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供医学专业人士参考
目前,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仍是全球主要的健康问题,特别是在发达国家。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CC)被认为是全身动脉粥样硬化的替代标志,并与ASCVD的发生和预后密切相关。近年来,嗜中性粒细胞被提议作为ASCVD的潜在危险因素,而饮食干预在调节嗜中性粒细胞水平方面的作用也受到关注。近期,Eur Heart J杂志发表了一项研究,旨在探讨嗜中性粒细胞计数与IMT-CC进展的关系,并评估地中海饮食对嗜中性粒细胞的影响。一起来看看吧!
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仍然是发达国家发病和死亡的主要原因,给医疗系统和整个社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负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被认为是全身动脉粥样硬化的替代标志。事实上,已有多项研究支持其与ASCVD发生率和预后的关联。因此,全球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CC)的增厚患病率已估算为27.6%。此外,颈动脉斑块的存在(作为ASCVD的另一个标志)患病率估计为21.1%,影响约10亿人。更进一步,相关报告估算这些数字在2000年至2020年间增加了约57%,这可能与生活方式和不健康的饮食模式有关。
在ASCVD的背景下,炎症被广泛认为是该疾病的主要驱动因素。在过去几十年中,白细胞计数的增加已被公认为心血管疾病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且关于嗜中性粒细胞在心血管疾病中的显著作用的证据也得到了广泛讨论。事实上,一项最新的随机孟德尔研究报告表明,高嗜中性粒细胞计数可能是ASCVD的一个因果危险因素。
支持这一观点的是,最近的研究表明嗜中性粒细胞在动脉粥样硬化病变中存在。从机制上讲,嗜中性粒细胞参与动脉粥样硬化发展的各个阶段,并在斑块不稳定化中起着核心作用。这主要通过招募和激活动脉粥样硬化病变中的其他免疫细胞来实现,导致促炎介质的释放和平滑肌细胞死亡等。
尽管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嗜中性粒细胞在动脉粥样硬化中的机制作用,尤其是在小鼠模型中有所发现,但其在人体动脉粥样硬化发生、进展以及斑块不稳定化中的作用仍然不明。在这一背景下,研究者提出了几种与嗜中性粒细胞计数(及其相关比值)相关的循环生物标志物,以减少血液中可能影响嗜中性粒细胞计数准确性的共病因素,例如急性炎症、血液浓缩等。
另一方面,CORDIOPREV研究的先前结果表明,饮食干预对IMT-CC有影响。然而,这一效应的机制尚未解决。据我们所知,目前尚无研究评估嗜中性粒细胞计数在饮食干预下对IMT-CC进展的意义。因此,本研究旨在评估嗜中性粒细胞计数及其相关比值是否能用于评估基线时IMT-CC的增加,以及长期跟踪两种不同健康饮食模式对嗜中性粒细胞的不同影响,从而确定IMT-CC在7年内的进展。
本研究在CORDIOPREV研究内进行,CORDIOPREV是一个长期二级预防研究,涉及地中海饮食或低脂饮食的干预。
该研究评估了绝对嗜中性粒细胞计数及嗜中性粒细胞相关比值与IMT-CC之间的关系,数据采集于基线、5年和7年的饮食干预后。
本研究在CORDIOPREV研究内进行,CORDIOPREV是一个长期二级预防研究,涉及地中海饮食或低脂饮食的干预。
在基线时,嗜中性粒细胞计数最高vs.最低的患者:
logistic回归分析支持了这一关联——
嗜中性粒细胞计数及相关比值均与IMT-CC > 0.9 mm的发生风险增加相关:
-
嗜中性粒细胞计数升高:1.17 [95% CI] 1.04–1.35];
-
嗜中性粒细胞与红细胞比值:2.21 [95% CI 1.24–4.12];
-
嗜中性粒细胞与HDL比值:1.96 [95% CI 1.09–3.55];
经过所有变量的调整后,这一结果通过线性回归得到证实。
此外,5年和7年的纵向分析通过线性混合效应模型显示,在这两个时间点上,嗜中性粒细胞每升高1个单位/μl,与IMT-CC平均增厚0.004毫米(标准误0.002毫米,P = 0.031)相关,经过所有变量调整后结果仍然显著。
有趣的是,在7年随访后,IMT-CC出现回缩的患者中,那些遵循地中海饮食的患者在5年和7年时嗜中性粒细胞计数显著下降(两者P值均< 0.05),与基线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图1. 嗜中性粒细胞增加与基线时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CC)的增大相关。此外,跨越5年和7年的纵向分析表明,在这两个时间点上,嗜中性粒细胞每升高1单位/μL,与IMT-CC平均增厚0.004毫米相关。然而,遵循地中海饮食的患者在7年随访后表现出IMT-CC减小的同时,嗜中性粒细胞计数显著下降,这表明地中海饮食可能是一种新的嗜中性粒细胞减少治疗策略。
这些研究结果表明,嗜中性粒细胞可能成为预防动脉粥样硬化的潜在靶点。地中海饮食可能是一种有效的饮食策略,能够减少嗜中性粒细胞水平,并可能减缓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提供了一种新的减少嗜中性粒细胞的治疗概念。未来的研究至关重要,需进一步深入探讨嗜中性粒细胞在人类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中的病理生理作用。
嗜中性粒细胞与动脉粥样硬化之间有什么关联?地中海饮食能否减少嗜中性粒细胞计数?
嗜中性粒细胞计数升高与基线和随访期间IMT-CC增厚相关。遵循地中海饮食的患者,在7年随访后表现出IMT-CC回缩,并且嗜中性粒细胞计数显著下降。
地中海饮食可能减少嗜中性粒细胞计数,并减缓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支持了一种新的减少嗜中性粒细胞的策略。
来源: Mediterranean diet, neutrophil count, and carotid intima-media thickness in secondary prevention: the CORDIOPREV study. Eur Heart J. Published online December 11, 2024. doi:10.1093/eurheartj/ehae836
往期回顾
进展 | JACC:强化生活方式干预可改变2型糖尿病患者NT-proBNP与hs-cTnT水平,与心血管预后相关
进展 | Eur Heart J:TAVI术后两种血管闭合装置策略的止血效果比较:ACCESS-TAVI随机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