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三弄plus2023
白话新闻信息,直解联播密语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三弄plus2023

20241201《新闻联播》文字版

三弄plus2023  · 公众号  ·  · 2024-12-01 22:20

正文

此条是联播文本全文,方便弄友们查看学习,对应的每日新闻联播解读欢迎关注👇🏻公众号, 联播解读 在另一条推送。
00

本期内容简介


  1. 1.《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必须坚持守正创新》;

  2. 2.【新思想引领新征程】谱写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新篇章;

  3. 3.各地加快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4. 4.我国首个商业航天发射场完成新火箭首飞;

  5. 5.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打造消费新亮点;

  6. 6.【文化中国行】竹木载春秋 文脉承古今;

  7. 7.国内联播快讯:(1)第十二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闭幕;(2)前10个月我国软件业务收入同比增长11%;(3)2025年全国征兵上半年应征报名工作启动;(4)首批50项央企科技成果应用拓展项目发布;(5)《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发布;(6)第二十一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今天闭幕;(7)明起全国机动车所有人均可申领电子行驶证;(8)民航客运今起正式推广使用电子行程单;(9)全国人力资源市场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专项行动启动;(10)长三角首推数据领域一体化合作机制;(11)新疆红其拉甫口岸实现常年开放;(12)黄河山东段今天进入凌汛期;(13)长江中游首条件杂货国际班轮航线开通;(14)我国首个境外大气本底监测站在南极建成;(15)我国艾滋病防治工作取得显著成效;(16)季播节目《城市风华录》今晚首播;

  8. 8.叙军方称将很快开始对反政府武装展开反击 叙利亚总统表示将继续捍卫叙稳定和领土完整;

  9. 9.以军称在黎展开多次行动 黎称南部遭以军袭击 巴媒称加沙地带多地遭以军袭击 以军证实打死慈善组织工作人员;

  10. 10.国际联播快讯:(1)俄称打击乌能源设施 乌称袭击俄雷达站;(2)斯洛伐克官员警告“友谊”输油管道或遭袭;(3)美印第安纳州等地发生枪击致4人死亡。

01

《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必须坚持守正创新》


12月1日出版的第23期《求是》杂志发表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的重要文章《必须坚持守正创新》。这是习近平总书记2013年1月至2024年8月期间有关重要论述的节录。

文章强调,我们从事的是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守正才能不迷失方向、不犯颠覆性错误,创新才能把握时代、引领时代。要以科学的态度对待科学、以真理的精神追求真理,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不动摇,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不动摇,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动摇,紧跟时代步伐,顺应实践发展,以满腔热忱对待一切新生事物,不断拓展认识的广度和深度,敢于说前人没有说过的新话,敢于干前人没有干过的事情,以新的理论指导新的实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这个重大命题本身就决定,我们决不能抛弃马克思主义这个魂脉,决不能抛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个根脉。要有效把马克思主义思想精髓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贯通起来,聚变为新的理论优势,不断攀登新的思想高峰。

文章指出,守正创新是我们党在新时代治国理政的重要思想方法。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在已有基础上继续前进,坚持问题导向,围绕解决现代化建设中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全面深化改革,不断实现理论和实践上的创新突破,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的探索就是一个在继承中发展、在守正中创新的历史过程。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上,首先要守好中国式现代化的本和源、根和魂,毫不动摇坚持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本质要求和重大原则,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坚持党的十八大以来的一系列重大方针政策,确保中国式现代化的正确方向。同时,要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突出位置,顺应时代发展要求,着眼于解决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积极识变应变求变,大力推进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创新,不断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文章指出,要深刻领会和把握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原则。坚持守正创新,既要有道不变、志不改的强大定力,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定“四个自信”不动摇,又要有敢创新、勇攻坚的锐气胆魄,推动改革不断取得新突破。要坚持守正和创新相统一,该改的坚定不移改,不该改的不改。改革无论怎么改,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马克思主义、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等根本的东西绝对不能动摇,同时要敢于创新,把该改的、能改的改好、改到位,看准了就坚定不移抓。

文章指出,中华民族是守正创新的民族。要坚持守正创新,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同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展示中华民族的独特精神标识,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在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过程中,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指导思想,传承弘扬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寻找源头活水。新时代的文化工作者必须以守正创新的正气和锐气,赓续历史文脉、谱写当代华章。


