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就不是养孩子的地方。想想你小时候父母带过你旅游吗?你每天在田野里疯玩,在池塘河里游泳,就是每天旅游。十里八村都是熟面孔,更不用担心人贩子。而城市化,消灭了这一切,把城市消灭的东西都负担在父母身上,让父母去还原,他们能不累吗?
【
#带娃旅行的父母为啥每年都不长记性#
】此刻,21点36分,气温还有30度,非常闷热。小孩刚刚睡下,我将堆积了几天的衣服塞进洗衣机,顺手给阳台上的绿植浇浇水,老公将行李箱轮子擦干净了,收纳到柜子里。忙完手头的事,宵夜也送到了,我俩坐在餐桌旁,连喝几口冰可乐,吃了几口烤串,齐刷刷地松了一口气,感觉疲惫的灵魂终于归位了。
让我们觉得疲劳是因为,我们刚刚结束了一场亲子旅行。暑假来了,我和老公各自请了年假,带着孩子在一座海岛城市呆了六天五夜。秉持来都来了的原则,小孩想玩的项目都一一安排上了,看海,挖沙,赶海,逛逛吃吃。那几天天气晴好,气温高达三十几度,又热又晒,我们的行程并不算赶,小孩精力充沛,玩的非常开心。孩子玩开心了,我们自然是高兴的,但也挺累的。
孩子上小学后,跟大部分家庭一样,我们的出行时间都主要集中在寒暑假期。每逢长假期,旅游景点的人流必定是爆满的,酒店价格也翻倍,景点要预约,要排队,在许多人眼中,这是自讨苦吃的行为。每次出行过后,我都会和老公暗暗吐槽,下一年不想出门了,还是在家呆着吧。可到了下一年,还是会忘记这个苦头,依旧激情张罗出行。如果说旅游也有等级之分,那经过数次亲子旅行,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带娃旅行的父母,注定是旅游链中的最底层,做牛做马的那种。
可不是嘛,年轻时候的旅行,呼朋引伴,拎起小包,拥有说走就走的勇气,轻装上阵就能在外面玩上十来天。买红眼航班,火车上硬坐十几个小时时熬一宿,到了目的地,还能精神抖擞地各处潇洒,特种兵式打卡各景点,爬山涉水,乐趣满满。
如今结了婚,不管是组织大家庭出游,还是小家庭出行,都是大阵仗,攻略要做,路线要定,既要兼顾老人的体力,又要考虑孩子的喜好。需要带的物品需要细细列好清单,孩子幼小的时候,吃喝拉撒睡玩的用品,全都带上,大包小包,如同搬家。临出门了,还要再想想有没有遗漏的地方,只怕哪个关节掉链子,连带着老人孩子都受罪。带孩子出趟门怎么要带那么多东西啊,还没出行,身心就开始疲惫。
不知道你们的孩子有没有传说中的“阿贝贝”,我家孩子有,他的“阿贝贝”是一张他每天都得搂着入睡的儿童被。第一次出行,经验还不足,我轻视了这安抚物的威力,没有塞进行李箱里。这下好了,没有这玩意,孩子一直不肯入睡,哭哭啼啼要他的被子。做爹妈的轮流上阵哄抱,在小小的酒店房间里硬是走出了上万步的运动记录,最后还是孩子哭累了才睡了。但孩子夜里睡得不安稳,我们自然也睡不好,哪里还有心思游玩。挂着黑眼圈,我俩连夜改签了第二天最早的车票,灰溜溜地带着孩子回家了。以后的出行,哪怕自己不带衣服,我也要把孩子的被子塞进行李箱的,唯一庆幸的这个被子是儿童被,还挺轻薄。
所以轻装上阵,背上背包就可以走天涯的时代,结束了。虽然内心有点惆怅,但作为中年妈妈,我也有了自知之明,身处上有老下有小的阶段,就别想着年轻时候的潇洒自在了。
