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国家人文历史
人民日报社主管主办,原名《文史参考》,“真相、趣味、良知”,为学术界搭建话语平台,为新锐者提供思想阵地,为文史爱好者营造精神家园。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忘川边的但丁  ·  即便如此,我还是想坚守住一点什么 ·  3 天前  
忘川边的但丁  ·  即便如此,我还是想坚守住一点什么 ·  3 天前  
史事挖掘机  ·  特朗普又上台,世界将面临的10大变化 ·  4 天前  
国家人文历史  ·  元代“物流”大挑战:运河VS海运,谁才是“最 ... ·  6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国家人文历史

时代 | 看门道:读完便知自家大门是什么等级?

国家人文历史  · 公众号  · 历史  · 2017-04-12 17:31

正文

经公众号“艺术笔迹”(微信ID:yishubiji2015)授权转载。

今天我们聊一聊“门”字。


我们还是先来看看,在甲骨文中,“门”字是怎样写的:

看,这基本都不用解释了吧,上面一根横梁,左右两边的两根立柱是门框,中间是两块门板。虽然这个有点像马厩的门,但结构上和真实的门基本是一样一样的。你看,连上、下门轴都有了,这也太形象了吧。


门是安在建筑上的,要聊门的起源,还得从建筑说起。中国古代记录中最早和建筑有关的,大概就是“有巢氏”了。

《路史》记载:昔载上世,人固多难,有圣人者,教之巢居,冬则营窟,夏则居巢。未有火化,搏兽而食,凿井而饮。桧秸以为蓐,以辟其难。而人说之,使王天下,号曰有巢氏。


如果你是生活在距今几十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那你的爱豆一定是“有巢氏”。在那个不用买房,也不用总想着“70年产权”的时代,他教给你和你的部落用木头和土石建造房子,捕猎野兽做为食物,开凿水井做为饮用水,用植物的秸秆做为垫子坐息。


在“有巢氏”发明“巢居”之前,人们是住在洞穴里的,而“洞口”对一个穴居人来说是必然存在的,没有“洞口”也就不会有“洞穴了。但穴居人想破脑袋也不会将这个洞口理解成“门”。直到“有巢氏”教会了人们用木和石头盖房子,当人们用两根树枝斜搭形成出入口时,“门”的概念就形成了。


古代住宅的门,多为格扇门,这在唐代建筑上就已经使用了。


格扇门由上下两部分组成,上面部分称为格心,用纸或绸绢糊在木棂条组成的网格上,可以透光。下面的部分称为裙板。在格心和裙板的上下部分会根据格扇门的高度增加一道或几道绦环板

格扇门最有装饰特点的地方就是位于视觉中心的“格心”了。格心一般用木棂条组成格网,这种格网逐渐演变成极具装饰风格的几何图形。

唐代建筑普遍使用直棂窗。著名的建筑画,唐代李思训的《江帆楼阁图》,建筑门上就是直棂样式。

唐  李思训  《江帆楼阁图》

而北宋郭忠恕的《雪霁江行图》,船上的屋门格扇已经不是单一的直棂样式,而是有了方格、棱花的样式,门的裙板部分,也雕刻着如意云头图案。

北宋   郭忠恕   《雪霁江行图》

北宋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中,在衙署建筑和寺庙建筑上还出现了带有门钉的木板门。

北宋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

《说文解字》里说:“门,闻也,从二户,象形。”也就是说,一扇为户,屋门一般都是用一扇的;而两扇的,就是门了,这个门是宅门的门,宅门一般都是两扇。

说到“门”和“户”,不得不提一个成语“门当户对”。最近经常在一些文艺类媒体上看到诸如“古建筑上的门当户对,你知道吗”这样的文章,信誓旦旦地向人们介绍古建筑上的“门当”和“户对”。其实我想说:中国古建筑上从来没有“门当”和“户对”这个说法。


这些文章里提到的“门当”,就是位于宅门的入口处,两个鼓形或方形的石块,鼓形的叫“抱鼓石”,方形的叫“门枕石”。这个抱鼓石和门枕石的起源,最早可以追溯到汉代。


说到这,不得不说一下门的结构了。


在古代我们盖房子时,柱子立好了,屋顶盖好了,要做门了,怎么办?


