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CMI激励
用于评价医院及科室的资源消耗强度及病种复杂程度的
CMI是国际公认的代表医院诊疗技术难度和收治疑难重症能力的指标
,能够充分反映一个医院或科室的医疗技术水平,所以提高CMI是绩效考核的重点之一.
众所周知,
费用权重高的病例占比越多,四级手术占比越多,CMI值越高
;反之,接诊过多非疑难重症患者,三四级手术病例占比上不去,CMI值就越低.
各届国考医院CMI情况
从绩效管理的角度,存在以下难点,导致提升CMI动力不足,具体内容如下:
(1)公立医院公益性导向下社会效益的考量.
医院的声誉和医疗质量是患者就医选择的重要参考因素,提升CMI通常需要通过转诊来减少常见病、多发病等的诊治,这必然会影响患者的医疗需求,增加患者的就医成本;
(2)技术和资源要求高.
高CMI通常代表着更为复杂严重的疾病,这对临床的技术水平和资源配置要求较高,需要更多的医疗资源和时间成本来提升综合实力和关键技术;
(3)风险责任和管理难度大.
收治高CMI患者必然伴随着更高的风险和责任,同时增加跨科协调、人员培训、质量控制等方面的管理难度.
通用策略:
难度系数考核模块=出院例数×科室CMI×CMI单价
科室CMI=Σ(某DRG费用权重RW×科室该DRG病例数)/科室全体出院、转科病例数
某DRG组权重RW=地区某DRG病例的平均费用/地区所有病例的平均费用
CMI单价=(全院工作量绩效核算总额×医院测定的难度绩效部分所占比例)/(全院CMI×全院医师人数)
DRG结算考核奖惩=(根据DRG支付标准经医院调整后的基准金额-患者实际发生金额)×医院测定的激励比例
质量指标绩效=DRG指标考核奖惩+国家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奖惩
创新技术激励绩效=医院或财政专项支付×医院测定的激励比例
其中,CMI单价根据以往年度数据计算得出,虽然每个月的全院绩效核算总额、CMI、人数会变动,但不建议频繁改动该数据,避免单价变动对整体薪酬水平产生较大影响.
考核策略:
下降>0.3或
下降>0.15且≤0.3或≥基线80%且<90%=1分;
下降≤0.15或≥基线90%且<100%=2分;
升高<0.15或≥基线100%且<110%=3分;
升高≥0.15且≥基线110%=4分
根据分数设定激励单价.
某省DRG2.0版本下各MDC病组权重分布
并不是所有医院都具备无限竞争CMI的实力,
且多数省属及以上医院存在多院区稀释业务实力的情况,一个地区RW≥2的病例有多少?
综合医院:全省RW≥2病例约占总出院人次的5%,院内占比差异不大.【提升难度较大】
当前业务收入大挤水的情况下,强行提升CMI无异于自断生路.
不过各专科的CMI上下限不同,CMI&医保支付政策则影响院部资源投放.【高性价比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