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不觉间,北京的各大商场门口已经挂起了喜庆吉祥的红灯笼,这意味着,2016年即将过去,新的一年就要来到了。年终岁尾之际,边关战友的心头浮现出的是哪些画面?
在这么一个充满憧憬的日子里,编辑部收到许多飞越万水千山的“戍边人故事”,无论是通过朋友圈,还是电子邮件,边关战友用文字图片,用歌曲诗词,用一张张坚毅、纯真、朴实的笑脸,诉说着一段段难忘的事、动人的情,讲述着“今日边海防”鲜为人知的生动故事。
戍边人,可能是“说得最少、干得最多”的一类人。一年间,本报多位记者曾不止一次赴边关采访,一位记者动情地说:“最苦恼的是边关战士的不善言辞。”还有记者说:“边防军人总把惊险说得轻松如常,把艰苦说得平淡无奇。”而更多的记者都曾这样说,尽管采访本上留下一片空白,但泪水常常模糊了双眼……
是的,边关战友的故事总是如此动人!一个个故事,如同他们说出的话语一样质朴无华,却直抵心灵;而我们亦深知,那只言片语、字里行间,蕴藏着人世间最真挚的情感!无论节日假期、雨雪晴天,边防军人会永远坚守战位,书写青春奉献的篇章——每一次披星戴月,每一次战风斗雪,每一次巡逻放哨,每一次生死抉择……难忘镜头的背后,都有讲不完的大爱与崇高。
今天,让我们盘点边防战友眼中的2016,将边海防建设的“大事”“小事”永远收入“记忆相册”。品读这些故事,眼前徐徐展现出的是一幅生动、隽永的画卷:各级领导机关倾情关心边海防建设,为边防官兵办实事、送温暖、解难题,戍边官兵的生活条件发生着喜人变化;改革强军的春风拂过边关,戍边人正用双手建设今日边海防,边关信息化建设一日千里,英模典型群星璀璨;边关战友以苦为乐、扎根边疆,矢志不渝、默默奉献,在艰苦恶劣的环境中寻找着属于自己的幸福感、获得感……
一个个故事,如同一滴滴水珠。当这涓涓细流汇入历史的江河,当这跳动的音符融入时代的交响,我们看到的是汹涌澎湃的大潮,听到的是边海防建设阔步前行的足音……新的一年即将到来,让我们聆听这阵阵涛声,把关注的目光更多投向“中国边关”,真正读懂戍边人的家国情怀。
(陈小菁)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5月24日、25日亲切看望慰问驻黑龙江部队,代表党中央和中央军委向广大官兵致以诚挚的问候。这是习近平登上驻黑瞎子岛边防某团10连东极哨所,了解官兵执勤情况。解放军报记者冯凯旋 摄
5月24日上午,习近平主席来到驻守在黑瞎子岛上的黑龙江省军区边防某团10连,看望连队官兵。(详见本报5月27日一版)
5月24日,这个时间已被历史永远定格。作为在黑瞎子岛站岗放哨、卫国戍边的普通一兵,这个日子令我倍受感动、终生难忘。
这一天,习主席登上黑瞎子岛视察东极哨所。我就是在旁边解说的那个战士!在我的抽屉里,一直小心翼翼地珍藏着今年5月27日的《解放军报》,回想起跟习主席短暂相处的点点滴滴,我依旧心潮澎湃,那是我最光荣的时刻!
我家乡的父母亲人,在电视新闻上得知了习主席看望我连官兵的消息后,特意打来电话勉励我,一定不能辜负党和人民的期望,好好工作、干出成绩,为家乡人民争光。那段时间,不管干什么工作,我浑身都有一股使不完的劲!每次和战友们一起巡逻执勤,我们都倍感自豪!
年终岁尾,黑瞎子岛已变成茫茫雪原,再恶劣的环境也挡不住我们在强军征程上阔步前行的脚步!我们决心把习主席的深切关怀化为精神动力,不惧艰难险阻,不断攀越新的精神高度,做一个爱国奉献、恪尽职守的“国门卫士”。
(黑龙江省军区某边防团东极哨所班长 张立亮)
查看完整:
习近平视察驻黑龙江基层部队并发表重要讲话
新疆军区某师民族六连官兵牢记习主席“积极宣传党的政策,维护民族团结,守好祖国边疆”的殷切嘱托,在改革强军征程中续写忠诚于党的优秀答卷。(详见本报7月26日一版)
习主席视察连队过去2年多了,主席的嘱托我牢记心间。我们连多数是维吾尔族战士,他们大都只会讲本民族语言。作为一名老兵,我深知学习汉语的重要性。今年初,我主动当起了汉语小教员,每周两次帮助新兵学习汉语。我让大家把教育内容、理论知识、日常用语等先用维吾尔语写一遍,再用汉语写一遍,经过一年学习,新战士基本能够用汉语交流了!
