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家拥有近百年历史的企业,“心怀感恩、回馈社会”早已成为了尼尔森的DNA。尼尔森每年都会开展“尼尔森全球关怀日”,鼓励并号召员工参与志愿活动。
尼尔森脑神经科学研究作为尼尔森大家庭中的一部分,也将积极借助产品优势,助力国内外非营业机构、企业进行广告内容的优化,最大化公益广告的创意有效性及影响力。
Ad Council成立于1942年,是全球最大的非营利性公益广告代理机构,其内容涉及教育、健康、家庭社区以及安全问题。与商业广告不同的是,公益广告面临着敏感信息传递的问题:一般都需要在广告中讲述富含情感且历程艰难的故事,以切实有效地激励公众共筑慈善。
自2013年来,尼尔森脑神经作为Ad Council的公益合作者,通过脑神经测试帮助机构最大化公益广告的影响力。
迄今为止,尼尔森脑神经科学已经帮助Ad Council测试了超过百支的公益广告,广告内容涵盖社会问题、公共安全、医疗健康、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等话题。
“拯救饥饿儿童”的广告旨在鼓励更多公众能够支持向饥饿儿童提供多余食物的行动。尼尔森脑神经根据广告每秒创意的有效性,挖掘出消费者大脑中对该广告最真实的想法,并通过比较广告细节上的相同及不同点,给予了切实的修改意见,有效提高了观众对于广告的情感投入。
研究中,我们测试了两支旁白略有不同的广告版本,看上去仅是微小差异的两句旁白,在神经响应上有明显的差异。
由于 “helping to feed” 表达了与主题联系更紧密且更为具体的内容, “helping to feed” 比 “giving hope to” 更能引起观众的情感投入。
借由这支修改后的广告,
了解了美国饥饿儿童问题的人数增加了24%。与此同时,物资捐赠提升了11%,人力帮助增加了13%。
经过优化后的广告有效地激励了更多公众加入到了“拯救饥饿儿童”的公益行动中。尼尔森也很荣幸能够用科学的研究方法帮助社会在公益的道路上前进了一小步。
广告片运用可爱的小狗来唤起大家对流浪动物的关爱,打破了公众对于领养庇护所动物的恐惧、不确定和怀疑性。
一般来说,动物对人类大脑有强大的吸引力。通过展示动物可以唤起人们的积极情绪,越是熟悉的动物对我们的情感吸引力会相对越大。
一项fMRI研究中发现,母亲们在看到她们的宝宝和她们的狗狗时大脑激活模式类似。
她们大脑中情感、奖赏、亲密、视觉处理和社交认知区域均被激活。
然而,当过于吸引人的小动物与公益广告想要传达的主要信息同时出现时,观众的视线将集中在小狗身上,而忽略了文字信息。因此,对于关键信息或品牌传递的镜头,
尼尔森建议减少竞争元素从而保证认知处理的流畅性
。并且在文字呈现信息的基础上,建议增加旁白“Adopt(收养)!”,通过结合多感官形式刺激的互补和协同来进一步帮助观众处理和记忆相关信息。
借助细节的调整,观众能够更好地将关注聚焦在网站信息上。这支经尼尔森脑神经修改的广告片,在上映后,
该收养网站的浏览量增加了133%,关于领养动物的搜索增加了28%
,有效的广告创意让更多人关注到了宠物领养这个领域。
一般情况下,展示人们积极地与其他人沟通和交互可以帮助激发情感投入,因为互动的描述是情绪性的场景,情绪的感染性能够让观看者自己更好地体验社交互动场景中的情绪。在公益广告中,社交互动也是非常常见的拍摄内容。但是脑神经科学的测试发现,
在不同的运用场景中,同样带肢体接触的互动画面,会产生截然不同的效果。
在给AARP制作的老人关爱公益广告中,身体接触配合关切的行为和表情,观众的情感投入都处于较好的水平。
但是在AdoptUSKids的寄养儿童公益广告中,类似的肢体接触场景对应的脑电活动则显示出观众存在情感撤离,同时表情识别也在这个场景中侦查到了消极表情。相对于老人和青年人的身体接触,寄养儿童广告中这种成年男子和女孩之间的肢体接触,引起了观众潜意识的反感。
尼尔森脑神经科学运用脑电波及表情识别的技术,最大程度地分析消费者表现背后的原因,针对性地给出广告优化的意见。
针对该场景画面做出调整后,该支广告在投放后获得了积极的社会反响:
超过39600个家庭在AdoptUSKids上登记了寄养意愿,26500位儿童通过AdoptUSKids获得了收养。
广告大大提高了公众对于生活在寄养家庭的儿童/老人的关注。
尼尔森不仅助力国外公益广告获得更好的社会影响力,我们的中国脑神经科学团队亦立足本土,携手同样具有企业社会责任的平安集团,对“三村建设工程”公益广告进行了科学测试并给出了优化建议。
平安三村的公益广告,具有清晰分明的故事片段。全片以“走进乡村”展开叙事,逐步带出“村官”、“村医”及“村教”的故事。其中“三村总结”片段,以分总的形式,呼应前文出现过的画面和信息,达到统领全片的效果。
广告整体表现及主要指标都处于数据库的平均水平。由于该广告的信息量较大,三村片段各自阐述的剧情和介绍的人物皆不尽相同。因此,直至片尾的“三村总结”片段对前文进行提炼和呼应后,总体有效性方被推上高点。但是,随着观看次数的增多,观众得以逐渐理解剧情并投入情感,有效性出现稳步并且显著的提升。
广告中后期出现的旁白,画龙点睛地引出了中国平安在三十而立之年,回馈感恩社会的计划,帮助该广告有效传达了“感恩”的信息。
在细节上,平安广告采用了生动的社交互动场景和富有感染力的表情,能够有效地调动观众的情感,观众也会将情感带入到公益事业的故事情节中。在执行上,通过尼尔森脑神经的测试辅助,令画音符合及背景对比度的优化更符合消费者情感喜好,广告效果达到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