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丁香园肿瘤时间
肿瘤时间是丁香园旗下的专业平台,这里有医生同仁分享经验、解读指南、追踪前沿,是肿瘤医生的充电时间。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医学影像沙龙  ·  股骨下段髓腔内的“爆米花”你会诊断吗? ·  5 天前  
drpei  ·  小女孩尿尿后到底要不要擦屁股? ·  5 天前  
贝壳社  ·  Nature重磅:CRISPR筛选发现逆转大 ... ·  1 周前  
51好读  ›  专栏  ›  丁香园肿瘤时间

中外专家深度对话肺癌诊疗进展,共庆 IASLC 50周年 & EGFR 20 周年盛事 | WCLC 现场

丁香园肿瘤时间  · 公众号  · 医学  · 2024-09-15 22:21

正文


2024 年世界肺癌大会(WCLC)于美国圣地亚哥当地时间 9 月 7 日至 10 日盛大启幕,这一盛会不仅汇聚了全球肺癌领域的精英,还见证了多项令人鼓舞的新研究成果的揭晓。会议恰逢两个重要的里程碑时刻——国际肺癌研究协会(IASLC)成立 50 周年和 EGFR 靶点发现 20 周年,为此,丁香园携手 IASLC 共同举办了主题为「IASLC 50 周年 & EGFR 20周年——忆峥嵘岁月,崛起新征程」的圆桌讨论。会议特邀广东省人民医院吴一龙教授,《Journal of Thoracic OncologyJTO) 主编、克利夫兰诊所 Alex Adjei 教授,以及洛杉矶 Cedars-Sinai 医学中心 Karen Reckamp 教授作为访谈嘉宾,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斯坦福大学医学院访问教授吴芳教授担任主持嘉宾,共同回顾了肺癌治疗半个世纪以来的发展历程,并对未来的治疗方向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忆往昔:回顾过去 50 年,肺癌治疗发展变革


1.
领航变革,IASLC 通过多学科合作,推动肺癌治疗的创新 

「今年我们一起见证了两个重要的里程碑,IASLC 成立 50 周年和 EGFR 靶点发现 20 周年。五十年前,IASLC 的成立,标志着新的全球肺癌研究合作与进步的开始。五十年来,IASLC 在推动全球肺癌治疗发展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吴一龙教授说。


吴一龙教授在肺癌领域耕耘数十载,以亲历者和见证者的身份,为我们讲述了 IASLC 的发展历程。「IASLC 成立于 1972 年,那时候我还没有上大学。」吴一龙教授回忆道,「那是很久以前的事情了。」他的声音中带着对过往岁月的怀念。「2000 年我第一次参加了在东京举行的 WCLC。」吴一龙教授记得自己当时获得的奖项——发展中国家教育奖。这份荣誉为他提供了前往东京的资金,更让他对这个国际协会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从那时起,我就非常喜欢这个协会。」吴一龙教授如是说。


Adjei 教授讲述了 IASLC 如何将一个曾被视为「绝症」的疾病转变为可治疗、可管理的慢性病。「在 20 世纪 70 年代,肺癌几乎等同于死亡。」 Adjei 教授感慨地说,「那时候,医生们对肺癌治疗几乎束手无策。」然而,随着 IASLC 的成立和全球合作的加强,肺癌治疗开始迎来了转机。Adjei 教授强调,IASLC 的跨学科特性,使得来自不同领域的专家能够携手合作,共同攻克肺癌这一难题。「今天,我们可以为患者提供个性化的治疗方案,这是 IASLC 带给我们的最大财富。」


Reckamp 教授介绍了 IASLC 如何通过多学科合作,推动了肺癌治疗的创新。她指出,IASLC 从一开始就不仅仅是一个学术组织,它是一个汇聚了全球智慧的平台,让不同背景的专家能够为共同的目标而努力。「肺癌治疗的进步,离不开病理学家、放射学家、肿瘤学家等各领域专家的共同努力。」Reckamp 教授说,「这种跨学科的合作,让我们能够更全面地理解肺癌,更有效地治疗肺癌。」


