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国民经略(ID:guominjinglve)
文|凯风
谁是最大的“强省会”城市?
01
这是2020年内地27个省会城市的首位度排行:
我们以“省会GDP/全省GDP”来衡量省会首位度,这是目前约定俗成的概念,与学术意义上的首位度有所不同。
从省会GDP占全省GDP比例来看,长春、银川超过50%,西宁超过40%,
西安、哈尔滨、成都、武汉、拉萨、海口、兰州超过30%
,而石
家庄、呼和浩特、南京、济南不足20%。
银川、西宁、拉萨、兰州首位度遥遥领先,可以理解。
西部地区虽然地域广阔,但经济体量相对较小,发展空间远远不如东部地区,以省会作为重点发展方向,也是务实之举。
相比而言,长春最为突出。
长春力压银川,首位度跻身全国首位,一城占了吉林全省经济总量的一半以上,远超成都、武汉、西安这些公认的传统强省会。
这背后,则是2020年长春合并公主岭带来的助力。代管公主岭之后,长春已成为全国省会城市中面积第三、人口850万、首位度最高的特大城市。
与往年相比,
南京、济南“首位度”虽然仍旧垫底,但相比去年均有明显提升,
这与两地的强省会战略不无关系。
2020年,南京GDP突破1.48万亿,首次跻身十强;而济南强势破万亿,成为全国23个万亿城市之一,跻身20强。(参阅《
2020年TOP30城市GDP排行榜
》)
至于作为省会GDP第一的广州,首位度仅为22.6%,处于各大省会末列。
这与广东多中心的发展模式有关,广东不存在“一城独大”的现象,广深是典型的双子星城市,广州都市圈与深圳都市圈相向发展,共同助力广东迈进11万亿大省之列。
02
2021年,中国会否告别强省会模式?
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随着 “防止一市独大的弊端”定调以来,
陕西、湖北、四川等地将“多核驱动”摆在关键位置
,副中心城市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不过,根据权威文章,这一说法是有前提的:中西部有条件的省区,要有意识地培育多个中心城市,防止一市独大的弊端。
可见,
这一政策是针对中西部有条件的省区,并非否定了所有城市的“强省会”战略。
毕竟,中国地域广阔、各地条件千差万别,不同区域的发展程度不一,并非所有省份都有“强省会”。
事实上,在各地十四五规划建议里,“强省会”仍旧是高光词汇。
作为省会首位度垫底的东部省会,南京、济南再次明确“强省会”战略,同时强调对国家中心城市更是志在必得。
南京十四五规划建议提出,将在践行“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中
担起省会城市首位担当
,展现首位作为……
建设高能级辐射的
国家中心城市
。
山东十四五规划建议提出:
济南实施“强省会”战略
,支持济南打造“大强美富通”现代化国际大都市,
加快建设国家中心城市。
除了东部省会之外,一些经济总量并不亮眼的中西部省会,则将“强省会(首府)”作为十四五的重点发展方向。
江西“十四五”规划提出,做强做优大南昌都市圈。推动
南昌彰显省会担当、
增强省会功能。
广西十四五规划建议提出,
大力实施强首府战略
,深入推进北钦防一体化,高标准建设南宁都市圈,共建北部湾城市群。
就连中国经济第一大省广东,也对广州赋予了更高的期待:
广东省“十四五”规划建议提出,
以
支持深圳同等力度支持广州建设国际大都市
,并提出
支持广州强化省会城市功能
,推动国家中心城市和综合性门户城市建设上新的水平。
可见,强化省会功能,仍旧是大多数省份的共识,以“强省会”带动区域发展、竞逐国家战略、参与城市竞争,仍旧是当下的不二选择。
03
“强省会”方兴未艾,“强都市圈”呼之欲出。
近日,《南京都市圈发展规划》获国家发改委批复,要求
“江苏、安徽两省共同推进规划实施”
。
这一消息的重要意义,不仅在于它是首个获得国家批复的都市圈发展规划,而且第一次提出江苏、安徽共建,
“徽京”从此不再有名无实。
南京都市圈,是典型的跨省都市圈,囊括江苏4市2区(南京、镇江、扬州、淮安、常州溧阳市、金坛区),以及安徽4城(芜湖、马鞍山、滁州、宣城)。
南京虽然不是江苏的强省会,但却是不折不扣的强都市圈,对安徽城市的影响不只体现在规划层面,更在实际层面,多个安徽城市不约而同向南京伸出橄榄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