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周,波叔都很忧虑。
为什么?
因为波叔觉得世界面临着一个很危险的时刻。
核武器,是人类这个永远长不大的孩子拥有过的最危险的玩具。
这件玩具放到对整个人类具有强烈责任感、最终保持了克制和理性的人手上,尚且差点酿成大祸,要是放在任性妄为、毫无敬畏的人手上,那还得了?
不敢想象。
“对整个人类具有强烈责任感、最终保持了克制和理性的人”,波叔说的就是50多年前世界两大争霸国家的最高领袖:
美国总统约翰·肯尼迪
苏联领导人尼基塔·谢尔盖耶维奇·赫鲁晓夫
是的,波叔要讲的就是人类历史上最危险的时刻——
古巴导弹危机
危险到什么程度?
美国和苏联差点互扔原子弹、把全世界毁掉的程度。
爱因斯坦不是说过一句很有名的话吗:
我不知道第三次世界大战用什么武器,但我知道第四次世界大战用的武器是石头和木棍。
就是因为只要核战争一打起来,世界就算不全部毁灭也七七八八了,人类文明妥妥的倒退到刀耕火种的史前时代。
美国和苏联吃饱了撑的吗?为什么要把人类拉进这个万劫不复的深渊?
1962年正是美苏在全球范围内对峙的冷战时期。简单地说,就是两大势力对立,手上都有大招,但是一旦使出来,不但他们自己会完蛋,周围的人也会跟着一起翘掉。
所以彼此知道各自都有大招就行了,不到鱼死网破的最后一步,是不能亮出来的。
可苏联偏偏作死,把美国逼急了,偷偷把核导弹运到古巴,建立了导弹发射基地。
美国为什么那么抓狂?
因为古巴就在美国的后院,苏联部署的地对地核导弹离美国海岸不到100英里,导弹的射程达到1174英里,能够打击美国东部沿海大部分地区。如果装上核弹头,13分钟之内就能在华盛顿上空爆炸。
而且,美国还有一种被摆人了一道的感觉,因为赫鲁晓夫一个月前刚给肯尼迪写过亲笔信,保证说苏联绝对不会把地对地导弹运往古巴。
没想到,回头就干了这事。
1962年10月16日,肯尼迪从U2侦察机拍回的照片中看到了古巴的导弹发射场,气急败坏地说:
竟敢这么耍弄我!
除了气,还有怕。
作为世界上最有权力的人,肯尼迪对自己可以发动核战争这件事并不感到沾沾自喜,反而是战战兢兢。
有一次,他听美国的空军司令柯蒂斯·李梅滔滔不绝地说要把美国的对手炸回石器时代,过后他对身边的人说:
我真的不想再看到这个人了。
战争狂人,连总统都怕啊。
没错,美国的核武器数量是比苏联多,但如果和苏联爆发核战争,会导致7000万美国人死亡。
这个数字是什么概念?相当于整个二战的死亡人数。
这样的战争,还有什么胜利可言吗?
键盘党啊,别再轻易张嘴闭嘴说打谁谁谁了。和平最宝贵。
所以肯尼迪对核武器的一贯态度是,只能拿来威慑对手,要是真拿来毁灭文明,那简直是疯了。
所以他否决了用空袭摧毁古巴的导弹基地的方法,选择了海上封锁。美国地面、空中和两栖作战部队开始集中,载有核弹头的美国轰炸机进入古巴周围的上空。
其实赫鲁晓夫也一样。他打过二战,目睹过因为指挥失误而导致全军覆没的惨剧,他的长子也在与德国的空战中牺牲。见识过战争的人,才理解战争的可怕。
他开始只是想浑水摸鱼,以为既然他能接受美国在土耳其和意大利部署导弹,美国也能接受他在古巴部署导弹。即使被发现,美国可能会闹上一阵子,但不至于把世界拖入核战争。
我们不想挑起战争,我们只想吓唬他们,用古巴来钳制美国。
所以,整件事概括起来,就是个“瞪眼游戏”:苏联手里拿了板砖想吓唬人,美国就要掏出刀子逼苏联把板砖收回去,你瞪我我瞪你,嘴里念叨着“你瞅啥瞅你咋地”扮酷耍狠,谁先眨眼谁输。
可问题的关键在于:美国怎么能把握好这个尺度,既能显示自己的决心,能把对方逼回去,又不能把对方逼急了,破罐破摔干脆开打?