以往出行,很爱选择火车或者高铁出行,和三两好友带上食物,一路吃吃喝喝,说说笑笑,时间很快过,只觉得惬意无比。有了娃以后,我们第一次带孩子坐高铁出行,就留下了心理阴影。本想着短短两个小时的车程,而且高铁票发车时间恰好是小孩的午睡时间,我们乐观的认为问题不大,睡一觉,就到了。
然而第一次坐高铁的小孩,充满新鲜劲,要走动,要东摸西摸,怎么也不肯睡。电量耗尽了便开始嚎啕大哭,挣扎,怎么也哄不住。列车员来回看了几次,问我们是否需要帮助。也幸好是淡季出行,人不多,我们抱着孩子走来走去,试图哄睡孩子,哄睡不成功,又赶紧给孩子看动画片,吃零食,想尽办法转移孩子注意力。好不容易到了站,我和老公抱着孩子,拎着行李连跑带滚的下了车。累就算了,更多的是尴尬和不知所措,因为孩子大哭的时候,不可避免的会影响到其他乘客,虽然周围的乘客对这个小幼儿给予了极大的宽容,并没有人出声。
这次出行,确实让我和孩子爸爸也忍不住疑惑,花钱耗精力带孩子出行,好像没啥意义,大人觉得辛苦,孩子更谈不上享受。所以很长一段时间,我们都没敢带孩子乘坐公共交通出行,踏踏实实在家呆着。
这次坐高铁,我跟孩子说,你以前在高铁上不睡觉,哇哇大哭了一个多小时呢。他哈哈大笑,说不可能,他不相信自己以前会这么幼稚。是,孩子长大了,确实不轻易哭闹了,但是,闹腾是孩子的天性。为了让孩子安静下来,不要在公众场所喧哗,平板是要带的,耳机要带的,动画片管够,零食管够,玩具也得拿一个。我还得在旁时时提醒着孩子,不要突然来个莫名其妙的大喊或者爆笑,这短短几个小时,实在难熬。
没孩子之前的出行,旅游对我来说,除了游玩,更重要的是各种拍照,出行靓衫是一定要带上的。看到美景,和同伴对视一眼,就知道彼此的想法,马上帮对方拍照留影。然后再精选照片,美滋滋地发在朋友圈里。
然而作为一个带娃旅行的妈妈,压根没法享受拍照这种乐趣。难道是我不想拍一张美美的照片吗?不,我想。可是孩子还小的时候,我得随时跟在孩子屁股后面,挽着扶着,保障安全。偶尔举起手机,也是拍孩子为主。等孩子大一些了,虽然不需要我步步紧跟。当我看到一处美景,心心念念想拍个照时,余光又瞥见孩子已经冲到人潮中了。生怕孩子跑丢或者冲撞到人,我立马紧张兮兮地追过去,把孩子给喊回来,哪里还有心思去拍照。就算拍了照,照片里的我也是头发散乱,姿势随意,看到了就想删除。
孩子两岁多的时候,我们自驾带他去了隔壁城市的海边玩。满心以为平时爱在公园挖沙玩水的孩子,在海边沙滩一定可以玩的更开心。我也非常期待,带了几件飘逸的裙子,企图在海边拍点照片。结果海风太大,海浪一波接一波,第一次看海的孩子惊呆了。嫌弃海风太大,孩子根本不愿意在沙滩上呆着,一直拽着我们要离开,要回家。
老母亲只好悻悻然抱着孩子往回走,只能羡慕看着远处的年轻姑娘们挥洒着灿烂的笑容,在海边快乐地戏水,青春飞扬。我甚至很羡慕那些老阿姨,她们同样穿的很靓丽,在海边挥舞着丝巾,面对着海天一色,用镜头定格了美好的夕阳红。我倒想美美的拍上一张照片,好发在朋友圈里,可惜这一切都与我无关,孩子远远望见一辆冰淇淋车,正蹬着腿挣扎着要从我身上下来拉我去买冰淇淋吃呢。为了不让自己的衣服白带,趁小孩午睡时,我换好裙子,顶着烈日,在海边匆匆拍了几张照片。
