维度、细粒度的口碑评价。




猫眼专业影评人凭什么“一句顶一万句”?


在猫眼平台,12月27日19点左右的《长城》观众评分8.4分(40.1万人评分),专业评分4.9分(45人评分);《摆渡人》观众评分7.8分(10.9万人评分),专业评分4.9分(22人评分);《铁道飞虎》观众评分8.5分(5.9万人评分),专业评分5.2分(21人评分)。

 

据了解,相比豆瓣不看片就可以打分,猫眼的评分机制是必须出票以后才能打分。另一个不同之处在于,猫眼将评分主体分为观众和专业人士,而其专业评分库的专业人士仅有69位。

 

以影片《长城》为例,参与评分的观众有40.1万人,而参与评分的专业人士却只有45人。而且这45人都是哪方面的人呢?大多来自同样混迹在豆瓣的网络影评人。这些人大都是超级影迷或电影研究者,阅片量不少,也有一定专业素养,喜欢在网上发表见解。一些观众在选择观影时,或许会参照他们的评论。但是同样不可否认的是,这些人对作者电影、小众电影、实验电影、电影节电影有共同的趣味,这在客观上造成他们的评分与观众评分存在很大差异。

 

问题的关键还在于,作为观影趣味差距巨大的两个群体,人数极少的专业人士和人数众多的普通观众在评分上拥有同等的权重。同样以《长城》为例,45位专业人士给《长城》打分,要与40.1万普通观众的打分并列,也就是说,猫眼专业影评人具有“一句顶一万句”的权限。

 

蹊跷的是,在猫眼专业评分的专业人士里,一位影评人给《长城》的有效分只有2分。但27日下午,他的2分已经变成了5分,而日期显示的打分时间还是20日。

 

“电影欢迎一切科学的、实事求是的、公正的批评,但批评不是‘阴谋’的狂欢,不是‘预谋’的胜利。”清华大学影视传播研究中心主任尹鸿表示,恶意影评是一把双刃剑,博眼球能赢得一时的利益,但实际上却是饮鸩止渴,大浪淘沙终将被淘汰。批评应该是基于事实,不是站队。摆事实讲道理,是电影批评起码的起点。


今日头条
 各方如何“接招”?



  • 阿里影业:恶意评论和差评是两回事

 

《摆渡人》是阿里影业成立以来,第一部主投的电影,也是其在影视制作方面的对外首秀。此前导演张嘉佳在高校进行电影路演的时候曾透露,《摆渡人》票房需达到10亿元才能保本。


对于有关《摆渡人》的负面评论,阿里影业方面表示,不喜欢不等同于很差,恶意评论和差评是两回事,“当别人说不喜欢的时候,要想想怎样做的让别人喜欢;当别人说很差的时候,要努力变更好。”

 


  • 猫眼:专业评分消失

 

在猫眼APP版本的界面,目前已经取消了专业评分的显示,只有用户评分。

 

之前猫眼电影的用户评分系统是这样子的。


 

遭到批评后,猫眼电影暗自取消了专业影评的分数显示。


  

  • 豆瓣:早已设法控制刷分

 

对于豆瓣的评分机制,《爵迹》上映的时候,就有人质疑过,当时曾有媒体询问豆瓣,目前的官方回复如下:

 

我们发现有部分账号异常打分的情况,已第一时间锁定异常账号并清理评分。豆瓣有完整且一直在不断完善的评分机制,刷分行为影响不了评分。账号安全非常重要,有些用户可能习惯在不同的网络服务使用同一个帐号密码,这样容易造成安全隐患。我们也提醒用户如有使用和其他网络服务相同的账号密码,还请尽快修改。


总结一下就是:


1)确有盗号刷分的情况,豆瓣正在处理。


2)一担被识别为刷分行为,账号会被系统锁定。(这也就可以解释你账号被冻结的情况)


3)这部分刷分不会影响一部电影的整体豆瓣打分。


前两点比较容易理解,而对于“刷分不会影响一部电影整体打分”,有很多人存在疑问。而且随着这两年电影市场越来越热,烂片越来越多,大家对于豆瓣评分其实是更加依赖了。


这个问题被放大之后,豆瓣CEO阿北曾经在去年年底发过一篇《豆瓣影评八问》来解释。和打分、刷分有关的主要包括以下四点:


