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物种日历
兔狲、龙猫、几维鸟,总有一款毛球打动你;铃兰、桔梗、四照花,植物们也可以萌萌哒~ 跟着日历娘,每天认识一个物种,让你的世界,每天变得更萌一些!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超级数学建模  ·  当公司就剩下我一个人,领导说... ·  3 天前  
三个妈妈六个娃  ·  大S感染的日本流感,有什么特别么?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物种日历

保护性耕作,就要允许虫子吃我们的菜吗?

物种日历  · 公众号  ·  · 2024-10-16 11:30

主要观点总结

本文介绍了农田生态系统的重要性以及耕作对生态系统的影响。作者通过耕种豹乡田80亩地,认识到现代农业对生态系统的破坏,包括地膜、化肥、农药的使用,以及大型机械耕作带来的问题。同时,也介绍了农田生态系统的价值,如调节地表径流、涵养水源、调节小气候等。文章还提到了保护性耕作的概念和实践,包括通过少耕、免耕、地表微地形改造等综合措施,减少土壤侵蚀,保护生态环境。最后,作者强调了保护与生产之间的平衡,通过合理的耕种手法,让农田融入原有的生态系统,达到维持生态稳定的目的。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农田生态系统的重要性及耕作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作者通过实践认识到现代农业对生态系统的破坏,包括使用地膜、化肥、农药等问题,以及大型机械耕作带来的土壤压实、土壤侵蚀等问题。同时,也介绍了农田生态系统的价值,如调节地表径流、涵养水源、调节小气候等。

关键观点2: 保护性耕作的实践

文章介绍了保护性耕作的概念和实践,包括少耕、免耕、地表微地形改造等综合措施,以减少土壤侵蚀,保护生态环境。同时,也提到了豹乡田的保护性耕作实践,虽然面临一些经济问题,但通过市场营销手段和种子科技提升农产品的价值,可以实现保护与生产之间的平衡。

关键观点3: 保护与生产之间的平衡

作者强调了保护与生产之间的平衡,指出农作物的自然损耗是维持生态系统合理的部分。通过合理的耕种手法,让农田融入原有的生态系统,达到维持生态稳定的目的。同时,也提到了豹乡田的经营重点,即通过养地实现经济与生态的双赢。


正文

猫盟一直把农田生态系统挂在嘴边,但只有我真的开始耕种豹乡田这80亩地的时候,才会认识到这个词儿有着怎样的分量。


我认识到的第一件事,就是 现代绝大多数农业 ,都是在 破坏生态系统 的,而不是在构建一个“农田生态系统”。

现代农业是生态之敌吗?

我们来看看农业工作影响生态系统的过程:


四月初,旋耕机开始耕地。它把上一年的 地膜 搅成塑料碎片,进入到土壤里。这还没完,机器的螺旋刀片插入土壤,搅拌后翻起,在身后留下松软的、适宜作物生长的土壤,看上去非常喜人,但同时也杀死了土层里的蚯蚓等虫子。


全国每年残留在田地里的地膜约为100万吨,塑料残片会在表土中形成板结层 ©大猫


随后到了播种的时候。这时候需要先撒一遍 化肥 ,让松软的土壤变得充满养分,然后播下种子,再撒一遍 农药 ,铺设地膜。这一遍下来,土里除了养料,基本再无生态可言。


太行山区通常清明后才播种,随即迎来春雨。雨水在滋养了庄稼的同时,也开始把化肥和农药的残留带入溪水里。而此时正值太行林蛙繁殖的高峰期,熬过冬季的高原鳅也在水里活跃游动,它们即将成为 现代农业的受害者


在和顺小溪中发现的杀虫剂包装 ©红后


雨后,青草开始生长,此时 除草剂 隆重登场,迅速杀死田垄间的草本植物,同时雨水再把药剂带入溪流,对整个水体生态系统造成一系列的影响。比如莠去津,它在水环境中具有类似雌激素的作用,会使蛙类的生殖器官发育畸形。


此后在庄稼的生长季节,地膜会最大程度保护庄稼不受春季降温和干旱的影响,正常的话它们都会出苗顺利、长势均匀。农民会再打几次农药和除草剂,以及上多次化肥。这让野草、虫子屡遭打击。理想的情况下,到了9月,玉米、土豆等作物的 地里除了庄稼应该是干干净净的 。庄稼长势喜人,玉米棒子个头标准统一,土地将迎来新一年的丰收。


在这个过程中,整个生态系统里只有少数动物能适应这种打击。通常 雉鸡 会在播种后和收割后在地里觅食, 狍子 会吃一些嫩苗,野猪和獾子则会盯着高热量的玉米土豆之类,在其快要成熟的时候来大快朵颐。比之未经农耕的荒地、山林,农田里昆虫的数量要少得多,没有虫子光临,田里的鸟也不算多。只有部分鸟儿会对蔬菜或其他种子类的作物感兴趣,比如很习惯人类农田的 斑鸠


山斑鸠在田里觅食 ©大猫


田垄边的生态也受到了较大的影响。缺乏杂草灌丛的遮挡,蛇类就没有安全的隐蔽空间,白条锦蛇、虎斑颈槽蛇这些常见的农田蛇类会很容易被苍鹭或红嘴蓝鹊啄食。


因此,我们所面对的绝大多数农田,实际上是夹杂了无数 塑料颗粒和化学残留 的,缺乏虫子的土壤,这个生态系统, 很少有植物伴随着庄稼存在 ,除了那些经过严厉的人工选择,具有了抗药性的野草以外——从土壤和植物往上,其实并未构建出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我们看到的只是原生生态系统在农田里的一些残留部分。