还有件事让我特别自豪:帮助连队的体能“困难户”上等兵谢皮开提“脱了贫”。谢皮开提刚入伍时是个小胖墩儿,体能基础薄弱,武装5公里总是跑在全连最后。我和他约定每天提前半小时起床,风雨无阻地训练,先练轻装,再加负重。2个月下来,谢皮开提的成绩突破了“良好”,在不久前的年终考核中,他竟然达到了“优秀”。
今年6月,我探亲休假时,把军民一家亲的感人故事、连队帮扶驻地百姓致富的事情说给乡亲们听,大家都高兴地说我是“党的兵巴郎”。不久前,我晋选为四级军士长,我一定不辜负组织培养,履行好职责使命,做让党放心的“兵巴郎”。
(新疆军区某师民族六连士官班长 买尼苏尔)
近年来,东海舰队常年担负着海上维权、战备巡逻、远洋护航等任务,随时用兵、全程用兵已成常态,所有主战舰艇年均出海150天以上。(详见本报1月14日一版)
今年是我们团担负东海防空识别区管控任务的第4个年头,我已经执行了6个月战备值班任务。无论白天黑夜,航空兵必须时刻做好升空准备。
今年夏天的一个夜晚,警报骤然响起。我从床上跳起直奔战机,“通电、加力、滑出……”双机撕开夜幕,直刺苍穹,在地面指挥所的引导下迅速奔赴任务海区。“即将进入雨雾区,注意飞行姿态。”无线电中传来指挥员的提醒,话音刚落,飞机钻入密云。
战机穿云破雾近百公里,海天之间阴云浑然,雨滴拍打舱盖。“目标方向××度,距离××公里!”这时,指挥所通报外机的最新方位。“明白!”我和僚机随即调整飞行姿态,火速向目标飞去。这时,我操纵战机下降高度仔细搜索,发现外机后又根据空中态势,迅速抢占有利阵位……外机只能调转机头,逐渐飞离。
返航时,从空中遥望祖国壮丽海疆,一种自豪感油然而生:正是这一次次的紧急升空,织就了万里海疆的严密天网,为祖国巡逻海疆是我们神圣的职责!
(东海舰队航空兵某飞行大队大队长 徐振锐)
早在1996年5月,中国政府就已宣布中国大陆沿海由山东高角至海南岛峻壁角49个领海基点和由直线相连的领海基线,以及西沙群岛28个领海基点和由直线相连的基线构成。(详见本报7月14日十版)
为祖国立界碑,是每一个测量兵的“最高理想”。2006年,东海辖区的10座领海基点石碑全部建成。那一年,我第一次受领领海基点测量任务,在台州列岛的一座小岛上立起第一座领海界碑。
今年11月,我和战友再次回到台州列岛,重新为领海基点界碑测量经纬度。看到历经10年海风吹拂的领海界碑挺拔在山巅,“中国领海基点”6个大字在阳光下无比鲜艳,我激动极了,10年前的一幕再次浮现眼前……
当时,我们驾驶船艇在风浪中航行了一天才抵达小岛。由于小岛周围暗礁密布,船艇根本无法靠近,我们只好纷纷下水,在齐胸的海水中,抬着巨大的界碑艰难地靠近小岛。海底尖尖的珊瑚,就像一颗颗锐利的钢钉刺痛双脚,可我们抬界碑的双手却丝毫不敢放松。
10年来,我们每年都会登上这座无名岛,大家一起顶风斗浪、攀爬礁石,用一组组精准数据,确保领海界碑傲然屹立海疆。
(东海舰队某侦测船大队四级军士长 陈德民)
相关链接:
维护南海主权,习主席这些话说得硬气
6月4日,云南省军区扫雷指挥部扫雷3队下士程俊辉,在执行中越边境第三次较大规模排雷任务时光荣牺牲。云南省军区批准程俊辉为烈士。(详见本报6月7日一版)
12月1日,我们扫雷3队官兵完成富宁县田蓬镇雷场清排任务后,冒着浓雾向麻栗坡县董干镇雷场转场。
回首执行扫雷任务一年来的经历,真是“有苦亦有甜”。田蓬镇12块雷区埋藏着大量爆炸物,清排耗费了4个多月时间。吴家洞雷场距老百姓生活区不足10米,无法实施爆破作业,我们硬是靠人工搜排完成了清排任务……这一年,分队共运送扫雷爆破筒257吨。
雷场有种人称“棺材雷”的木壳式地雷,极易触发。分队一班下士程俊辉反复摸索,总结出一种排除“棺材雷”的方法。但不幸的是6月4日,程俊辉在芭蕉塘火石坪山雷场的一处陡崖进行人工搜排时,因山体崩塌,坠落到30多米深的谷底,献出了年仅22岁的生命。他是名副其实的“排雷英雄”!
告慰烈士的最好方式,就是尽快扫除“雷患”。我们将继承烈士“扫除雷障为人民”的遗志,在明年年底前,完成董干镇11块雷场的清排任务。雷障不排除,我们誓不回!
(云南省军区扫雷三队一分队分队长 文万银)
相关链接:
扫雷英雄程俊辉魂归故里,你的名字将被民族永记!
