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医疗器械商业评论
专注医疗器械行业创新产品技术,深度解读行业事件!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新北方  ·  最新:这类微短剧不得上线传播! ·  昨天  
新北方  ·  95.10亿元!创造新纪录! ·  2 天前  
普象工业设计小站  ·  家电界「爱马仕」,贵不动了?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医疗器械商业评论

又一医械巨头,停产裁员!

医疗器械商业评论  · 公众号  ·  · 2024-09-10 18:14

正文


来源:医疗器械商业评论

作者:评论君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且24小时后方可转载

0 1
原美敦力工厂,
易主7年后,停产裁员!

近日,据《爱尔兰时报》报道,全球医械巨头Cardinal Health (以下简称:嘉德诺)已召集其爱尔兰的Tullamore 工厂全体员工开会 ,宣布决定 停止生产一款产品 并将其他生产线迁至墨西哥和哥斯达黎加。



随之而来,Tullamore 工厂面临关闭, 多达 315 个工作岗位将被裁去,从现在起到 2026 年,该工厂将分阶段逐步结束运营。 第一批员工将于 2025 年 3 月和 4 月离职,第二批员工将于 2026 年 4 月和 5 月离职。


爱尔兰共和党议员巴里·科文将该设施的关闭描述为“对当地经济的重大打击”“一个黑暗的日子”。


他说,“嘉德诺工厂的关闭将对我们当地的劳动力产生深远的影响, 过去近半个世纪以来,该工厂曾接待过多家医疗设备公司,有些员工甚至在那里工作了 20 多年。


嘉德诺是运营 Tullamore 工厂的第五家国际医疗器械集团, 回首过往,在械企行业大动荡的几十年里,Tullamore 工厂几度易主,是现今头部械企格局变动的重要见证者。


该工厂成立于1982年,由美国 一次性医疗产品制造商 Sherwood Medical 开设,1998年工厂随该公司一同被 Tyco Healthcare 收购,后者即大名鼎鼎的美敦力Covidien柯惠医疗前身。


2007 年Tyco Healthcare 剥离其医疗保健业务,成立了 Covidien,截至 2014 年底,Covidien 业务遍及全球 150 多个国家, 拥有 39,000 多名员工


2015年1月,Covidien 被美敦力以 499 亿美元(470 亿欧元)收购, Tullamore 工厂也被纳入美敦力麾下。


2017年,美敦力以价值 61 亿美元(约合 434亿 人民币)的价格,将 17 家公司设施卖给了嘉德诺,Tullamore 工厂即为其中之一。


嘉德诺公司表示,“此次闭厂决定是我们对全球业务、制造和供应链运营进行定期评估的一部分,旨在确保我们能够满足客户、行业和业务不断变化的需求。”


从站在风口浪尖、被几大巨头高价抢购到如今的落寞闭厂,Tullamore 工厂的“一生”也映照了一个械企时代的起落。

0 2
“安静的巨人”,
从食品批发商,到医疗巨头

纵观医械场上叱咤风云的几大头部厂商,嘉德诺的名字略显低调。


然而从实力和地位上看,这家械企巨头毫不逊色,甚至更高一筹。


它是美国第 14 大收入来源公司, 2024年 《财富》世界500强排名中高居第27位,仅次于微软,领先于三星集团, 其余上榜的几家知名械企中,强生位列第115,西门子位列第145,赛默飞第356,雅培第376,美敦力则遗憾落榜。


2024年《财富》世界500强 图源:《财富》官网


在医疗版图上,嘉德诺专门从事药品和医疗产品的分销,服务范围超过 100,000 个地区。该公司还生产医疗和外科产品,包括手套、手术服和液体管理产品。此外,它还运营着美国最大的放射性药房网络之一,为美国超过 75% 的医院提供医疗产品。


在近年械企接连“滑铁卢”之际,嘉德诺的股价却扶摇直上, 本次闭厂裁员亦没能影响其良好表现,前日RS评级已跃升至81。



然而谁能想到如今在医疗界大展拳脚的嘉德诺,最初竟是一家食品公司。



横向整合渠道,铺开医械版图

创立-2001


嘉德诺的历史始于 1971 年,公司由Robert D. Walter创立,公司成立初期主营食品,随着食品行业竞争加剧,嘉德诺着手转型, 1979年收购百利药业后,正式踏入医疗产品和器械渠道流通领域,并于 1983 年在 纳斯达克 证券交易所上市。


1988 年,Walter 将嘉德诺的食品业务出售给Roundy's,全力进攻医疗,1994年更名为Cardinal Health,成为美国第三大药品批发商。


为进一步巩固地位,在这期间,嘉德诺继续整合吃进,从小型医药产品批发商到全美第六大的医疗产品分销商Whitmire乃至知名外科手术器械供应商Allegiance一一纳入囊中。