02


【新思想引领新征程】谱写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新篇章


今年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第二个金色十年的开局之年。今年以来,共建“一带一路”朋友圈越来越大,含金量越来越高,在高质量发展中开拓出一条造福世界的发展繁荣之路,铺展出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壮美画卷。

这两天,一批来自中国的汽车等商品运抵秘鲁钱凯港。与此同时,一筐筐秘鲁的蓝莓、牛油果等特色产品也在不断发往中国。

半个月前,习近平总书记同秘鲁总统博鲁阿尔特在利马总统府以视频方式共同出席钱凯港开港仪式。钱凯港位于秘鲁首都利马以北80公里,是中秘共建“一带一路”重点项目。开港后,中秘间单程海运时间将缩短至23天,节约20%以上的物流成本,每年将为秘鲁创造逾8000个直接就业机会。

此次拉美之行,习近平总书记和巴西总统卢拉共同宣布,将中巴关系定位提升为“携手构建更公正世界和更可持续星球的中巴命运共同体”,同时将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同巴西发展战略对接,重点在可持续发展、基础设施、金融、能源转型、航天等领域拓展深化合作,标志着共建“一带一路”国际合作布局在拉美地区全面展开。

2013年秋天,习近平总书记在访问哈萨克斯坦、印度尼西亚时,先后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重大倡议。10多年来,从三次主持召开“一带一路”建设座谈会,到举办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从确立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坚持开放、绿色、廉洁理念,追求高标准惠民生可持续的目标,到宣布支持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八项行动。习近平总书记对共建“一带一路”作出顶层设计和谋篇布局,不断丰富发展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刻内涵。

今年,在地方考察时,总书记多次叮嘱各地深度融入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沿海地区要大力推动自由贸易区联动创新,建设好制度型开放示范区。西部地区要大力推进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推动沿线地区开发开放;在多个重要国际场合,总书记强调,要携手各方推动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合作不断走深走实,扩大经贸投资合作,提升互联互通水平。

在习近平总书记倡导和部署下,“一带一路”国际合作从无到有,蓬勃发展,取得丰硕成果。中老铁路、匈塞铁路、雅万高铁等一批标志性项目相继建成。得益于共建“一带一路”,马尔代夫有了第一座跨海大桥、塞内加尔干旱地区村民饮水更安心、孟加拉国帕德玛巴瑞村结束了不通电的历史……一个个标志性项目和惠民生的“小而美”项目落地生根。

今年,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不断走深走实。我国与埃及、尼日利亚等多个国家签署了共建“一带一路”合作规划。目前,已与150多个国家和30多个国际组织签署200多份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今年,中欧跨里海直达快运正式开通,首次搭建起了连接亚欧大陆、跨越里海的崭新运输通道。“丝路海运”航线新增10条,目前已通达46个国家和地区的145个港口;“空中丝绸之路”越飞越宽,航线覆盖全球200多个城市;中欧班列越跑越密,累计开行突破10万列,服务网络基本覆盖亚欧大陆全境。

“一带一路”人文交流新画卷也在不断绘就。今年,中国宣布未来将在非洲建设10个鲁班工坊,中国与全球30个国家合作共建的34个鲁班工坊,已经开始为合作国培养大量的技术技能人才。

今年,我国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贸易和投资规模稳步扩大。前10个月,我国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进出口16.94万亿元,增长6.2%。我国企业在共建“一带一路”国家新签承包工程合同额超1万亿元,增长17.1%。

如今,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不仅为各国开拓出一条通向共同繁荣的机遇之路,更为中国开放发展开辟了新天地,西部地区从开放“末梢”变成开放前沿。今年前三季度,西部地区外贸进出口近3万亿元,同比增长8.9%,增速居各区域之首。

新征程上,中国将坚定不移推进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携手世界,共同书写对话协商、共建共享、合作共赢、交流互鉴的丝路时代新篇,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03


各地加快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各地抢抓有利时机,加快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为来年农业生产、保障粮食安全打好基础。

盯住“高标准”,带来“高产量”。眼下,各地高标准农田建设一派繁忙。

在黑龙江,正在进行的大规模格田化改造将基本农田建成适宜耕作、旱涝保收、高产稳产的现代化良田。实现“田成方、渠成网、路相通、沟相连”。今年,国家分两批支持黑龙江省建设高标准农田2209万亩。