1)豆瓣电影打分过程都由机器完成,1-5星被换算成0到10分,然后除以打分人数得到平均分。“中间没有审核,平时也没有编辑盯着看”,分数更新速度也很快,“每过若干分钟,程序会自动重跑一遍,把最新打分的人的意见包括进来。”


2)随着豆瓣用户越来越多,对一部电影的评分也越来越接近“普通大众对一部电影的平均看法”,而不是“文艺青年的品味”(除了一部分特别小众的独立电影)。


3)豆瓣一直在跟水军“斗智斗勇”,而且可以说一下电影评分已经“很难刷得动”了。这个过程主要也是通过程序算法的不断调整和优化,识别出是“非正常评分”后,首先会预防性地计入评分,再确认是刷分之后删除。


4)豆瓣不会靠牺牲电影评分公正性来赚钱。电影评分和电影商务部分完全没有关系,来源于电影行业的主要营收渠道是仅限于电影的宣传banner广告。

  

  • 总局电影局局长张宏森:并未“约谈” 豆瓣猫眼


此前有消息称,豆瓣、猫眼已因评分过低被电影局约谈。12月28日晚,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电影局局长张宏森对此说法在朋友圈做出澄清。他表示电影局并未“约谈” 豆瓣以及猫眼,他期待与豆瓣方面有接触,也曾与猫眼探讨过“专业评分”的话题,电影进步更期待评价体系实事求是。




影评行业前路该走向何方?

 

年初预期中的600亿票房盛宴在岁末没有如期而至,现在看来,中国电影年末的贺岁档大戏已经不仅仅停留在电影院了,它更像是按捺不住的资本联合了“救市”心切的神秘力量,发起的一场以冲击年末票房为主要目的的营救行动。

 

过去在中国,对传统媒体而言,有限的渠道资源至关重要,但也正因为渠道资源有限,事实上提高了影评的门槛,限制了大众的接收方式,也影响了影评的影响力。不过,豆瓣等社区的出现降低了影评门槛,影评不再需要去争取有限的媒体渠道,而且随着用户数量增加,评分也能一定程度上反映大众对某部电影的看法。

 

自媒体的出现几乎彻底打破了传统媒体的渠道垄断,而且各个自媒体平台都有相应的付费激励机制,“内容创业”也成了2016年创投界最关注的名词之一,在今年8月最大的影评自媒体“毒舌电影”的估值已经超过数亿元。越来越多的影评人开设了自己的公众号,在电影这一细分领域抢夺内容市场的红利,无意识间也扩大了影评人的影响力。

 

这导致片方被迫发生的一个转变是,过去在宣传过程中片方掌握了更多不对等的信息,可以有目的性投放给目标观众。但如今,他们已经不再享受这种不对等信息带来的优势,一部电影的口碑,最晚在首周末过后,便几乎能尽人皆知,新的传播环境,给电影宣传带来了不少的困扰,并且由于单个影评人自身的话语权加重,这导致片方的口碑管理目标更为分散。

 

对于整个行业这是一件好事,舆论环境正是在这种有来有往中逐渐建立成形。但也是由于单个内容生产主体的主观性,很多个性化以及随意化的言论也会随之产生。此前有电影公司曾尝试去投资这些影评自媒体,但高额的报价最终吓跑了不少投资者。由于在中国缺乏类似好莱坞的成形的独立影评人制度,从而导致国内的影评人环境并非完全得到净化,这也直接影响到猫眼和豆瓣上的评分体系。

 

对于整个电影行业来说,领军者再着力净化影评环境时,需要思考更多的是如何通过生产更好的内容,从而让观众主动的走进电影院。


 真诚

 只为等你 

 

影视独家招募进行时

你的回音是我们的荣幸



“影视独家”专注于影剧与新媒体的行业观察,与“广电独家”共同由北京中广传华影视文化咨询有限公司运营,长按下方二维码可直接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