难啊。
难处还在于他们身边那些架秧子起哄不嫌事大的猪队友,那些战争狂人入戏太深,根本不管平民死活。
在美国那边——李梅就是个坚决建议动手的鹰派。当国防部长问他有没有可能在不杀死太多人的情况下轰炸苏联的导弹基地,他不可思议地说,“你该不会是疯了吧?”
“有谁能从这样的一场战争中获胜吗?”他(国防部长)在讨论这个问题的时候这样质问空军总司令。
“当然是我们获胜,”李梅回答,“那个拥有最多核武器的国家会获胜。”
在古巴那边——他们的最高领导人、后来跟美国斗了一辈子的菲德尔·卡斯特罗,也是个混不吝的主儿。
在三方之中,他的力量最弱,所以如果他能让美国人和苏联人相信,他愿意付出生命的代价,这就会给他带来优势。
在被手下问到是不是应该对美国率先使用核武器的时候,他说:
不,我不想说得这么明显。但在特定条件下,如果他们想要入侵古巴,我们与其等待帝国主义的背叛和他们的先发制人,不如抢先采取行动,把他们从地球上抹除掉。
在苏联那边——赫鲁晓夫不想打仗,但他说狠话说惯了。他说,只要肯尼迪下令入侵古巴,美国在古巴的关塔那摩海军基地在入侵的第一天就会从地球上消失。
我对毁灭世界没有兴趣,但如果你们想让大家地狱见,悉听尊便。
两个超级大国,既不想示弱,又不愿认错。人类就瞎走乱撞地走到了悬崖边上,再往前一步就是万丈深渊。
无论是谁不小心擦枪走火,一场全球性的核战争绝对不可避免。
肯尼迪和赫鲁晓夫两个人都知道事情的严重性。但是要解决危机,就像在刀尖上行走,任何一步出点差错,就会前功尽弃,桌子立刻就会被掀翻。
要走出困局,首先要像赫鲁晓夫写给肯尼迪的信说的那样:
这个结总会紧到连打结的人都无法解开的一天,那时候唯一的办法就只有剪开了,这意味着怎样的后果,无须我在此赘述,我们双方手头拥有多么可怕的力量,大家心知肚明。
鉴于此,若双方都不想继续扯紧绳结,不想让这个世界陷入热核战争的深渊,那双方应该放松拉绳的手,应该一起想办法解开绳结。
说得容易,做起来难。总有各种意外,各种让绳结越拉越紧的力量。
比如说,就在气氛紧张到凝固、战争一触即发的时候,美国的一架U2侦察机竟然晕头晕脑地迷失了方向,入侵了苏联的领空。他本来只是执行北极空气样本采集任务的。
肯尼迪在获知这件事的情报时,苦笑着说了一句:
总有些狗娘养的听不懂人话。
幸好那是手无寸铁、不携带武器的侦察机而不是战斗机,但是在那个时刻,苏联完全有利益把这看成是挑衅,或者是发动战争前的最后情报侦察。
在那架U2侦察机总算飞回美国本土之前,有6架苏联的米格截击机一直在等待命令把他击落。但直到最后,苏联还是保持了克制。
这边刚喘一口气,那边又出事了。美国的另一架U2侦察机在古巴被击落,飞行员牺牲。
总统肯尼迪的弟弟、当时的司法部长罗伯特·肯尼迪事后回忆最高层得知这个消息的反应:
我们感到绑在会议室里每个人、所有美国人,以及全人类脖子上的绞绳突然收紧,用来逃命的桥梁正在崩塌。
现在轮到美国克制了。美国能克制住吗?