吃饭又是个问题,我口味极广,各种新奇美食,都愿意去体验一下,把出来玩就不要错过的理念贯彻到底。然而我家小孩和我相反,接受的食物种类单一,没有见过的,不熟悉的,和平时不一样的食物,一概不愿意尝试,在家里土豆丝可以吃,怎么旋风土豆就觉得奇怪呢?紫菜蛋花汤可以喝,怎么紫菜炒饭就不能接受了呢。敏感度高的孩子就是这样,陌生的环境,不熟悉的食物,对他来说,就是一种挑战。所以亲子出行,不得不以孩子的口味为主,我吃香喝辣的时代,一去不复返。
让我们觉得疲劳是因为,我们刚刚结束了一场亲子旅行。暑假来了,我和老公各自请了年假,带着孩子在一座海岛城市呆了六天五夜。秉持来都来了的原则,小孩想玩的项目都一一安排上了,看海,挖沙,赶海,逛逛吃吃。那几天天气晴好,气温高达三十几度,又热又晒,我们的行程并不算赶,小孩精力充沛,玩的非常开心。孩子玩开心了,我们自然是高兴的,但也挺累的。
孩子上小学后,跟大部分家庭一样,我们的出行时间都主要集中在寒暑假期。每逢长假期,旅游景点的人流必定是爆满的,酒店价格也翻倍,景点要预约,要排队,在许多人眼中,这是自讨苦吃的行为。每次出行过后,我都会和老公暗暗吐槽,下一年不想出门了,还是在家呆着吧。可到了下一年,还是会忘记这个苦头,依旧激情张罗出行。如果说旅游也有等级之分,那经过数次亲子旅行,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带娃旅行的父母,注定是旅游链中的最底层,做牛做马的那种。
可不是嘛,年轻时候的旅行,呼朋引伴,拎起小包,拥有说走就走的勇气,轻装上阵就能在外面玩上十来天。买红眼航班,火车上硬坐十几个小时时熬一宿,到了目的地,还能精神抖擞地各处潇洒,特种兵式打卡各景点,爬山涉水,乐趣满满。
如今结了婚,不管是组织大家庭出游,还是小家庭出行,都是大阵仗,攻略要做,路线要定,既要兼顾老人的体力,又要考虑孩子的喜好。需要带的物品需要细细列好清单,孩子幼小的时候,吃喝拉撒睡玩的用品,全都带上,大包小包,如同搬家。临出门了,还要再想想有没有遗漏的地方,只怕哪个关节掉链子,连带着老人孩子都受罪。带孩子出趟门怎么要带那么多东西啊,还没出行,身心就开始疲惫。
不知道你们的孩子有没有传说中的“阿贝贝”,我家孩子有,他的“阿贝贝”是一张他每天都得搂着入睡的儿童被。第一次出行,经验还不足,我轻视了这安抚物的威力,没有塞进行李箱里。这下好了,没有这玩意,孩子一直不肯入睡,哭哭啼啼要他的被子。做爹妈的轮流上阵哄抱,在小小的酒店房间里硬是走出了上万步的运动记录,最后还是孩子哭累了才睡了。但孩子夜里睡得不安稳,我们自然也睡不好,哪里还有心思游玩。挂着黑眼圈,我俩连夜改签了第二天最早的车票,灰溜溜地带着孩子回家了。以后的出行,哪怕自己不带衣服,我也要把孩子的被子塞进行李箱的,唯一庆幸的这个被子是儿童被,还挺轻薄。
所以轻装上阵,背上背包就可以走天涯的时代,结束了。虽然内心有点惆怅,但作为中年妈妈,我也有了自知之明,身处上有老下有小的阶段,就别想着年轻时候的潇洒自在了。
以往出行,很爱选择火车或者高铁出行,和三两好友带上食物,一路吃吃喝喝,说说笑笑,时间很快过,只觉得惬意无比。有了娃以后,我们第一次带孩子坐高铁出行,就留下了心理阴影。本想着短短两个小时的车程,而且高铁票发车时间恰好是小孩的午睡时间,我们乐观的认为问题不大,睡一觉,就到了。
