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中国-2018.07.10】7月10日,上海移芯通信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兼总裁熊海峰先生在张江高科技园区接受央视专访,熊总给大家讲述国产芯片的机遇挑战,分享创业感悟!
以下为央视记者采访实录:
Ø
记者:首先介绍下您的企业,让电视机前的观众朋友更多地了解?
熊海峰:上海移芯通信科技有限公司坐落于上海张江,公司于2017年2月成立,致力于物联网芯片的研发和销售,公司第一款产品为超低功耗低成本NB-IoT芯片。NB-IoT是一项新的基于蜂窝技术的低功耗广域物联网(LPWAN)国际标准,发起方是中国的华为公司,经过与数个其他国际级通信公司的技术融合后依然是此标准的第一大核心技术主导方,可以说是不折不扣的由中国公司主导的国际标准,这项技术采用了和手机通信同样的蜂窝技术。
公司创始人及核心开发团队均来自于同一家知名手机芯片厂商Marvell的完整的核心研发团队,目前公司研发人员近60人,清一色的知名高校博士和硕士学历,平均工作年限10年以上。这个原生团队所开发的手机芯片已累计出货数亿。开发团队在蜂窝终端芯片上积累了丰富的实战经验,在算法,协议栈,射频,模拟,低功耗到基带SOC以及系统软硬件和方案全方位有着完整而深厚的研发和创新能力。
Ø
记者:什么样的机遇让您选择并从事这个行业?
熊海峰:世间万物看起来是偶然,但细想又好像是必然,我毕业后首先进入的是通信行业,在一家以技术牛掰著称的Marvell认识了我现在的两位合伙人,也是通信和芯片领域的两位绝对的真正的技术大拿,有过数亿片芯片流片和量产的宝贵经验。
回过头来看,那时候貌似上帝已经把缘分确立在那边了。剩下的10多年就是各自在不同的领域,不同的岗位积累现在创业所需要的经验和人脉。离开Marvell后我暂别了通信行业,去了另一家全球排名前三的嵌入式MCU芯片公司,一干小十年,最后成为全球核心团队中的一员,有机会接触和参与了全球最领先的MCU技术和物联网技术以及完整而成熟的商业运作模式,为移芯通信现在的商业运作提供了非常宝贵的经验积累。我在通信和嵌入式两个原先貌似不想干的领域的积累恰恰为如今融合了这二者特性的NB-IoT芯片提供了非常多的关键元素。加之物联网的崛起和国家在NB-IoT技术上的战略性支持,这么来看,目前所选择的方向只是水到渠成,刚刚好的事情,并不是刻意走出来的路。
Ø
记者:单位现在的产品相对于其他同行业,您觉得最大的优势和核心竞争力是什么呢?
熊海峰:首先说说团队优势,我们有一个完整全面的核心团队,这个团队几乎覆盖了我们传统意义上所说的天时地利人和中的“人和”,所有关键岗位都有世界顶尖的高手把守,而且团队覆盖全面,从技术到产品,从市场到客户一个不拉,有这样的团队在,产品自然就会有竞争力。我们通过颠覆性创新,在关键性能指标和成本两个关键方面领先了目前全球最好水平一大截,比如在功耗这块,我们是目前一家全球通信领域公认最强的芯片公司的1/5,成本也仅为其1/4,这个就在我们从聚焦的细分领域构建了一条护城河。欧美同业公司要想在这个细分领域超越我们几无可能。
Ø
记者:创业注定是一条布满荆棘的道路,这一路走来遇到最大的挑战是什么?