侦察机被击落,美国必然要开始准备对古巴还以颜色。一份入侵古巴的作战时间表已经确定了。
针对萨姆导弹基地的空袭:2小时。
全面空袭:12小时。
入侵:决策日后7天。
全部军队登陆:决策日后18天。
局势正在以小时、甚至以分钟为单位向不可预测的危险方向变化着。但仍然有人在最后一搏,试图通过外交渠道寻求解决。
最高层经过长时间的讨论和字斟句酌、死抠字眼,终于写出了一份以肯尼迪名义回复给赫鲁晓夫的公函,意思就是:只要你撤走导弹,我就不打古巴,而且以后的事还有得谈,比如我放在土耳其的那些导弹……
当然啦,后面那个意思是用很隐晦、很委婉、很外交辞令的方式来表达的。可赫鲁晓夫是什么人,一看就明白了。
因为怕传达不及时,美国干脆通过媒体来发布这封公函。时间紧迫,能节省一秒是一秒。
发布之后,包括肯尼迪在内的所有人已经把招都出完了,剩下的就是听天由命。官员们的家属都开始准备疏散,带上孩子到远方的亲戚家去。
国防部长罗伯特·麦克纳马拉后来说,他那时候想的是,也许自己再也不能活着看到下一个星期六的夜晚了。
世界毁灭。
或者得救。
就看赫鲁晓夫的了。
赫鲁晓夫收到了美国传来的信息。
他抓住了这根绳子。
他告诉下属们,他们不得不解除可能会毁灭整个人类的战争危险。
世界的命运转向了得救那一头。
10月28日上午9点,莫斯科广播电台发布了赫鲁晓夫给肯尼迪的公开回复:同意拆除古巴的导弹基地。
听到回复,肯尼迪的感觉是这样的:
我感觉自己就像重获新生一样。你知道我们已经为下星期二的空袭做好了全部准备吗?感谢上帝一切都结束了。
这就是“一场双方都不想打的仗是怎么没打起来”的故事。
从危机爆发到最后解决,只有13天。这13天里,世界在悬崖边缘溜了一圈。
事后回顾,你会发现,制止世界毁灭的最关键因素,是——
人性
肯尼迪对美国人说过:
我们居住在同一个星球上。我们呼吸着相同的空气。我们都珍视孩子的未来。我们都是凡人。
赫鲁晓夫也对他的下属们说:
为了保卫世界,我们不得不撤退。
这两个人都清楚自己掌握着多么可怕的力量,会影响到地球上的多少条生命,他们才会尽全力去避免核战争的爆发——一旦爆发,未来的人们永远都不会原谅他们。
一个人拥有的力量越大,越应该更谨慎地去使用它。
而不是把它当做要挟他人的工具,动不动就肆意炫耀。
毫无敬畏之心的人掌握了如此可怕的力量,是人类的遗憾,更是人类的悲哀。
今日心情 忧虑
下一次世界大战我们使用什么武器?
《他救了150万人,要比大撤退,我更服中国自己的》
《有了哆啦A梦,大雄就能变成人生赢家吗?》
————————————— 来自波叔的通知 ——————————————
波叔的朋友们最近搞了一场 #撑书撑少年# 的公益活动,用互联网众筹方式募集资金和图书,帮助乡村中小学校搭建“幕天人人图书角”,从而让孩子们有更多阅读的机会。这样的活动,波叔和菠菜们怎能不参加呢。
你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参加活动:
1. 点击「 阅读原文」下载Up APP,晒出你和书的花式合照和视频,化身“撑书侠”,获取双倍加速收益。
2. 关注幕天公益微信公众号(mutianjt),点击下方菜单栏“99募捐”, 进入“幕天人人图书角”主页,为乡村少年献出你的爱心。
是书让波叔与大家每晚相聚,也希望书能帮助更多的孩子成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