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女儿派
我家有女儿,有女万事足。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高分子科技  ·  封伟教授团队 Adv. ... ·  15 小时前  
高分子科学前沿  ·  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王树涛/孟靖昕团队《 ... ·  18 小时前  
高分子科学前沿  ·  中国青年学者一作兼通讯!3D打印,最新Sci ... ·  2 天前  
高分子科技  ·  中科院纳米能源所张弛研究员团队 ACS ... ·  4 天前  
高分子科技  ·  华南师范大学胡小文 ...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女儿派

毁掉一个孩子,就是控制他,使劲控制他

女儿派  · 公众号  ·  · 2019-08-25 19:40

正文

“控制欲”披上了爱的伪装,很容易感动控制者本人。

父母对于孩子的意义是引导Ta看世界的路线,而不是一味计算出最短路线的导航。

——鹿妈

文 | 苏沫

来源 | 女儿派原创

1

前不久,看了一期《变形记》,参加变形的郑莹佳是一位富家女,有着一位控制欲极强的爸爸,几乎是24小时监控女儿,要她做什么她就得做什么。

郑莹佳父亲的控制欲有多强?

郑莹佳原本在逛街,接到爸爸电话后,20分钟内就要回到家,在出租车上急急卸妆,因为爸爸不允许她化妆。

郑莹佳这样形容自己的父亲: 封建、控制欲强、疯狂说教派,所以希望通过变形记“逃离”父亲的控制。

然而郑佳莹的爸爸却表示: “这些是一个父亲应该做的,她还没有分辨能力,所以她不能过于自由,管着是怕她走弯路。

所以郑佳莹的抵触情绪越来越大,父女之间的间隙也越来越大。

这期节目戳中了多少中国家庭的痛点: 控制欲下没有边界感的父母,包办式教育里叛逆的孩子。

曾经有一期《圆桌派》,蒋方舟和武志红老师一起讨论过父母的控制欲。

蒋方舟说: “小的时候,家长是一个比你更强大的权威,你必须去服从这么一个存在。

武志红老师也特别肯定这种观点: “想体验皇帝的感觉特别简单,生个孩子就可以,想怎么对待都行。 然后道德舆论和文化指向都是,父母不管做什么都是为了孩子好。

中国的很多父母,都是以孩子作为生活的全部,为了孩子尽职尽责辛苦一辈子。

然而,最失败的教育是什么?

莫过于辛苦了半辈子,却没有养出一个感恩的孩子。

“控制欲”就像高速路上的连环追尾事故,在原生家庭里代代相传。

2

曾经听过一个朋友的故事,母亲是单亲妈妈,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女儿身上,女孩在母亲的期望下考上了名校,跟母亲的关系却极度恶劣。

名校的光鲜亮丽下是一颗要崩溃的心,女孩用文字记录着自己的绝望:
我不能在成为我妈的躯壳了,我要寻找自我,不按照她的剧本走,她崩溃,疯狂地辱骂我,我受不了,我屈服。
我继续按照我妈的剧本走,我继续被精神控制,我失去自我。
我痛苦,我不能按照我妈的剧本走。我妈接受不了,她崩溃。
然后,一切都回到了原点。
直到不知道第几次爆发,我绝望了,我不知道怎么和她共存,我失去了自己,不知道自己的人生有什么意义......

这是一个多么绝望的恶性循环,控制孩子的人生,让他们活成父母期待的样子,却毁了两代人的幸福。

知乎上有过这样一个话题: 不爱父母,正常吗?

有个回答是这样的: 世上父母有两种,一种为孩子一生崇敬的榜样,一种让孩子明白永远不要活得像父母那样。

皮克斯的一个新动画《包宝宝》,就是讲述一个孩子被母亲控制的故事,虽然只有八分钟,却夺得了奥斯卡最佳动画短片。

一位母亲包的小包子突然变成了一个有生命的宝宝,母亲小心翼翼照顾着这个新生命,无时无刻不在担心着他,怕他饿着,怕他受伤,无论去哪里都带着他。

小包子一点点慢慢长大了,开始有了自己的思想和社交:

他偷偷去和小伙伴们踢球,母亲担心他受伤,过去阻止。

他有了自己的社交圈,母亲却强制他回家。

他在自己房间听劲爆音乐,母亲偷偷观察。

母亲的这种过度保护成了小包子的困扰,他开始拒绝母亲随意进入自己的空间,“砰”的一声把门关上。

当母亲做好一桌饭菜,希望缓和母子关系时,小包子决定离开母亲,拖着行李要和女友同居。

母亲死活不同意,牢牢拽着包子的手,最后母亲竟然一口气把包子吃了下去,这样宝宝就永远不会离开妈妈了。

那些牢牢掌控孩子的父母,从来不给孩子选择的余地,这些孩子要么一生依赖父母,要么一生反抗父母。

英国伦敦大学做过一项研究发现,儿童时期被父母过多限制行为、干涉隐私的人,长大后独立性较差,依赖感较强,幸福指数较低。

哲学家弗洛姆这样说: 教育的对立面就是操纵和控制,它出于对孩子之潜能的生长缺乏信心,认为只有成年人去指导孩子该做哪些事,不该做哪些事,孩子才会获得正常的发展。

控制型环境下长大的孩子,他们不能确认自己的存在感,所以就会形成一种没有互动、没有温暖的亲子关系,导致他们成年后对自己身边的亲密关系感到不信任。

过多的控制和干涉,模糊了孩子原本有的界限,影响孩子的一生。

3

去年,世界首富比尔.盖茨的女儿詹妮弗的恋情霸占了微博热搜数天。

然而吃瓜群众没想到的是,世界第一白富美的男朋友是一个来自埃及的马术运动员,而詹妮弗竟然打扮得和邻家女孩一样,没有奢侈品傍身,而且喜欢马术。

比尔.盖茨曾在一个节目中讲过自己的教育理念:

“我的教育理念很清晰,我要确保他们了解自己的能力,帮助孩子找到他们真正感兴趣的东西,而不是把大量的金钱倾倒在他们身上,然后控制他们,否则,他们将一事无成。

比尔.盖茨没有让孩子们子承父业,成为商业巨子,而是鼓励孩子追求自己梦想。

原来真正的贵族不是生活,而是教育。

就像周国平在书中写的: “一个人的成功和幸福可以归结为两点,一是做自己喜欢的事,二是能养活自己,和自己喜欢的人在一起。

黄磊也曾经说过: “我从未把她当做孩子,她是一个有思想的人,她有她的秘密,她的想法,她的人生,她不属于我,我们之间是彼此独立的个体,我不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她,我们像朋友一样相处。

控制,从来不是真爱。

父母真正的爱,是让孩子尽早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从你的生命中分离出去,这种分离越早越好。

4

控制欲强的人,大都边界感模糊。 虽然孩子是我们身上掉下来的肉,但是他有权掌控自己的人生。

真正爱孩子,应该是尊重孩子,他有自己的路要走,我们只需要引导就好。

很喜欢《奇葩说》中陈铭老师说过的一段话:
“我们这个时代的文明,能够给予孩子最好的事情就是,给Ta一方花园,给Ta养料和空间。你自由开放,你枝繁叶茂,你一枝独秀,你孤芳自赏,我都为你鼓掌!”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