熊海峰:企业在不同的发展期会面临不同的挑战,而发展的本质就是一个个挑战攻克的过程,对于移芯通信目前的发展阶段以及对自身的硬科技技术创新驱动的定位来说,过往更多的挑战依然是技术方面的挑战,因为我们选择了一个新的国际技术标准分支,这个分支之上在全球范围之内并没有多少可以让你参照的东西,甚至有些所谓的参照还会是陷阱,因为别人做的也没有经历过检验,不一定是对的,这个时候我们,一是要注意控制好发展节奏,控制不好节奏,无法和产业节奏同步的话,很容易就先烈了,二是要综合考虑,选择正确的技术路线,我们非常大胆而自信的选择一个特立独行的路线,这条技术路线目前绝大部分同业公司即使能想到,但受限于对团队技术层面极高的要求也大多会妥协和放弃,我们是绝对的航行在技术无人区。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我们用事实向之前所有的业内质疑之声证明了我们的正确性,在刚刚落下帷幕的世界移动大会上海展上我们也第一次向世界宣布,并公开展示了我们的成果。相信未来依然会面临更多更大的挑战,但我们有信心去面对。
Ø
记者:您觉得贵单位在短短的时间里取得这样的成就是什么原因呢?
熊海峰:团队团队还是团队。这不是一个靠单打独斗,靠一个人力量可以取胜的年代,也不是一个单纯靠技术或单纯靠商业模式就可以仗剑走天涯的时代。
Ø
记者:提到NB-IoT芯片,可能很多人都不是太了解,那贵单位是如何让产品服务于大众的呢?您觉得NB-IoT芯片未来的发展趋势是什么呢?
熊海峰:NB-IoT本质上是为真正的万物互联时代而生的,通过解决最为棘手的信号覆盖和功耗二者兼顾的问题而得到应用行业的认可与大范围使用。我们通过提供基于芯片的完整的解决方案使能终端设备厂商快速开发,快速量产的需求,最终产品如消防用的智能烟雾探测器,家庭智能门锁,家里的水电燃气远程抄表,包括共享单车,这些都是服务于大众,解决切身问题,也同时提升城市治理效率的。当然农业种植中的传感器以及灌溉等执行装置也为现代农业提供了可能。太多这样那样的和大众,和国计民生相关的应用可以被创造和改善,这里不一一列举了。NB-IoT芯片发展趋势是更高的性价比和功能更加集成化,芯片也会更加有利于应用产品的开发。
Ø
记者:在您创办企业这么多年的过程中有没有发生一些事情让您印象比较深刻呢?
熊海峰:有,目前印象最深刻的是我们的第一轮,也是最关键的一轮融资的获得。选择投资方不是选择了谁给你钱用,而是选择你和谁做合作伙伴,这个观念必须得到投资方的认同,早期投资最好还是去找一些真正愿意和公司共进退的机构来合作,这个已经数次在移芯各种困难和危机中得到证实。我们庆幸的选择了一个好的投资人。
Ø
记者:那您是否还记得您开始这份事业,创办上海移芯通信科技有限公司的初心是什么?
熊海峰:我们要做蜂窝物联网芯片的领导者,回想当初,我们最初的出发点是目前在通信芯片领域,国内已经具备了相当的人才积累和技术积累,唯一缺少的是如何将这些分散的资源聚集到一个平台上,发挥集体的力量。我们带着这份情怀创办了移芯通信。一方面是个人想要有所作为,另一方面也是想在物联网这个大的产业背景下,为中国芯片产业在物联网通信行业争取更多的话语权和芯片占有率,现在看来越来越多的公司前赴后继的进入这个细分领域,移芯通信在这类企业中是绝对的头部企业,具有诸多方面的对比优势。
Ø
记者:王健林曾在访谈中说:我始终如屡薄冰……我一开始并不理解,后来接触过更多的老牌企业家之后,似乎明白了这句话的含义,您对这句话,有自己独到的体会吗?
熊海峰:王健林是一位值得尊敬的企业家,创办企业30来年4次转型,每次转型都将企业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关键就在于他如履薄冰的忧患意识下还能有足够的胆识和魄力去推进变革。这个比只是去识别风险规避风险要难得多。商业世界危机重重,但若因噎废食,固步自封,等待的必然是失败。
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