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吴征
2024年7月26日,
中创新航
发布涉诉公告,称收到福州中院的民事起诉书,
宁德时代
又以一件实用新型专利
ZL201720968992.6
起诉,并索赔
9200万元
。
这是继最早宁德时代提出五件专利受到侵权(如下表),其中涉及两件实用新型专利之后,宁德时代再次使用实用新型专利作为诉讼专利。
中创新航对宁德时代专利无效汇总列表
可以看到,涉及的这三件专利中,一件“
防爆装置
”已经成为宁德时代诉讼武器库中的明星专利,它和另外一件实用新型专利“
动力电池顶盖结构及动力电池
”的专利,在与江苏塔菲尔的诉讼中,立下了战功,
江苏塔菲尔多次无效挑战这两件实用新型的专利,都未能成功。
这无形中增加了这两件是实用新型专利的价值和作战能力。
此次宁德时代新增的这起诉讼,涉及的专利名称是“
二次电池
”,根据说明书记载,其解决的问题是:一些二次电池由于结构设计要求以及顶盖空间有限,注液孔只能设置在电芯的极耳的上侧;同时,为了增加能量密度,二次电池内部空间又需要排布的很紧凑,因此,电芯的极耳很可能会堵住绝缘框的与注液孔相对的通孔,在负压化成工序中,导致无法对二次电池内部抽真空。
因此本发明
提供一种二次电池,通过在凸包上设置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既可以降低短路风险,也不会影响二次电池的注液工序和化成工序,其能在降低短路风险的同时,能够实现二次电池的注液和化成。
因此,从技术关联上来看,这三件实用新型专利其实都是一个发明构思下的专利组合包,都是通过结构优化实现了锂电池的防爆功能。
对于这一技术,
EPO在获奖介绍页面中进行了简要介绍。
“由电池驱动的电动汽车正变得越来越受欢迎——2018年,锂离子电池的进步占与电池相关的专利申请活动的45%。……十多年来,吴凯与宁德时代的团队一起推动了电池的发展。他的工作始于该公司的客户之一——
宝马要求宁德时代团队将过度充电引起的电池起火风险降至最低。
”
“吴凯和他的团队开发的解决方案包括一个安全装置,使过度充电的电池短路。
该设备具有不会熔化的压花翻盖——这是此类设备的独特功能
。
盖子充当散热屏障,吸收温度和多余压力。当电池单元内部过热导致气压升高时,盖子翻转并与电池中的导电极片接触,从而停止充电过程。
”
而这件获奖的欧洲专利所对应的中国同族专利,正是宁德时代先后用来向
江苏塔菲尔
和
中创新航
展开维权的这件实用新型专利“
动力电池顶盖结构及动力电池
”(CN204668368 U)。
对于宁德时代这类技术介绍,互联网是有记忆的。从一些专门介绍宁德时代电芯极简盖板技术的文章中,能够看到其解决的问题和方案与EPO的介绍如出一辙。还提到了宁德时代在2017年就推出“电芯顶盖板标准件”的概念,并基于相关的技术布局了数量不少的专利。
如果对EPO官方宣布获奖的三件欧洲专利进行整理,就会发现,三件专利都是以解决安全性为主的,
其中有两件是涉及电池顶盖专利的
,而其中的实用新型专利,正是宁德时代在国内向江苏塔菲尔和中创新航维权时的关键专利之一。
然而,从以上两个列表中列出的同族来看。宁德时代其实围绕相关技术布局了不少专利,包括中国的同族专利,和海外的同族专利,其中也包括了中国的
发明专利同族
。
这就会带来一个问题,为何宁德时代对于实用新型专利用来起诉,情有独钟?
其根本问题可能还会归结到中国的实用新型专利制度存在的系统性Bug问题,而对于实用新型专利制度,我的观点一直比较明确,是时候应该要重新考虑实用新型在中国专利体系下的存废了。原因就是实用新型专利目前给专利系统带来的压力和负面影响已经远远大于其制度设立初衷——旨在鼓励中小发明人能够进入到这个系统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