承担着国家1086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的内蒙古自治区,正抢抓上冻前的窗口期,加快推进建设。在呼和浩特市土默特左旗小铁帽村,2000多亩高标准农田建设12月20日以前将全部完成。

各地农业灌区也在加紧改造配套设施,让水资源高效输送农田。

在河南新乡黄河滩区,大型施工机械正在疏浚沟底、清理边坡、夯实渠肩,修建改造灌溉渠道,为来年春灌做好准备。

江西在对160多万亩农田铺设大型输水管道基础上,还将加装数字化分水系统,根据水库储水情况和农田用水需求,精准调配,让传统灌区向智慧灌区转变。

在洞庭湖区,国家重要粮食生产基地湖南沅江正在进行泵站建设。由于原有的抗旱设施已不能满足农业灌溉需求,新的灌溉系统建成后,洞庭湖区24.5万亩粮田将实现旱能灌、涝能排。

瞄准现代农业产业,各地还提速建设设施农业和配套服务设施。

甘肃通过设施农业建设,发展现代耐寒、耐旱特色农业。在张掖,当地正在建设新的哈密瓜种植大棚,为明年扩大生产形成千亩哈密瓜种植基地做好准备。

在山东聊城莘县,当地正在抓紧蔬菜大棚的数字化升级改造。预计今年要升级改造超20万亩蔬菜大棚,提升瓜果、蔬菜、菌类的种植品质。山东省还提出,2025年,全省现代设施农业总产值达到5500亿元。

安徽今年加快建设集中育秧设施、粮食烘干中心等。在安徽肥西,总投资4.6亿元的现代农业综合服务中心陆续竣工,完成主体建设的已经开始调试。这里将打造安徽种质创新产业园、种子精加工中心及原料库,实现“一站式”农事综合服务功能。


04


我国首个商业航天发射场完成新火箭首飞


昨晚(11月30日),海南商业航天发射场首次发射任务告捷,新型运载火箭长征十二号首飞成功。此次发射,不仅实现了多个“首次”,而且填补了我国没有商业航天发射场的空白。

11月30日22时25分,我国新型运载火箭长征十二号在海南商业航天发射场点火起飞。经过23分钟的飞行,火箭顺利将卫星互联网技术试验卫星、技术试验卫星03星送入预定轨道。

成功首飞的长征十二号运载火箭全长约62米,是目前我国运载能力最大的单芯级运载火箭,近地轨道运载能力不少于12吨、700公里太阳同步轨道运载能力不少于6吨。火箭使用了新燃料、新发动机,实现了我国在运载火箭领域的多个“首次应用”,可完成单星、多星不同轨道的发射任务。

海南商业航天发射场是我国首个商业航天发射场。按计划,海南商业航天发射场今年还将执行长征八号运载火箭的发射任务,届时,我国首个商业航天发射场将具备双工位发射能力。


05


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打造消费新亮点


11月以来,上海、北京、天津、重庆、广州五个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同步举办精品消费月活动,这五座城市正因地制宜,积极培育新的消费增长点。

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与商务部、上海、北京、天津、重庆、广州联合主办的消费月活动期间,加快培育首发经济成为各地发力的重点,围绕国际精品、本土新品、国货潮品等,五个城市举办了50场首发首秀首展活动,新设全球、亚洲、全国首店70多个。

就在这两天,法国精品行业联合会在上海举办了中国首展。在展示两国精湛手工艺的同时,也为消费者带来了沉浸式的互动体验。

今年已有累计超过500个品牌在上海举办首发活动。与此同时,新场景、新模式加速涌现。乘坐无人驾驶的直升机打卡长城美景,到商场里的3D洞穴来一次潜水之旅,北京依靠科技赋能,为消费者创造了全新体验。重庆、天津围绕城市特色,开发了山城漫步、洞穴茶馆、特色展演等活动,通过榜单打卡等新方式将多个特色消费场景串联起来。

此外,提质升级的服务消费也在不断激发市场活力。在广州,悬架在空中的橱窗剧场、24小时的个性化书店以及微改造的创意街区,600多场重点活动在各大商圈轮番登场,同时也带动餐饮住宿向新向好。截至10月份,广州限额以上餐饮企业较去年增加了171家。

目前,五个城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占全国比重超13%。11月上中旬,五个城市商品消费额同比增长5.9%,餐饮消费额增长12%,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正在用丰富多元的供给,为消费市场注入新的活力。