改变自然最大的推手

有人可能会问了,“我们人要吃饭才是第一重要的,哪里有空管什么鸟、青蛙、草的事情啊?”要注意的是,耕作不当造成的生态失衡问题,首当其冲的受害者是人类。联合国估计,自1945年以来,约有 1千万平方公里的土地被侵蚀 。全球每年因土壤侵蚀引起的农作物损失约为10亿美元。


现代化农业生产虽然产量可观,但它也在土地上种下了“隐患”。大型机械虽然能把表层土翻得很好,但它会把15~20厘米下的 土壤压实 ,结成硬块,影响水和根系的渗透。于是必须更加卖力地翻耕,但犁地也使土壤裸露,容易受到风和水的侵蚀,丧失土壤里宝贵的有机质。


耕作虽然有利于农作物的出芽,但长期的耕作会导致土壤侵蚀丨pixabay


之前我们发过关于造地政策的文章(《低效开垦耕地,竟然能让15年退耕还林的成果前功尽弃?》),2000~2015年间,新造耕地的坡度比现有耕地平均高21%。在坡度大的地里耕作,是特别容易引起土壤侵蚀的,因为翻起来的土会往下掉,下雨太多还可能引发滑坡。


此外我们不要忘记,在人类保护农田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的同时,生物多样性也以生态服务的价值回馈给人类。农田不仅生产粮食,还具备调节地表径流、涵养水源、调节小气候、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等 生态功能 ,一片农田的生态功能价值,甚至可能高于它生产的粮食的价值。


大部分土壤里的生物都有助于作物的健康生长:固氮细菌把氮气转化为肥料,真菌帮助植物的根须吸收水分和养分,蚯蚓的挖掘有助于水和空气渗入土壤,许多线虫等生物会感染吃作物的昆虫,控制虫害。生物多样性越高,这个生态系统越稳定和强韧。在一个 多样性高的生态系统中 ,各种生物互相制约,单一生物(包括侵害农作物的生物)无法占主导,所以不容易爆发大规模病虫害。


豹乡田的油菜花为许多昆虫提供了食物 ©红后


土壤之上的生物多样性也对农业生产至关重要。75%的主要作物都(不同程度地)依赖动物授粉。在咖啡园里,鸟和蜜蜂分别以食虫和授粉的方式提供生态服务,如果把这两者隔离开,咖啡产量会下降24.7%。保护咖啡园的生态系统,维持其多样性,可能有助于提高鸟和蜜蜂对气候变化的适应力,在全球变暖日益严重的今天意义重大。


然而,正如上面我所说的,一些农业生产活动,例如农药,使用不当就可能危害到生物多样性。仅2010年一年,中国施用农药量就超过了170万吨。根据2014年《全国土地污染状况调查公告》,中国土地点位 污染物超标率为19.4% ,主要污染物有重金属、砷、DDT等。2022年,我国农业农村部印发《到2025年化学农药减量化行动方案》,要求 改变过度依赖化学农药的防治方式 ,正是意识到了农药使用不当的负面效应。

保护性耕作任重道远

既然我们决定通过种地来保护华北豹,我们就要缓和在耕种过程中,人和生态系统的矛盾。在之前的文章《豹乡田的一百种鸟和一条蛇》里,我介绍过保护性耕作。


保护性耕作是指通过少耕、免耕、地表微地形改造技术及地表覆盖、合理种植等综合配套措施,从而减少农田土壤侵蚀,保护农田生态环境,并获得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协调发展的可持续农业技术。


我们尝试了各种 保护性耕作 的手段,同时放弃了一些会对环境产生负面影响的技术,例如地膜、化肥、农药——只有当我们真的这么做了,才会知道这些现代化的手段为农民带来了多大的便利。在今年的春寒和干旱气候下,我们的玉米减产一半,莜麦成片倒伏,有些作物根本没有长出来。即便是长出来的玉米,和隔壁用地膜和农药化肥的玉米相比就像是个发育不良的儿童。


我们没有使用化肥和化学农药的玉米地让我们多费了很多力气,但长势一般 ©红后


虽然放弃这些手段为我们的生产造成了许多阻碍,这并不意味着豹乡田没有产出农业价值。


比如说,虽然玉米减产过半,但我们精心选择的优良品种会更加好吃,其产量也足以 满足豹乡田的共建人 ;土豆虽然被鳃金龟的幼虫(蛴螬)吃掉了1/3,但剩下的土豆也能堆积如山。至于莜麦,它的用途并不是像当地传统那样作为栲栳栳的食材,我们会把它 加工成小包装袋的零食 ,这样即便倒掉了一些也不造成太大损失。


减产带来的经济问题,需要通过市场营销手段和种子科技来 提升农产品的价值 ,并非不能解决。

保护与生产如何平衡?

经营豹乡田的重点在于,我终于明白了一个道理:农作物的 自然损耗 本就是维持这个生态系统的合理部分,如果我们想避免这种损失,那就意味着我们要损失生态系统本身。


比如说,我们能因为蛴螬吃掉了我们1/3的土豆就撒农药消灭它们吗?不能,因为通过持续观察,我们知道了红角鸮在这里繁殖时,最主要的食物就是这些铺天盖地的鳃金龟。


去年,大猫在和顺猫盟基地拍到的红角鸮 ©大猫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