2.
作为 IASLC 理事会核心成员,吴一龙教授以非凡的领导力,推动全球肺癌治疗的进步 

在担任 2020 年新加坡 WCLC 主席以及 IASLC 理事会核心成员期间,吴一龙教授不遗余力地引领着全球肺癌治疗领域的革新与进步。


「当我成为国际理事会核心成员时,就开始致力于为国际肺癌治疗领域发展做贡献。」吴一龙教授回忆道。在他的领导下,IASLC 不仅实现了全球范围内的深度拓展,特别是在中国等亚洲国家和地区影响深远,更通过加强不同社区(community)成员的互动,极大促进了全球范围内的学术交流与合作。


谈及 2020 年 WCLC,吴一龙教授坦言这是一次前所未有的挑战。面对全球疫情的影响,会议不得不转为线上平台举办。在这一过程中,尽管面临着技术难题、国际会议组织等诸多挑战,但他与团队携手并肩,克服重重困难,最终成功地完成了这次会议。


此外,吴一龙教授还强调了合作的重要性。自 2020 年起,IASLC 的每次国际会议都采用了多国专家联合主席模式。这种多元文化的合作方式,不仅丰富了会议的内容,也加强了全球各地肺癌研究者的联系。


值得一提的是,吴一龙教授以其前瞻性的视野,积极鼓励并促成中国肺癌医生参与 WCLC,这一举措无疑为中国肺癌诊疗水平的国际接轨与提升注入了强劲动力。正如本次圆桌访谈的主持人吴芳教授所说:「吴一龙教授鼓舞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肺癌医生,我是他的忠实粉丝。」


3.
过去 50 年来,肺癌治疗领域经历了多个重要的里程碑事件

吴一龙教授首先强调了循证医学在肺癌治疗中的重要性。他回忆道:「1995 年,一项 Meta 分析的发表,首次确认了铂类药物在多数癌症治疗中的关键作用。」这项研究为肺癌的化疗提供了科学依据,也推动了整个肿瘤学领域的发展。自此,循证医学的概念逐渐成为临床肿瘤学的核心,所有治疗决策都需基于坚实的医学证据。


随后,Reckamp 教授回顾了肺癌治疗的早期挑战:「1974 年,肺癌的治疗方法非常有限,化疗在当时看来只是缓解症状的一种手段。」然而,随着对人类基因组的了解,逐渐让人们认识到,即便都是肺癌,也不可以一概而论。随后,靶向治疗的出现更是彻底改变了肺癌治疗的格局。如今,我们不仅能够根据肿瘤的生物学特征来定义癌症,还能够根据基因特征为患者提供更为个体化的治疗方案。而对于驱动基因阴性的肺癌患者,免疫治疗的发展,为患者带来了长期生存的希望,这是十年前难以想象的。


Adjei 教授分享了肺癌治疗领域的重大进展。他提到,随着时间的推移,不仅验证了化疗在肺癌各个阶段治疗中的有效性,还在放疗、外科手术,以及先进的 PET 扫描等诊断和治疗技术上取得了重大突破,促进了肺癌多学科综合治疗模式的发展。


4.
EGFR 靶向发现 20 周年,见证 NSCLC 精准靶向治疗发展历程

2004 年,EGFR 靶点首次在 NSCLC 中被发现,自此开启了肺癌的精准诊疗的发展之路。Adjei 教授回忆道,随着对 EGFR 蛋白表达和突变的认识,第一代 EGFR-TKI 如吉非替尼开始进入临床研究。在早期临床研究中,患者对这些新药物的显著反应,在当时被称为「Lazarus effect」。他强调,尽管早期对 EGFR 突变的理解有限,但这些初步研究为后来的靶向治疗发展奠定了基础。


今年,为了纪念 EGFR 靶点发现 20 周年,全球专家投票选出了 20 大最有影响力的研究,其中奥希替尼独占 5 席。对此,Reckamp 教授指出,过去 20 年中 EGFR 靶向治疗的发展为肺癌治疗提供了全新的思路。在奥希替尼出现之前,尽管已有多项研究为 EGFR 靶向治疗奠定了基础,但奥希替尼以其较低的毒性和优异的颅内渗透性,显著改变了治疗格局。Reckamp 教授强调,奥希替尼不仅在 T790M 突变患者中显示出显著疗效,而且在 NSCLC 一线治疗中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极大地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存期[1,2]