从 1991 年到 1996 年仅5年时间,公司的销售额从 12 亿美元暴增至 89 亿美元,在 产线与销售网络的日趋丰富下,嘉德诺已悄然晋升为全美医药供应龙头。



上下游延伸转型,织就产线大网

2002-至今


巨头之所以成为巨头总是附带些传奇色彩,嘉德诺成功崛起的传奇点在于,它总能敏锐地抓住时代机遇并顺应局势。


在2000年的世纪之交,美国医药行业整体增长放缓,渠道流通领域竞争加剧,中间商的成长逐渐呈现瓶颈。


为改善盈利能力、进一步打开成长空间,嘉德诺再度掉转航向,开启了向生产及终端服务领域上下游延伸及转型的新阶段。


自995年至2017年,据不完全统计,嘉德诺共进行了13次并购,包括2015年从 强生 手中以20亿美元的价格买下高值耗材巨头cordis,以及 前文提到的2017年以61亿美金购入包括Tullamore 工厂在内的 美敦力 资产。


(向下滑动查看)

制图:医疗器械商业评论


在全球医疗器械行业的增量时代,嘉德诺瞄准方向,迅速兼并扩张,从多元化向全球化,终成一代巨头。

0 3
裁员大潮背后,
新一轮医械产业结构调整

从前的并购与吃进是顺势而为,如今关厂与放手亦是见机而作。


Tullamore工厂工会制造部门组织者尼尔麦高恩 (Neil McGowan) 表示,这一消息是在BD公司宣布关闭位于劳斯郡的工厂后不久发布的,这凸显了一种更为广泛、令人担忧的模式。


据悉,2个月前(7月3日),B D医疗宣布关闭爱尔兰Drogheda工厂并裁员200人。


作为BD医疗爱尔兰四大基地中最古老的一个,Drogheda工厂至今已度过整整60载春秋。


从职能上看,该工厂主要为BD第一大业务——医疗板块提供支持,具体覆盖从糖尿病护理到药物输送解决方案等, 鉴于此,过往数年,BD曾对此对这家老牌工厂进行数次大手笔注资。


据声明称,仅在过去十年就投资了近 1.6 亿美元(约合人民币 9.45亿 元), 2021年BD还曾宣布在该地投资 6200 万欧元(约合人民币 4.8亿 ),以扩大 PosiFlush 注射器的生产。


医疗器械制造业出现令人担忧的倒闭趋势,导致数百人失业,直到最近,这些工作还被认为是非常稳定和良好的工作。爱尔兰政府必须立即集中精力确保经济这一关键领域的衰退得到遏制。”McGowan说。


0 1
区域产业转移:利润与成本面临挤压


实际上,不仅仅是爱尔兰,医械巨头裁员正在多地蔓延。


月前,据美国当地媒体报道,美国糖尿病巨头Dexcom(德康)将 在其加州 总部 裁员535人 ,数量占其美国制造业员工人数的15%。



对于该次大规模裁员, Dexcom 发言人 Tracy Stragier 指出,“公司已决定 将其美国制造业务集中在亚利桑那州梅萨 ,以支持我们正在进行的全球增长战略。”她补充说,“通过此举,Dexcom 计划 重组其圣地亚哥制造设施 ,以进行产品和工艺开发”。


上月,据MedTech Dive对WARN备案分析显示,自2023年初以来, 美国已 超过14000名医疗器械行业员工被裁掉, 裁员案例不胜枚举。

(上下滑动查看全部)

2024年裁员统计


2023年裁员统计



其中亦不乏将产线撤出中国的头部械企。


这一系列调整的背后,最直接的原因还是因为在市场面临越来越激烈的竞争,从经营和财务因素考虑,企业需要做出新的调整。


最近几年,技术垄断相继打破,本土企业拔地而起,市场政策促进洗牌,市场竞争压力越来越大,市场空间越来越小,张不开收入腾飞的翅膀,就不得不考虑财务压力问题——缩减成本,将产线转移至成本更低的国家地区就成了必选项。


与美国、爱尔兰、中国市场的裁员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美敦力、GE医疗、飞利浦、欧姆 龙、希森美康等械企皆在印度市场迅速扩张。


一加一减之间,械企产线转移的动因显而易见。


0 2
前沿竞争加速:技术革新与自动化驱动



任何一家械企的生存与发展皆离不开时代的托举,即便是巨头也不能免俗。


回看械企的取舍,系列裁员属性大多为附加值较低制造业岗位。


现今的科技时代,企业能否走在前沿、在逐鹿中胜出,人头数量早已不是决定因素。 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的快速发展,医疗器械行业的生产和服务模式正经历深刻的变革。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