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自:成都同城会(chengdu668)
成都没有任何一个古镇像最南边儿的太平镇。
它像是一位饱经风霜的老人,却依然矍铄,时光给它镀上了一层温柔的光芒。
据《太平纲》记载,太平镇始建于光绪20年。上百年间,这里从未易址,也从未更名。
现在,作为“双流枇杷节”的发源地,太平镇享有“天上王母蟠桃,人间太平枇杷”的美誉。这里的五星枇杷深受大家的喜爱。
太平镇的新城区和很多现代的小镇一样,都是些二层瓷砖的小楼。
但是不经意拐进他的老城区,就会发现仿佛穿越到了100年前,这里依然保留着时光的痕迹。
在太平镇老街,遇见老成都。
慢悠悠的太平镇
是快乐的人间烟火地
经过悠久岁月的沉淀,现在的太平镇保留着悠然的底色和缓慢的节奏。
每到出太阳的日子,大榕树下总是坐满了喝茶的人,用熟悉的乡音交流最近的风闻与久远的传闻。
街边的小卖部,还在卖以前的那种大头朱红色铅笔,一把一把的,马得规规整整的。
以前太平车站在文庙街77号,建车站之前这里还是一个文庙。
车站在这里存在了50多年,后来车站搬走了,这里变成了打米打面的场所。
废弃的院子里住着一对老夫妻,大爷在这里当门卫。
一墙之隔的太平小学的娃娃们一到下课的时候,就从窗户冲着外面喊“老爷爷,老爷爷...”大爷耳朵有点背,但是每次都大声回应这些娃娃些“哎,哎...”
现在太平车站在太平小学的对过,一到放学的时候,很多费头子娃儿跑到车站里来耍,市场管理的阿姨不得不把市场后门关上。
太平粮站早已经废弃,但是这里依然保留着太平人以前关于粮食的回忆。
在以前,
粮站是农民最羡慕的地方,据说,粮站里的老鼠大的有猫那么大。能在粮站里当差,是很多人无比羡慕的事情。
粮站是重要的粮食收购点。以前农民生产的粮食,净化、晾干之后,以生产队为单位逐个向粮站交任务。
与太平中学隔了一条街的太平农贸市场,在这里,你能买到一切稀奇古怪的东西。
除了泡茶的分心木、补肾的铁树花、洗头的油凡子、炖排骨的白次果儿,
你还能在这里买到市面极其少见的橄榄、歪枣和野生柿子。
太平农贸市场的菜品极其丰富,从鲜肉到蔬菜再到卤菜水果,一应俱全。
除了食品类,这里还有各种各样便宜的服装,款式比较老,但是胜在保暖又便宜。
要买稍微高档一些的衣服,就去农贸市场外头的服装一条街。家家乐、耐克...都是本地人特别钟爱的服装店。
市场上还有传统的缝纫机摊子,在老嬢嬢们精心的缝补下,原本只能弃置不用的衣服焕然一新。
市场出口的地方有一家夫妻俩经营的烤面筋摊子,烤面筋味道特别好,还搭着卖一些别的烤品。冲着他家的烤面筋,很多人甚至开着奔驰宝马过来买。
市场里面有一家开了十几年的刘强蛋糕房,他家的小蛋糕一绝,很多太平镇人天天都来他家买蛋糕。
新鲜热乎的糕点、老式的木质柜台、泛黄的秤盘,还有老板始终笑嘻嘻的模样,成为童年时跟随父母逛市场时最温暖的回忆。
兜兜转转的老街道
很多都已经挂上了“拆”
正街、广东街、庆西门街、米市街,文庙街构成了太平镇老街的主要支线。无数的巷子又串联起家家户户的温馨日常。
庆西门街上以前有个屠场,外面看是圆形的,已经关了20多年了。现在屠场几乎没有人住了,镇子上的人都说这里血腥气重,风水不好。
屠场对面是一个油厂,以前都是用锤的方式来人工炼油,30多年前关门了,后来私人接手开的油厂也在3年前关门了。但是很多商店门口依然保留着传统的油桶。
沿着太平镇的主干道走,
转个弯,就能看见广东街。这条巷子里有很多店铺,卖毛线的、卖药材的、卖编织筐的...
广东街的店铺门都是从前的木板子门,开张的时候把板子取下来,关门的时候把板子放上去。
屋檐都是延伸到街面上的,据说下雨的时候不打伞都可以过去。
从正街转过桥炉子桥,就能看见石梯子坡。
石梯子坡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明朝,是太平镇现存历史最为悠久的老街道。
从前,这里是乡村集市,很多小商贾在这里卖生活用品,一度非常繁华。随着历史变迁和社会经济发展,这里作为曾经的集市逐渐退出历史舞台。
太平镇的很多房屋已经濒临凋敝,屋檐坍塌,杂草丛生,很多人已经搬离了这里。
但还有很多人依然固守在这里,在低矮的屋檐下种上花,养上猫,将琐碎的日常过得精致而美好。
上升街是我看见过最孤独的一条街,走过整条街,我只看见了一位坐在门口的老爷爷。
老爷爷住的地方以前是一个理发店。“理发的人死掉了,对门的人也死掉了,我瘫痪5年了...”
上升街以前还拍过好几部电影,《挺进中原》《好男要当兵》都是在这里拍的。
太平镇的街道虽然都已经很破旧,但是每一条街都打整得干干净净。
很多房屋都已经写上了“危房”“拆”的字样,我们也不知道这些从前的房子还可以存在多久...
承载着回忆的太平镇
留下无数人的青春芳华
太平镇的学校,命名都很简单。太平幼儿园,太平小学和太平中学,这是太平人成年前一定会读的三座学校。
太平小学的后门在老年协会附近。前门在车站附近。
平日里教师街都是一片寂静,但是一到太平小学放学,整条街上都是前来接小孩的家长,堵得水泄不通。
小吃摊白天都休息,等到小学放学就出摊,生意总是出奇的好。
狼牙土豆、棉花糖、锅盔、冰糖葫芦,这些看起来并不出奇小零食,却记录了无数我们放学偷嘴的欢乐时光。
太平小学的娃儿些毕业了,就跑几条街,去不远处的太平中学上学。
太平中学还有很多从附近的村庄里来上学的娃娃,上学比较远,平时都住校,周五的时候,拖着大大的行李箱往家里走。
中学附近的炸鸡排深受大家的喜爱,一到放学的时候,总是挤满了学生娃娃些。避风塘、无煎道、碗碗香肥肠粉...这些小吃摊总是留下了最最美好的回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