作为 ADAURA 和 AURA3 研究的主要研究者,吴一龙教授强调了 EGFR 靶向治疗的三个重要里程碑。他提到,第一个里程碑是 IPASS 临床研究,这项研究首次将 EGFR 突变作为选择患者的主要依据,而不是依赖于临床因素。这一转变标志着个体化靶向治疗时代的开始。第二个里程碑是 AURA3 研究,它首次显示了第三代 EGFR-TKI 在克服 T790M 耐药突变中的显著效果。AURA3 研究的成功,为耐药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选择,进一步巩固了EGFR-TKI 在肺癌治疗中的地位。「第三个里程碑无疑是 ADAURA 研究,它将 EGFR-TKI 的治疗领域从晚期疾病扩展到了早期疾病。」吴一龙教授强调,ADAURA 研究的成功,意味着现在可以在早期阶段就使用奥希替尼,提高了无病生存率,显著延长了患者的生存期。如今,奥希替尼已成为 EGFR 突变 NSCLC 的常规用药,从早期阶段到晚期阶段,覆盖 NSCLC 治疗的全过程。




看今朝:本次 WCLC 大会亮点数据解读


1.
本次大会多项研究的新数据和更新数据发布,将对肺癌治疗领域产生重要影响

吴一龙教授首先提到了 FLAURA2 研究。FLAURA2 是首个探讨第三代 EGFR-TKI 联合化疗一线治疗 EGFR 敏感突变晚期 NSCLC 的全球多中心、开放标签、随机 III 期临床研究,证实了奥希替尼联合化疗相比奥希替尼单药治疗的显著 PFS 获益,特别是 L858R 突变患者和 CNS 转移患者,接受奥希替尼联合治疗的获益更大[3]。而且,FLAURA2 研究探索性分析发现,基线时血浆循环肿瘤 DNA(ctDNA)检测到 EGFR 突变的患者中,奥希替尼联合化疗相较于奥希替尼单药治疗的中位 PFS 更长[4]。这表明 ctDNA 检测可能有助于识别出能够从联合治疗中更大获益的潜在人群。


本次 WCLC 公布了 FLAURA2 研究耐药机制的最新分析,研究人员在基线及疾病进展和/或治疗中断时收集配对的血浆 ctDNA 样本,最终证实联合治疗和单药治疗两组的耐药机制相似,未检测到新机制[5]


此外,吴一龙教授还介绍了 IASLC-CSCO-CAALC 联合专场,即「中国专场」的亮点。这是第 11 次在 WCLC 举办「中国专场」,今年的主题为「预防与循证医学:全球肺癌的过去与未来」,邀请来自世界各地的专家,共同探讨肺癌治疗的最新进展,体现了会议的国际性,彰显了中国在肺癌研究领域的积极参与和贡献。本次「中国专场」的内容丰富,涵盖围术期免疫治疗、ctDNA-MRD 指导新辅助治疗、ALK-TKI 诱导治疗等,对临床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2.
行业不断推动技术的发展,同时科学成果也在不断加速转化为临床应用

随着近年来肺癌研究的迅速发展,如何实现科研与临床的转化,也成为大家关注的热点话题。对此,Adjei 教授首先提出了技术快速发展带来的挑战。他指出,作为临床医生,他们经常面临的问题是如何验证和应用这些新技术。例如,ctDNA 检测在 NSCLC 中的应用,就需要确保其灵敏度和特异性。Adjei  教授强调,我们必须谨慎对待那些未经验证的技术,并且在将这些技术应用于临床实践之前,需要进行严格的前瞻性研究。


Reckamp 教授从全球实践的角度出发,讨论了如何将新技术以公平的方式应用于临床实践。她提到,不同地区在获取和应用新技术方面存在巨大差异,这就需要我们在全球范围内提高对这些技术的理解和应用。Reckamp 教授还强调了在临床实践中使用新技术时,需要考虑到其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吴一龙教授最后提出了对创新临床研究的需求。他指出,面对罕见突变和复杂病例,我们需要设计新的临床研究来测试和验证新的治疗方法。吴一龙教授认为,传统的临床研究模式可能无法满足当前的需求,因此我们需要探索新的研究设计,以加速新疗法的开发和应用。


3.
JTO 作为 IASLC 的官方期刊,在评判肺癌领域稿件的质量和新颖性方面具有独到见解

作为 JTO 主编,Adjei 教授分享了 JTO 在判断肺癌领域稿件的质量和新颖性方面的一些原则。他首先强调了研究质量的重要性,并指出评估一项研究的质量涉及多个方面,包括研究设计的合理性、数据分析的准确性以及结果的解释是否恰当等。