来,跟我一步一步的做个门出来。


第一步:在要做门的地方立两根框柱。


第二步:两根框柱之间的最上方,横一根水平木,叫做“上槛”,与框柱构成一个矩形框架。


第三步:在“上槛”的内侧,再横一根略长一点的横木,叫做“连楹”。上槛与连楹之间用两个或四个木栓像钉子一样穿过。连楹两边留有孔槽。

独乐寺山门门框上槛和连楹、门内的门簪尾部和连楹上的门轴孔

第四步:两边立柱的下边各立一块石材,这个石材就叫做“门挡石”,也就是门枕石。石上边各凿一个孔槽,称做“海窝”。

大门内外的抱鼓石与门轴

第五步:(快了快了)将大门的上轴插进连楹的孔槽内,下轴插进海窝。


大功告成。


随着宅门的扩大,显露于门槛外的部分(门枕石的头部)越做越高,有的被打磨成圆鼓状,并雕刻出各种装饰,这就是抱鼓石。其实就是门枕石经过雕饰包装后的产物。


好,“门当”我们清楚了,那所谓“户对”是什么呢?


还记得那个将“上槛”与“连楹”穿起来的木栓吗?对,就是它。这个木栓的作用就像妇女头上的簪子,所以就叫“门簪”。留在大门外的一段,扣上了圆形或六角形的帽子,成为了一种装饰。

门簪也可以雕刻得很华丽

这抱鼓石和门簪,就是导游口中的“门当”和“户对”(有时还会说反)。其实中国的古建筑中是没有这种说法的,这只不过是现代人对“门当户对”这种美好婚姻愿望的一种附会罢了。


建造完了大门,我们再来分一分门的等级。


门还有等级?是的,在封建社会,一个人的官位和品级,时刻都会反映在衣、食、住、行的各个方面,藏都没法藏。


下面我们就按门的等级排一排。


一、级别最高:王府大门。

王府大门,顾名思义,是皇家宫殿和王府所用的形式,一般占三间或五间房的位置,两侧有影壁。


二、级别次之:广梁大门。


在房屋的中柱上安装抱框和大门,门前有半间房的空间,房梁全部暴露在外,所以叫做“广梁大门”。


三、级别再次之:金柱大门。

将安装门的位置再往前推,推到房屋金柱上安装抱框和大门,门前有少量空间,这就是金柱大门。


四、级别再次之:蛮子门。

在房屋的前檐檐柱上安装抱框和大门,叫做蛮子门。这种门的门前没有空间。


“蛮子”,是旧时对南方人的一种带有偏见的称呼。所谓“蛮子门”,其实就是南方到北京经商的商人经常使用的一种住宅门形式,因为安全问题的考虑,他们把大门推到了最外面的檐柱上,就是为了不给小偷容身作案的机会。


五、级别再次之:如意门。

这种门的位置和“蛮子门”一样,都是在房屋前檐檐柱。不同的是,如意门是在檐柱两边砌墙,在墙上的门洞内安装抱框和大门,门前同样没有空间。


那么为什么叫”如意门“呢?


还记得门簪吗,一般这种门在门框上方只有两个门簪,写着“如意”二字,所以叫“如意门”。

再低一个等级,就是直接在墙上开门洞的随墙门,有的装饰有小门楼。还有模仿外国建筑的西洋门,是在清中期西洋文化传到中国后北京地区老百姓所用的宅门。

中国古建筑上的门,从一个用来进出的出入口,逐渐演变成一个独立的建筑单元,门上的诸多元素,如门簪、门钉、门环、门槛、抱鼓石等等,成为了大门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再加上门上的附加装饰,如门神、门联、斗枋等等,也逐渐孕育出中国建筑独特的门文化。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作者原文章

好 文 推 荐


60万太平军不敌1万湘军:太平天国后期战斗力为何断崖式下跌?

1862年10月,忠王李秀成率领号称60万之众的太平军精锐回师雨花台,而湘军此时能勉强不过1万人。在历时46天的战役中,太平军竟然未能打破敌军对天京的围困,其战力之低下,令人瞠目结舌……

点击图片进入文章


战争时期的蒋介石手谕:事无巨细一管到底,严厉怒斥更是日常

整个抗战期间,蒋介石亲下手令进行军事部署、遥控指挥战斗的例子多不胜数,限于篇幅,无法一一列举。总之可用五个字总结——委员长很忙。

点击图片进入文章


生而为人,我要洒脱:这碗来自魏晋的鸡汤我干了

魏晋时代,政权更迭频繁,战火连绵,死亡常常不期而至。但正因如此,魏晋人开始思考生命的意义:既然生命无常,那我们就要在刹那的现量的生活里,追求生命的最大丰富和充实。

点击图片进入文章


△点击图片,查看所有往期杂志


国家人文历史

微信ID:gjrwls

长按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