“八一”前夕,来自祥鹏航空公司的慰问团来到阿里高原,把200张免费机票送到驻守在这里的官兵手中。(详见本报8月1日七版)
今年8月初,我收到上级分配给我妻子、孩子的两张免费机票。我和妻子结婚10年了,长期两地分居,她一直想到我驻守的地方看看。可因为陆路交通不便等原因,这个想法一直未能如愿。那天,当我把来阿里探亲的喜讯告诉妻子和女儿时,她俩高兴极了。
8月5日中午,在阿里机场候机大厅远远地看到母女俩走出出站口,我激动得热泪盈眶……我们一家人紧紧拥抱在一起,那一刻我们已经等了太久。随后几天,我带她俩走遍了连队的每个角落,9岁的女儿悄悄告诉我:“爸爸,边防叔叔阿姨每天在这么恶劣的环境中为祖国站岗,太伟大了!我以后也要来阿里当个高原兵!”
这些年,阿里边防官兵住上了新营房、吸上“床头氧”、吃上新鲜蔬菜……这得益于国家经济发展,更要感谢各级领导对一线边防部队的悉心关爱!
(西藏阿里军分区保障部战勤科参谋 陈拿云)
今年初,南疆军区抓住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实施无电地区电力建设的契机,将部分边防一线连队的供电线路接引任务,纳入地方线路改造范围。(详见本报2月29日一版)
我叫杨东,今年已是当兵的第5个年头。新兵下连那会儿,连队安排我当油机员,一干就是4年整。每天早上连队起床前,我需要提前1小时发电,保障炊事班做早餐;晚上熄灯后,还要等执勤哨兵洗漱完毕才能关闭油机。
为防止油机废气造成官兵二氧化碳中毒,油机房远离营房,房间里无法接通暖气,寒冷异常。在数九寒冬,一旦油机发生故障,那就意味着“要打一场硬仗”——双手被“铁疙瘩”冻得失去知觉,只好直接贴到肚皮上取暖。
今年初,连队通上了长明电,我也光荣“下岗”。如今,边防官兵的工作生活正在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政工网连接到班排,全自动洗衣机、电热水器等电器配发连队,大伙高兴地说:“有了长明电,生活甜如蜜!”
(南疆军区某边防团别迭里边防连下士 杨东)
12月5日,《南沙官兵守礁条件今非昔比》在本报二版刊登,“南沙卫士”丰富多彩的守礁生活,引起军内外读者广泛关注。
2016年1月,我第一次踏上南沙东门礁,这里距离祖国大陆1400多公里,是祖国神圣不可侵犯的领土。望着东门礁日新月异的变化,我的心间澎湃起幸福的海潮。
今年除夕夜,正好轮到我担任雷达值班员。虽然在万家团圆的日子不能陪伴家人,但能够坚守战位,我感到特别自豪!走下战位已是凌晨时分,远在家乡广东的父母打来问候电话,我告诉他们,礁上准备了丰盛的年夜饭、各类水果,还专门为广东籍战士做了白切鸡、烧鹅等粤菜呢!与嚼着压缩干粮、蹲守“高脚屋”的老一辈“南沙卫士”相比,我们太幸福了,我们没有理由不守好南沙!
电话那头,父母的心宽了,一个劲儿地夸我“懂事了”。其实那个除夕夜里,我和战友们成功处置了一起海空特情,我们肩上的使命任务重于泰山。如果你有机会航行在辽阔的南海,你一定会看到我们驻守的礁盘,茫茫黑夜它像是指引航行的灯塔……礁盘上还有我们永远坚守战位,守护祖国蓝色国土。
(南沙守备部队东门礁守备队下士 方钦城)
相关链接:
永暑礁医院已经投入使用,看病难在南沙成为历史
8月6日,本报一版刊发《西沙中建岛,首迎探亲军嫂》一文,文中西沙军嫂上岛探亲的故事让许多读者感叹不已,至今记挂心间。
“东岛那么美,明年我一定再去探亲!”电话那头,妻子的话语让我喜不自禁。多年来,由于西沙条件有限,各小岛守卫部队一直没有专门的家属房。能让家属来自己守卫的地方看一看,是所有守岛官兵梦寐以求的心愿。
年初以来,水警区党委累计投入经费200余万元,为各小岛兴建家属房12套。包括最远的中建岛在内,西沙5个小岛的家属房均已建设、装修完毕。如今,家属上岛探亲的心愿终于可以实现了。
我在东岛服役7年了,妻子曾婷是一名中学地理教师。今年8月,妻子来到东岛探亲的那天,战友们精心准备了一束鲜花,妻子感动极了。“一不小心,你也刷新了咱们小岛的历史,成为东岛历史上首批上岛探亲的家属。”队长施光礼的一番话,让我和妻子幸福得像花儿一样。妻子在海滩上取了一捧沙装在瓶子里,并在瓶身上写下:“2016年8月4日,我来到他守卫的地方,梦圆了!”
(西沙某水警区东岛守备队中士 叶鹏)
更多内容请关注
解放军报2016年12月21日“今日边海防”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