此外,研究的影响力至关重要。Adjei 教授解释说,JTO 更希望发表对临床实践有实际意义的研究。例如,如果一个研究提出了一个复杂的预测算法,但其验证仅基于少数患者,那么这种研究可能不适合在 JTO 发表。


在谈到新颖性时,Adjei 教授明确表示,JTO 不鼓励重复已有研究的内容。他特别提到,如果一个研究结果与已有的大型临床研究结果一致,但并没有提供新的见解或数据,那么这类稿件通常不会被 JTO 接受。相反,如果一个研究能够展示出与现有研究不同的结果,尤其是当这些结果可能揭示新的治疗机制或患者亚群时,这样的研究则具有高度的新颖性和价值。


Adjei 教授还特别对中国的研究者提出了建议。他鼓励中国的研究者在全球范围内展示他们的研究成果,并强调了在研究中应突出中国患者群体的特殊性的重要性。他提到,如果中国患者亚群的数据能够揭示与全球患者不同的治疗反应或预后,这样的结果对于全球肺癌研究界来说是非常宝贵的。



创未来:肿瘤治疗未来发展趋势


肺癌治疗领域虽已取得显著进展,但仍面临诸多挑战。吴一龙教授指出,随着创新药物的不断涌现,医生们需持续学习并掌握新疗法,以优化治疗策略;同时,加强地区间及国际合作也至关重要。Reckamp 教授认为,面对日益增长的数据量和数据质量的不一致性,如何高效筛选出关键信息,是当前面临的主要挑战之一。Adjei 教授则呼吁提高药物可及性,以确保所有患者都能获得能够挽救生命的抗肿瘤治疗药物。


为了实现消除肺癌及其他胸部恶性肿瘤这一目标,三位专家提出了一系列建议。Adjei 教授强调了预防和戒烟的重要性,同时指出人工智能(AI)和分子技术在提高肺癌诊断准确性等方面的应用潜力。Reckamp 教授鼓励年轻研究者积极投身于肺癌和胸膜恶性肿瘤的研究,包括免疫治疗、诊断、靶向治疗等领域。吴一龙教授则强调了全面优化肺癌预防、诊断、治疗整个流程的必要性,同时希望 IASLC 更加关注年轻研究者,以培养未来的科研新星。




扬帆起航正当时


随着本次讨论的圆满结束,吴芳教授向三位访谈嘉宾表达了诚挚的感谢,并对本次会议三位讨论内容进行了精炼的总结。从 IASLC 在推进肺癌治疗中的重要作用,到个体化治疗策略的发展,再到临床研究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突破和未来创新方向,本次会议为大家呈现了一个全面且充满希望的肺癌治疗前景。期待这些研究成果能够转化为对患者的实际益处,并为全球肺癌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 本文仅供医疗卫生等专业人士参考

内容审核:nyh
项目审核:李婷
题图来源:丁香园创意团队

参考文献

[1]Mok TS, Wu Y-L, Ahn M-J, et al. Osimertinib or Platinum-Pemetrexed in EGFR T790M-Positive Lung Cancer. N Engl J Med. 2017 Feb 16;376(7):629-640.

[2]Soria JC, Ohe Y, Vansteenkiste J, et al;. Osimertinib in Untreated EGFR-Mutated Advanced Non-Small-Cell Lung Cancer. N Engl J Med. 2018 Jan 11;378(2):113-125.

[3]P. Janne, D. Planchard, Y. Cheng, et al. Osimertinib With/Without Platinum-Based Chemotherapy as First-line Treatment in Patients with EGFRm Advanced NSCLC (FLAURA2). 2023 WCLC. Abstract PL03.13.

[4]Jänne PA, et al. FLAURA2: exploratory analysis of baseline (BL) and on-treatment plasma EGFRm dynamics in patients (pts) with EGFRm advanced NSCLC treated with first-line (1L) osimertinib (osi) ± platinum-pemetrexed. Cancer Res (2024) 84 (7_Supplement): CT017.

[5]J.C. Yang,et al. FLAURA2: Resistance, and Impact of Baseline TP53 Alterations in Patients Treated With 1L Osimertinib ± Platinum-Pemetrexed. 2024 WCLC. MA1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