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般治疗
(1)卧床休息 脑出血一般应卧床2~4周,蛛网膜下隙出血应绝对卧床4~6周,避免情绪激动及血压升高。
(2)保持气道通畅。
(3)吸氧 有意识障碍、缺氧现象的患者应予吸氧。
(4)鼻饲 昏迷或有吞咽困难者。
(5)对症治疗 过度烦躁不安的患者可适量用镇静药;便秘者可选用缓泻剂。
(6)预防感染 加强口腔护理,及时吸痰;昏迷患者可酌情用抗菌药物预防感染。
(7)定期翻身、肢体被动活动、气垫床等措施防治压疮。
(8)病情监测 严密注意患者的意识、瞳孔、血压、呼吸等改变,有条件时应对昏迷患者进行监护。
2.降低颅内压
首先以髙渗脱水药为主,如甘露醇或甘油果糖、甘油氯化钠等,注意尿量、血钾及心肾功能。可酌情选用味塞米。
3.控制血压
(1)脑出血时不急于降血压,应先降颅内压,再根据血压情况决定是否进行降血压治疗。
①血压≥200/110mmHg时,在劲颅压的同时可慎重平稳降血压治疗,使血压维持在略高于发病前水平或180/105mmHg左右;血压降低幅度不宜过大。收缩压为<165mmHg或舒张压<95mmHg,不需降血压治疗。
②血压过低者应升压治疗,以保持脑灌注压。
(2)蛛网膜下腔出血去除疼痛等诱因后,如果收缩压>180mmHg,可在血压监测下使血压下降,保持收缩压在160mmHg以下可降低再出血风险。
4.止血药物
一般不用。有凝血功能障碍可应用,时间不超过1周。
5.防治脑血管痉挛
蛛网膜下隙出血患者宜早期使用钙通道阻滞剂,常用尼莫地平,必要时可静脉使用,应注意其低血压等不良反应。同时注意维持正常血容量、避免过度脱水。
6.亚低温治疗
初步的基础与临床研究认为越早应用越好。
7.康复治疗
早期将患肢置于功能位,危险期过后应及早进行肢体功能康复治疗,如有语言障碍及认知心理障碍,进行对应的康复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