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思想地图
不是每一篇文章,都叫有思想。绝不浪费你的时间。轻松又有趣。
目录
51好读  ›  专栏  ›  思想地图

日本人写的中国史,震惊中国政商圈!精日反日都爱看

思想地图  · 公众号  ·  · 2021-03-28 17:00

正文




每个国家的历史,往往不止有本国人来书写。 古代如此,今天亦然。

一套日本人写的中国通史读物,竟然在中国出版卖疯了!

这套书叫《讲谈社·中国的历史》, 2014年,由国内知名大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至今已是第5次印刷了。



这是 一套由10位不同的日本教授写的中国通史,在中国翻译出版后,掀起一阵史学著作阅读的飓风!


百思不得其解吧?
那就看过来——

1. 出版方很牛 ——讲坛社是日本最大的综合性出版社,也是日本漫画出版界三巨头之一;

2. 作者很牛 ——10位作者均是当今日本学界最权威、最具代表性的教授;

3. 背景很牛 ——这是讲谈社一百周年的献礼之作!日文版编写了5年,中文版引进翻译、编辑出版又花了5年;

4. 序尤其牛 ——由10位国内一流的学者作序推荐:

香港科技大学教授 李伯重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 许宏
武汉大学教授 罗运环
人民大学国学院教授 王子今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 黎虎
北京大学教授 阎步克
清华大学教授 张国刚
北京大学教授 邓小南

每一位都是断代史中的重量级人物,每一篇序言都是在通读全书的译稿后撰写。 这套书从审核出版资质,到选配图片、排版调版,几乎用掉了五年的时间,用心良苦,图文并茂,印刷精美,精装呈现。

部分序言:
在国际中国史研究中,日本学者有独特的优势,形成了自己学术风格和学术传统。由于文化传统和学术传统不同,西洋人、东洋人观察中国历史的角度和兴趣、重点也不同,所以,在许多方面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
——张国刚(清华大学教授)

由于教育和研究体制的差异,日本学者在“通识”上要优于中国学者,后者偏于专精而有条块分割之嫌。——许宏(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

大众史学在需要把历史叙事还原到亲历者们的切身感知、还原到总体历史图景、还原到根本价值关怀方面,以及在它需要能反映最前沿的已有研究成果方面,一点也不比对于更‘专业化’学术写作的要求为低。
——姚大力(复旦大学教授)

读者真实评价:
从外人的视角看中国,或许能打破自身固有的执着与沉闷,避免一叶障目。
——
这套书的可贵之处,首先旁观者清!其次得到重量级中国学者的肯定。非常值得阅读收藏。
——
还原岁月本相,记载真实史料,不为当今时代需求而转移的笔触所绘就的,都是好史书。
——
外国人站在没有为现实政治服务的客观角度,写出的中国历史反而更客观一点,更接近历史真相一点吧。另外,好的选题、新颖的结构、语言的可读性、插图的广泛应用等等都为这些史书加分添彩。我们在教科书里学到的中国历史,早在大学查询一些历史资料时,就惊讶地发现了太多的不一样,让人好迷惑,尤其是现代和当代中国史。如今开始有人质疑和校正,也是一种开放和进步吧
——

请《讲谈社·中国的历史》十册依次亮相:

第1卷 从神话到历史:神话时代 夏王朝
宫本一夫著(九州大学教授)


第2卷 从城市国家到中华:殷周 春秋战国

平势隆郎著(东京大学教授)


第3卷 始皇帝的遗产:秦汉帝国

鹤间和幸著(学习院大学教授)


第4卷 三国志的世界:后汉 三国时代

金文京著(京都大学教授)


第5卷 中华的崩溃与扩大:魏晋南北朝
川本芳昭著(九州大学教授)


这次,十位教授走下讲坛,为大众写作,所以兼具专业性与可读性。据说,在日本,有学者为大众写通俗读物的传统,读者对象,就是中等文化程度的人。


对于或多或少都了解一些本国历史的中国读者,会觉得这套书不一样在哪?
用读者评价说:它既有趣不枯燥,又性感不是八卦,而且充满了怀疑精神。

如:第一卷作者是考古学家,他除了对中国考古学史有全景式的扫描外,又加入了他个人在中国参加田野调查的见闻和体会。甚至还掺杂了许多对各地美食的评价,这大概在别的历史书中很难见到。

又如:第四卷《三国志的世界:后汉三国时代》,作者是集中、日、韩三国文化背景于一身的专家,他把三国时期的历史与大家熟悉的文学作品《三国演义》作比较,通俗有趣;还将三国历史放到整个东亚史中去解读,让人耳目一新。

大家苏轼曾说“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有时站在山外观望,会有不一样的景致。

第6卷 绚烂的世界帝国:隋唐时代
气贺泽保规著(明治大学教授)


第7卷 中国思想与宗教的奔流:宋朝

小岛毅著(东京大学教授)


第8卷 疾驰的草原征服者:辽 西夏 金 元

杉山正明著(京都大学教授)


第9卷 海与帝国:明清时代

上田 信著(立教大学教授)


第10卷 末代王朝与近代中国:清末 中华民国

菊池秀明著(国际基督教大学教授)



再如:第八卷《疾驰的草原征服者:辽西夏金元》,作者没有依照时间主线来呈现公元10到14世纪的中国史;却积极和正面地加入了对夏、辽、金史的描绘,这种讲解方式另辟蹊径,为我们刻画出不一样的中国历史。


并且,书中用了 大量的彩图来辅助理解

彩陶插图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