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刊编辑部
编辑:彭冬林
排版:张迎新
2018年8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作出重要指示,指出我国学生近视呈现高发、低龄化趋势,严重影响着孩子们的身心健康,这是一个关系国家和民族未来的大问题,必须高度重视,不能任其发展。随后,教育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等八部委联合发布《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提出了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的阶段性目标。《实施方案》要求,到2023年,力争实现全国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在2018年的基础上,每年降低0.5个百分点以上,近视高发省份每年降低1个百分点以上。同时,将青少年近视率纳入政绩考核,各省级政府主要负责人亲自抓近视防控工作。
在此背景下,眼镜行业因其专业性而被更多的人关注、看重。事实上,近年来,在强调验光配镜这一专业性的同时,眼镜行业也在致力于让专业落地,让专业被更多的人了解、接受并认可,进而有效防控近视,实现提升国民眼健康的目标。2019年,依视路携手中国眼镜科技杂志社重磅推出
《验光配镜专刊》
,旨在让专业更有温度!
推荐理由:
如何切实落实《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业内“大家”有话说。
01
“大家”说·
李玲
近视防控呼唤综合公共政策
李玲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经济学教授、北京大学健康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国务院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试点评估专家组成员、世界银行中国医疗卫生改革专家顾问
重点摘要:
“构建我国视觉健康公共政策体系刻不容缓,务必将视觉健康纳入到国民健康保障体系中,建立保障国民视觉健康的专门部门,在视觉健康公共服务、公共教育、预防保健、医疗保障和视光行业监管等多个方面,系统地制定与视觉健康相关的公共政策。”
解决视觉健康问题,亟须制定综合公共政策,原因如下:
1.现有政策的问责体系与决策机制碎片化;
2.公共教育“盲化”,国民普遍缺乏基本视力健康知识;
3.预防保健“虚化”,视觉健康相关的预防保健措施落实不力;
4.医疗服务、医疗保障与客观需求不匹配。
发达国家和部分发展中国家在视觉健康保健、视觉健康医疗服务以及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形成了较为系统的经验,对进一步完善我国视觉健康政策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因此,解决日益严重的视觉健康问题,亟须制定综合公共政策。
首先,国家层面已高度关注视觉健康,将青少年视觉健康同国家发展、公共安全联系起来,并把降低青少年近视率作为重点工作。
接下来,需要通过多部门的协作落实各项工作,鼓励青少年参加体育活动、加强健康教育,保障青少年视觉健康。
其次,应将视觉健康纳入国家健康保障计划。
通过基本公共卫生项目、重大公共卫生项目以及医保资金等保障计划为视觉健康提供保障。
最后,要加强视觉健康的社会宣传、人才培养等方面的配套措施。
健康中国已经上升为优先发展战略,在健康中国的蓝图里,视觉健康无疑是其重要组成部分。愿全社会重视起来,行动起来,共同呵护青少年的视觉健康,给孩子一双健康明亮的眼睛。
02
“大家”说·何毅
建立中国配镜师标准,为国人视力护航
何毅
上海依视路视力健康基金会发起理事、依视路集团董事、依视路(中国)投资有限公司主席
重点摘录:
“视光专业体系应由视光师和配镜师组成,在近视防控上,尤其是‘控’上,配镜师是不可或缺的。建立健全验光配镜人员职业资格和职称评定体系,明确其职业定位,发挥眼镜行业的专业健康服务作用。”
据统计,中国目前约有3.6万名眼科医生,每5万人仅有约1名眼科医生,且这3.6万名眼科医生的能力、水平并不均衡。事实上,在很多眼科不发达甚至没有眼科门诊的地区,眼镜店已经成为人们解决视力问题的主要途径,这些眼镜店完全可以分担国民视觉健康的重任。
然而,目前的眼镜店大多却“难堪重任”。
首先,全社会对视力矫正的医学特质认识不足
:验光配镜原本应具有一定的医疗属性,是一个半医半商的行业,具有鲜明的专业特性。然而在我国,眼镜作为一般商品,以至于验配眼镜被普遍认为是一个商品消费过程,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公众对其医疗特性的认知。
其次,是大众对眼镜店验光配镜的误解:
当视力不良患者抱着消费者的心态,到眼镜店去“购买”眼镜时,他们无法真正理解验配过程中的专业服务价值,更不愿意为之付出额外的费用,从而导致大量眼镜店以“立等可取”、免费验光等促销手段来吸引“顾客”,如此一来,造成了行业内的恶性价格竞争和服务缩水。
最后,是验配专业人才缺失:
在中国眼镜店,则基本上是“营业员”的天下。营业员和配镜师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营业员不是一种职称,只是一个宽泛的对零售业从业者的统称;而配镜师则是一种专业技术职称,要求其经过专业、系统的教育培训和严格的考核获得相关证书,配镜师主要职责是在店里为消费者提供专业、全面的配镜服务。
视光专业体系应该是由视光师和配镜师组成。针对以上现状,当务之急应该是抓紧时间
尽快把视光师和配镜师的职称公布于众,让受训者看到光明,看到前途,这样才会有更加清楚的职业发展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