然而第一次坐高铁的小孩,充满新鲜劲,要走动,要东摸西摸,怎么也不肯睡。电量耗尽了便开始嚎啕大哭,挣扎,怎么也哄不住。列车员来回看了几次,问我们是否需要帮助。也幸好是淡季出行,人不多,我们抱着孩子走来走去,试图哄睡孩子,哄睡不成功,又赶紧给孩子看动画片,吃零食,想尽办法转移孩子注意力。好不容易到了站,我和老公抱着孩子,拎着行李连跑带滚的下了车。累就算了,更多的是尴尬和不知所措,因为孩子大哭的时候,不可避免的会影响到其他乘客,虽然周围的乘客对这个小幼儿给予了极大的宽容,并没有人出声。
这次出行,确实让我和孩子爸爸也忍不住疑惑,花钱耗精力带孩子出行,好像没啥意义,大人觉得辛苦,孩子更谈不上享受。所以很长一段时间,我们都没敢带孩子乘坐公共交通出行,踏踏实实在家呆着。
这次坐高铁,我跟孩子说,你以前在高铁上不睡觉,哇哇大哭了一个多小时呢。他哈哈大笑,说不可能,他不相信自己以前会这么幼稚。是,孩子长大了,确实不轻易哭闹了,但是,闹腾是孩子的天性。为了让孩子安静下来,不要在公众场所喧哗,平板是要带的,耳机要带的,动画片管够,零食管够,玩具也得拿一个。我还得在旁时时提醒着孩子,不要突然来个莫名其妙的大喊或者爆笑,这短短几个小时,实在难熬。
没孩子之前的出行,旅游对我来说,除了游玩,更重要的是各种拍照,出行靓衫是一定要带上的。看到美景,和同伴对视一眼,就知道彼此的想法,马上帮对方拍照留影。然后再精选照片,美滋滋地发在朋友圈里。
然而作为一个带娃旅行的妈妈,压根没法享受拍照这种乐趣。难道是我不想拍一张美美的照片吗?不,我想。可是孩子还小的时候,我得随时跟在孩子屁股后面,挽着扶着,保障安全。偶尔举起手机,也是拍孩子为主。等孩子大一些了,虽然不需要我步步紧跟。当我看到一处美景,心心念念想拍个照时,余光又瞥见孩子已经冲到人潮中了。生怕孩子跑丢或者冲撞到人,我立马紧张兮兮地追过去,把孩子给喊回来,哪里还有心思去拍照。就算拍了照,照片里的我也是头发散乱,姿势随意,看到了就想删除。
孩子两岁多的时候,我们自驾带他去了隔壁城市的海边玩。满心以为平时爱在公园挖沙玩水的孩子,在海边沙滩一定可以玩的更开心。我也非常期待,带了几件飘逸的裙子,企图在海边拍点照片。结果海风太大,海浪一波接一波,第一次看海的孩子惊呆了。嫌弃海风太大,孩子根本不愿意在沙滩上呆着,一直拽着我们要离开,要回家。
老母亲只好悻悻然抱着孩子往回走,只能羡慕看着远处的年轻姑娘们挥洒着灿烂的笑容,在海边快乐地戏水,青春飞扬。我甚至很羡慕那些老阿姨,她们同样穿的很靓丽,在海边挥舞着丝巾,面对着海天一色,用镜头定格了美好的夕阳红。我倒想美美的拍上一张照片,好发在朋友圈里,可惜这一切都与我无关,孩子远远望见一辆冰淇淋车,正蹬着腿挣扎着要从我身上下来拉我去买冰淇淋吃呢。为了不让自己的衣服白带,趁小孩午睡时,我换好裙子,顶着烈日,在海边匆匆拍了几张照片。
吃饭又是个问题,我口味极广,各种新奇美食,都愿意去体验一下,把出来玩就不要错过的理念贯彻到底。然而我家小孩和我相反,接受的食物种类单一,没有见过的,不熟悉的,和平时不一样的食物,一概不愿意尝试,在家里土豆丝可以吃,怎么旋风土豆就觉得奇怪呢?紫菜蛋花汤可以喝,怎么紫菜炒饭就不能接受了呢。敏感度高的孩子就是这样,陌生的环境,不熟悉的食物,对他来说,就是一种挑战。所以亲子出行,不得不以孩子的口味为主,我吃香喝辣的时代,一去不复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