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晒爱思PsyEyes
教心理学的唐映红老师个人专栏号。以心理学为基础诠释世间万象。只要有人,就有江湖;只要是江湖事,无不可用心理学来诠释、解答。
51好读  ›  专栏  ›  晒爱思PsyEyes

人性 | 如果您的儿子是同性恋,该怎么办?

晒爱思PsyEyes  · 公众号  · 心理学  · 2018-04-15 16:08

正文




  昨天下午,我和一名小学校长的朋友聊天。她的儿子现在大三,还没交女朋友。我问了她一个问题,我问:“邓校长,如果您的儿子是同性恋,您会怎么办?”她楞了一下,连忙摆手说,“这个我接受不了,完全接受不了!”我又问“接受不了怎么办呢?”她有些迟疑,想了想说“我儿子不会是同性恋”。她作为我的朋友,也知道同性恋是与生俱来,是无法被矫正的,甚至她也知道异性恋父母更可能生出同性恋孩子,而且她自己也是一个教育工作者,甚至算得上是很开明,带有自由主义倾向的教育工作者。


  那么,这就给我们至少5%左右的父母带来一个问题,您的孩子如果是同性恋,您会怎么办?我可以理解许多父母坚守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问题是,如果您希望自己的孩子成功、幸福、快乐,难道仅仅因为他是一个同性恋就改变主意了,不希望他成功、幸福、快乐了吗?特别是,如果您的孩子在社会生活中遭受到偏见、歧视乃至屈辱的时候,您作为他的父母难道不要站在他的身后给予他支持,一如既往地鼓励和支持他成功、幸福、快乐。


  如果您发现自己的孩子确实就是同性恋,该怎么办?什么都不必做最好。这就好比,如果父母发现孩子的血型与父母都不同,例如,父亲是A型,母亲是B型,孩子是AB型或O型,父母要怎样帮助孩子呢?相信大多家长都会觉得“这有什么好帮的,不需要嘛!”道理一样的,发现孩子性取向与父母不同,也没有什么需要帮助的,忽略它就好了。


  从性心理学角度来看,人类的性取向是人类多样化的性维度中最重要的维度之一。从典型的同性恋(从未对异性有过性幻想和性唤起)到典型的异性恋(从未对同性有过性幻想和性唤起)之间,某个人类个体的性取向可能位于其中的任意一个位置。换言之,人类的性取向其实是从典型的同性恋到典型的异性恋之间的一条连续的谱系,并没有截然划分的“界限”。或者说,大多数人类个体,都可能在特异性的社会情境下表现出同性恋的倾向,只不过有些人在大多数社会情境下表现出来,有些人只有在极其特殊的社会情境下才可能表现出来,当然,也有人在几乎所有可能的社会情境下都不会表现出同性恋倾向来。



  与人类大多数特质一样,人类在性取向的连续谱系上的自然分布也大致呈高斯分布,即越靠近两端(典型同性恋或典型异性恋)的人数比例越少,而大多数人位于中间,同时兼具同性恋和异性恋的倾向。更为激进的理论甚至认为,一个人的性取向本身就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会随着社会情境而发生变化。


  总而言之,同性恋是人类正常的性多样化的一种,它与有些人个子高,有些人个子矮是一样的自然特质。从这个意义上,父母即便发现了孩子是同性恋,最好的方式就是正常对待,没有必要做出特别的改变。一个同性恋的孩子除了性取向与异性恋的孩子不同之外,其余所有方面都没有什么特殊的地方,一切正常,所以完全没有必要仅仅因为孩子是同性恋而改变什么。


  如果说在这个过程中,最需要获得帮助的,恐怕是相对性价值观保守的父母,而不是同性恋倾向的孩子。父母应该更多地了解同性恋的相关科学知识(教会或某些反同社团的资料就不要看了),改变自己可能狭隘和保守的性观念。如果父母无法面对孩子是同性恋的事实,明显感受到冲突、焦虑和愤怒,那么建议父母去寻求心理辅导。



  当然,如果是置身在一个性态度保守的社群之中,周围的人群对同性恋采取奚落、排斥甚至公开歧视,那么父母要做的是当孩子面对和承受来自社群的压力时,要坚定地给予孩子以关爱和支持;以及当孩子面临公开的羞辱、欺负时,要挺身而出表达对孩子的支持。总之,对父母来说,异性恋的孩子遭受到不公的对待或者欺辱时自己会怎么做,那么同性恋的孩子遭受同样的事情时也同样地反应就对了。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