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杨礼 重庆广播电视集团(总台)电视运营中心
转载请注明作者及来源“广电独家”
近几年来,国内电视节目的发展突飞猛进,数量、类型繁多,但总体来看,还是以综艺娱乐节目为主。
在这种情况之下,《中国诗词大会》《见字如面》《朗读者》等几档文化综艺节目突然走红,成为备受热议的话题,不能不引起业界的思考。
不同于娱乐气息十分浓厚的综艺节目,这几档节目最大的特点是以“文化”作为立足点,诉诸情感和温度,挖掘文化符号、文学经典或文化仪式背后的意蕴和社会价值、历史价值。
文化类节目往往被认为过于“高冷”,难以被大众普遍接受,但事实上“文化”的内涵广泛而深刻,是与社会生活紧密勾连、具有强烈现实意义的。本质上,文化类节目是应具有普及教化、精神引领的功能和价值的。
但是,电视节目传播效果的实现程度还是要看内容是否抓住了受众的需求点,呈现形式是否喜闻乐见、易于接受,这就离不开节目的文化创新和模式、表现手段创新。
一、立足点:传统文化精粹
文化类节目是对文化的直接表达形式,是对文化内核进行生动的呈现和解读,让优秀传统文化作品的光彩得以绽放。
诚然,这是文化类节目受到欢迎的重要因素,但是归根到底,传统文化精粹的精神、价值与社会现实心理需求相契合才是最根本的原因。
现代人生活节奏很快,人们面对的生活、工作等各方面的压力与日俱增。天然具备放松、减压属性的综艺节目,以娱乐的方式体现着一定的社会价值,这也是其长盛不衰的内在原因。
然而,文化类综艺节目不仅具有一般综艺节目的性质,更重要的是有文化的属性,以文化的净化、启迪作用引导社会关注美好的情感、知识和故事等,以内在涵养更深层次地解压人们的身心。
传统文化节目受到追捧的现象不时涌现,如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受到年轻一代的强烈关注,红极一时。上述现象释放出来的信号就是,对于传统文化,人们感兴趣、有需求,甚至已在自觉寻找与研习。
从这个意义上看,文化类综艺节目不单单承担着展现优秀文化、娱乐大众的功能,还要满足大众的精神需求。这就要求节目的定位既要有大众化的价值取向,也要有差异化的自身特色。
《朗读者》以朗读一段文的形式着重体现个人的感受和情怀的表达 ;《中国诗词大会》 以竞赛的趣味形式发现诗词之美,引导社会感受文学精品的价值 ;《见字如面》则以打开一封书信的演绎形式展现个人的内心、情感、命运和时代面貌。
在嘉宾的选择上,《朗读者》中有普通大众也有明星、企业家、科学家等,有拥有浪漫爱情的普通夫妇,也有对孩子充满爱意的明星父母,有热爱生活的平凡社会个体,也有为祖国做出巨大贡献的奉献者,共同点就是他们都有着美好的情感、动人的故事和乐观向上的精神面貌。
《见字如面》中固定的几位读信嘉宾也选择了台词功底好、演绎能力强的大众喜爱的明星担任,不是一味追求明星的流量效应,而是以精神态度或专业能力等作为选择标准,看重的是他们在明星光环之外的情感表达能力。
二、突破点:创新电视化表达
文化类节目不是新生事物,从2000年开始,各类文化节目就已经相继出现。讲座式的《百家讲坛》、竞赛游戏式的《汉语桥》、读书形式的《开卷八分钟》、古物欣赏式的《鉴宝》都是具有代表性的品质节目。
2013年以来,电视媒体不断研发原创型的文化综艺类节目,河南卫视的《汉字英雄》《成语英雄》,中央电视台的《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中国成语大会》《中国谜语大会》,浙江卫视的《中华好故事》,贵州卫视的《最爱是中华》,河北卫视的《中华好诗词》,陕西卫视的《唐诗风云会》等文化综艺节目相 继出现,播出之后,反响也较为强烈。
虽然近几年,尤其是2013年以来文化节目不在少数, 但真正产生较大影响的还是2017年前后的《见字如面》《中国诗词大会》《朗读者》。
之所以经过如此之长的时间才发酵出这几档“现象级”的文化综艺节目,一方面可能与此类节目自身的发展、酝酿期有关,需要一定的时间积淀,另一方面,也与很多文化综艺节目的内容雷同、形式趋近以及制作、呈现水平不无关系。
反观《见字如面》《中国诗词大会》《朗读者》等流量与口碑双赢的节目,不仅紧抓文化内核,而且立意新、表达角度新、节目模式新,实现了文化价值的充分释放。
《朗读者》以“文”为对象,以“人”为根本,以“朗读” 为方式表达个体 ;《见字如面》以“信”为载体,以读信时的演绎和听信时的体验为切口感受历史 ;《中国诗 词大会》以“答题”和“解读”的形式领略古诗词之美,了解文学知识,都是以独具特色的立意和表达来挖掘传统文化中对人大有裨益的精华成分。
从具体的画面呈现上看,如《朗读者》中濮存昕朗读老舍的散文《宗月大师》 时,镜头里只有濮存昕充分带入的感情和作为背景的传统山水画,这样的画面可以有效地引导观众侧耳倾听, 感知朗读人和文章背后所蕴含的纯粹情感。
这样,文化的力量就在无形之中以润物无声却直达人内心的方式悄然实现。可以说,《朗读者》精美大气的舞台布局与尊重朗读的仪式感相得益彰,还有线下“朗读亭”的活动与节目恰当互动。
《见字如面》则选择观众席环绕读信者, 解读专家的演播室与读信嘉宾的舞台为两个空间,小而美的视听手段使得画面感十足。总而言之,不论舞台是何种形式、画面如何呈现,都要以最大化表达节目内容为根本出发点。
毋庸置疑,生动的电视画面呈现是文化综艺节目实现传播效果的重要保证,创新的电视化表达也是节目发力的重点和突破点。
文化类电视节目的大量出现,既丰富了电视节目内容,也为社会提供了更多静下心来思考、感受情感的空间,让文化价值观的核心、灵魂与导向的作用得以发挥; 与此同时,国外节目模式引入为主格局的逐渐改变,这也是国人文化自觉意识和文化自信的回归和体现。
原创研发型文化综艺节目,很容易在收视率、影响力和市场认可等方面处于尴尬的境地,面临的市场风险较大。
这就需要电视媒体提高责任意识和切实的节目制作能力,在立意和理念上走得更新、更深、更远,在节目模式和呈现形式上敢于独辟蹊径,突破既有规则。电视综艺节目应不断突破、创新,最大化发挥文化的力量, 为社会带来更多正能量的引导。
“广电独家”是广电业界第一订阅号,“影视独家”深度透视影视产业规律,由北京中广传华影视文化咨询有限公司运营,新版微信长按二维码图可直接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