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众多的短视频平台当中,开眼的风格颇有一种“性冷淡”的意味。创立之初,开眼一直保持着每天五条的短视频更新,视频类型包括创意、运动、旅行、广告、音乐等内容。对于这种节制的内容推送,李智认为内容与工具和搜索不同,内容也许并不需要很大的量,而是品质够好就能满足用户的需求。
“当时说中国市场没有几家这么做,所以我们想大胆尝试一下,看质量最好的能不能够打动用户。”李智将开眼的用户定位在有兴趣爱好的年轻人,所以他们的内容许多都与城市、旅行和各种运动有关。
内容上的“苛刻”和“克制”让开眼很快就在行业内树立了良好的口碑,产品推向各大应用市场后,在设计圈和广告圈都引起了不小的关注,同时获得了各大应用市场的精品推荐。
2016年年初,开眼从豌豆荚独立出来。2016年7月,开眼获得由经纬中国投资的千万元级别Pre-A轮融资。
与此同时,整个短视频行业的热度也越来越高,短视频生产机构迅速增多,秒拍、美拍等内容类短视频平台也开始纷纷开始发力挖掘更多的短视频流量。
随着国内短视频内容的增多,开眼的产品也开始从PGC模式转向PUGC.对于这种转变,李智表示:“从用户价值来比较,日报形式能提供高端的视觉享受,而平台则能够持续开发用户的兴趣。”
尽管在体量上无法与其他短视频平台相比,但由于一直以来保持着良好的产品调性,开眼逐渐聚集了一批优质短视频内容生产者和爱好者,平台开放后,包括一条、二更在内近三百家短视频生产机构纷纷主动入驻了开眼,在开眼上的短视频评论区时常会出现短视频内容和拍摄手法的讨论。
“开眼现在其实也带有一定的社区性质,这也是我们将来会打磨的一个点。”李智认为,2017年对于开眼而言是极为重要和快速发展的一年,从战术来讲要保障自己的发展速度。
从战略而言,开眼将定位在为短视频公司提供服务的平台。
李智认为,目前短视频行业的流量主要集中在泛娱乐等内容上,而这些内容获取流量的方式比较简单粗暴。在这样的环境下,优质的短视频生产公司并不占据优势。他说,“开眼可以为这些CP 公司提供一个平台,因为我们本身的用户调性,他们也更容易获得认可。另一个方面,我们想把这些优质的短视频团结起来去争取更多的流量。”
未来一段时间,开眼准备做三件事:第一是帮助用户去发现这些优质的短视频;第二是帮助短视频平台分发到各种渠道、平台和广告主;第三,和这短视频创作者进行联合创作,为他们提供商业化渠道。
实际上,2017年,开眼已经尝试进行和平台上的创作者进行联合创作,他们为英特尔定制了一条广告短视频,最终播放总量达到140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