06


【文化中国行】竹木载春秋 文脉承古今


简牍是对我国古代用于书写文字的竹、木材质载体的概称,在纸张普及之前,简牍记录下了泱泱华夏波澜壮阔的历史篇章。湖北云梦曾经是春秋战国时期南北交融的战略要地,是最早发现和出土秦简的地区,大量简牍实物,为研究秦楚文化逐渐融合、发展等提供了珍贵的文字记录。

云梦先后出土秦至汉初简牍八批次3000余枚。1975年出土的睡虎地11号秦墓竹简,是中国考古史上首次发现的秦简,出土数量巨大,千余枚竹简、数万字简文反映了战国晚期到秦始皇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法律方面的重要史实和信息。

睡虎地秦简《田律》中记载的是关于农田水利、山林保护等内容的律文,其中提到春天不要到山林中去砍伐树木等内容,反映出中国古人尊重自然的生态保护思想。此外,云梦睡虎地4号秦墓中出土了两件木牍,它们就是被誉为中国最早的家信——黑夫、惊家书。两封家信书写于秦始皇二十四年二、三月,正值秦统一六国前夕。家书中多次出现“毋恙也?”的问候语,承载着普通士兵对家人的牵挂思念,让人们深切感受到“家书抵万金”的内涵。木觚是我国简牍的一种特殊形制。2021年,在云梦郑家湖墓地出土的一枚木觚,上面书写了约700字,被誉为“中华第一长文觚”,主要记载的是谋士“筡”游说秦王休兵止戈、施行仁义的故事,为探究春秋战国的重要史事提供了宝贵的文字材料。随着解读和研究的深入,简牍中蕴藏的文化密码不断被破译,让多元一体的中华文明显得更加真切、鲜活。


07


国内联播快讯


第十二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闭幕

昨晚(11月30日),第十二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在海南三亚落幕。全国35个代表团的6960名运动员参加了18个竞赛项目和3类表演项目。比赛期间,各代表团团结拼搏汇聚起民族团结的力量。

前10个月我国软件业务收入同比增长11%

今年前10个月,我国软件业务收入稳中有升,出口持续向好。1—10月,我国软件业务收入超1.1万亿元,同比增长11%;软件业务出口463.4亿美元,同比增长5.2%。

2025年全国征兵上半年应征报名工作启动

2025年全国征兵上半年应征报名工作今天(12月1日)启动,报名时间截止到2025年2月10日24时,广大适龄男青年可登录全国征兵网报名。北京、江西、广东等地开展形式多样的征兵宣传活动,激励有志青年投身军营。

首批50项央企科技成果应用拓展项目发布

近日,国务院国资委等部门联合印发中央企业科技成果应用拓展工程首批项目清单,遴选确定产线带动、工程推动、场景创建等5类共计50个项目,以此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

《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发布

今天(12月1日),2024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大会在上海举行。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将围绕企业的创新能力、成长性等多项指标进行评价,评价结果将成为企业获得专精特新资金支持的重要参考。

第二十一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今天闭幕

第二十一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今天(12月1日)在广州闭幕。本届农交会设置12个展区,有近3000家企业2万余种产品参展,近5万名采购商到会参观采购,观展人数超10万人次。展会达成签约意向539笔,贸易签约额达236亿元。

明起全国机动车所有人均可申领电子行驶证

从明天(12月2日)起,全国机动车所有人均可通过“交管12123”App申领电子行驶证。推广应用电子行驶证是公安部深化政务服务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从今年7月1日试点推行以来,已为8000多万名车主核发了电子行驶证。

民航客运今起正式推广使用电子行程单

今天(12月1日)起,我国民航客运领域正式推广使用全面数字化的电子行程单,旅客在所购机票所有行程结束后180天内,可通过航空运输企业或代理企业的官网、移动客户端等渠道取得电子行程单。

全国人力资源市场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专项行动启动

记者从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了解到,为期一个月的全国人力资源市场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专项行动今天(12月1日)启动。通过大规模线上招聘、人力资源服务进校园等活动,为高校毕业生及参加支教、支农、支医等基层服务项目人员提供就业服务。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推荐文章
人生研究所  ·  能量卡丨买东西的时候,记住一个道理
8 年前
冲蒌老伍  ·  都在疯传这个警察,又爆了
8 年前
华夏影像诊断中心  ·  有了这张图,轻松诊断椎管内占位
7 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