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北大餐饮中心官方资讯
帮助师生了解食堂信息,传播饮食文化,用心搭建师生沟通交流平台。关注餐饮服务指南、食堂经纬、新菜推荐,特色活动。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北大餐饮中心官方资讯

最美伙星人丨主食半边天:胡艳红——从灶台小白到高校金勺奖台的成长之路

北大餐饮中心官方资讯  · 公众号  ·  · 2025-03-07 10:00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编者按

胡艳红,2007年起,先后在农园食堂的主食间、冷荤间、切配室轮岗,2012年起担任农园食堂主食班长。去年,由于农园食堂装修改造,胡艳红和团队一起来到艺园一楼,延续着农园的美味。

揉、擀、捏、切……面团在她手中翻飞成精巧的蛋黄酥,香气氤氲的烤箱前,胡艳红是北大艺园食堂绝对的半边天。 从学徒到主食班长,她用二十年将平凡食材化为惊艳滋味,更以女性的力量打破后厨中的性别壁垒:“男同事能扛的面袋,我也能扛!”胡艳红用她的经历给出响亮的答案: 性别不设限,热爱就是女性的力量!

胡艳红制作的点心



温情后厨:北大师生的“早餐妈妈”

“阿姨,明天还做青团吗?”、“我好想吃红豆饼呀!”,面对学生的期待,她总笑着应允。凌晨六点的油饼、清明时节的艾草香、备受师生喜爱的宜宾燃面……2019年,胡艳红和她的团队,凌晨3点就热火朝天的忙碌起来,为参加国庆70周年阅兵方阵的师生们准备早餐。

胡艳红说,看到大家在泛着寒露的清晨里,吃上热乎乎的饭菜,她们也可高兴了! “能让孩子们吃到热乎饭,我们心里也踏实。他们端着饭的时候,说‘阿姨,谢谢!’哎呦,真跟看到自己家孩子一样!”

胡艳红团队负责的农园食堂主食窗口



破局者宣言:凌晨三点的倔强

2007年,燕园初夏的凌晨三点,农园食堂里,手机灯光照亮着的深夜厨台。胡艳红在反复练习包子的提褶、收口,“看到师傅们包的那么漂亮,我也想能包的这么好”,为了快速掌握包包子的技巧,她都会偷偷留一块儿面,在大家休息时间独自用功。老师傅路过看到打趣地说“哎呦,小胡要是学不出来,那就没道理了!”一个多月后,胡艳红终于看自己包的包子“顺眼”了。

时至今日,胡艳红担任农园主食班长已经13年了,但是她仍然觉得自己“手里技术还是不够硬”。她抓住一切机会学习,下班后就向老师傅请教点心的做法,业余时间还自费参加各种烹饪培训。 每一次研发新品,胡艳红都会反复尝试各种食材配比、火候时间,一份点心往往要尝试数十次才能找到最佳风味。

胡艳红向老师傅学习面点制作



厨房里的情真意切:热爱可抵岁月漫长

胡艳红说,做厨师很辛苦,她一度也想过要放弃,改变她想法的转机出现在2016年。那一年,胡艳红生了一场大病,病来如山倒,让她的工作陷入停滞,也萌生了退意。困境中,是餐饮中心的家人们来慰问她,提供了无数的帮助。此后, 北大后厨的繁忙,对她来说不再仅是一份工作,而是自己的另一个家。

备战北京高校后勤烹饪技能大赛期间,餐饮中心邀请已经退休的老师傅们专门来指导胡艳红,用最高标准要求、打磨她的技艺,做到精益求精;同事们也用行动支持她:“你别干这些活儿啦,我来!你去专心练习!”;尽管胡艳红下班后练习到很晚,同事们依然陪伴到底。她说:“在这个有爱的大家庭里,是中心、同事们的帮助,才让我拿下一座座奖杯”。

胡艳红在2024年北京高校后勤烹饪技能大赛中获得白案金勺奖



金勺之路:“传帮带”延续“燕园味道”

汗水终凝成奖杯:北京大学餐饮中心 2024年 技能考核一等奖、 首届北京大学后勤职工职业技能大赛主食类冠军 北京高校后勤烹饪技能大赛 “白案金勺奖”…… 从事厨师行业的二十多年来,胡艳红累积获得的大小奖项数不胜数。她笑着说: “哪有什么天赋?不过是把别人休息的时间,都用来死磕。”

时到今日,她仍经常带徒弟研发新菜、组织文艺活动,让食堂成为“家”。“我在前辈们的指导下成长,自己也要毫无保留地将技艺传授给年轻的厨师们”,无论是各类自制点心,还是清明青团的制作,她都耐心指导, 让新一代厨师能够接过美食的接力棒,把美味传递下去

胡艳红获得的部分奖项

灶台是战场,面团是勋章。胡艳红以二十年光阴,将“女人不适合后厨”的质疑揉碎在面粉中,烘烤成金勺奖台上的荣光。


她证明:

真正的热爱,足以让平凡岗位绽放传奇;

而女性的力量,从不需要被定义。

文案丨孟家琦、李傲

摄影丨卢瑞雪

审核丨陈贵兵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推荐文章
禅茶一味  ·  听不完的谎言,看不透的人心!
8 年前
码农翻身  ·  张大胖的加法器
8 年前
海蓝博士  ·  累了,也让自己歇一歇
8 年前
养花大全  ·  真相 | 养花的人更长寿,为啥?
7 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