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后首日两市低开低走,9成个股全日飘绿,地产、金融表现低迷,央行降准有劲难用?金融板块后续走势又将如何演化?科技板块亦遭杀跌,消费类惨遭重挫,石油相关的板块竟逆市收红。油价持续冲高究竟为何?又会对我国产生哪些变数?
10月11号,美股暴跌,A股紧随下跌,千股跌停,大盘直下“熔断底”,美国长端利率上行的风暴为何来得如此猝不及防?又为何席卷全球市场?这场寒冬风暴还将持续多久?
这些答案在10月8日华泰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李超的路演——“深入解读近期海外资产价格波动+央行定向降准”皆有揭示。
路演中,李超团队对定向降准做出了详细点评。中国人民银行10月7日发布公告决定,从2018年10月15日起,下调大型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非县域农村商业银行、外资银行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1个百分点,李超团队认为本次降准有望开启央行连续降准通道。降准时间点选择上考虑外围市场资产价格波动因素,判断央行降准对汇率影响有限,汇率贬值不会成为央行连续降准核心制约因素。商业银行贷款增速和存款增速差反映出来的负债压力不断扩大,已经到了这一统计指标的区间上限,降准可以缓解该压力。
李超团队早在《油价上行、美股波动与中美博弈——2018年金融市场两大可能的黑天鹅提示》报告中就提出了三大逻辑:
第一,政治因素推升油价上行;第二,美债长短端利率走平蕴藏较大风险,一旦长端利率上行,对金融市场会产生较大冲击;第三,这两大风险在中美博弈冲突下存在加剧可能。
目前来看,这些逻辑仍在延续。
李超团队认为,美国即将在今年11月制裁伊朗原油出口,是近期油价上行的主要催化因素。今年油价上行的地缘政治风险,主要在于美国参与中东地缘政治,伊朗与沙特、伊朗与以色列两条中东矛盾主线都有美国的参与痕迹。历史上政治因素推升的油价上行并无理论上限,最典型的例子就是上世纪70年代的石油危机。一旦油价超预期上行,猪周期、原油周期形成共振,国内可能出现较为明显的通胀上行风险。在中美大国博弈中,贸易冲突是明线,但其对中国经济的实际影响可能较弱。
相比之下,能源与金融领域是中美大国博弈的暗线,高油价可能是美国遏制中国的重要战略手段。
在此次路演中,李超团队更是先见性地指出美股仍面临美国长端利率上行风险,而美股作为全球股市的龙头,一旦出现调整,全球股市都会跟随调整。中国作为新兴市场国家,冲击将会有多大?
欲知详细分析可进入“进门财经app——近期回顾”栏目收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