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北京厚朴中医
介绍厚朴中医课程、医疗服务、健康管理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文旅北京  ·  今年京城老字号元宵哪家强?看这里→ ·  昨天  
每天学点做饭技巧  ·  结婚前,一定要和对方交换的9个问题 ·  2 天前  
下厨房  ·  上班族必备!补脑高钙、一口焦香酥脆!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北京厚朴中医

厚朴人物 | 陈维礼 - 用手触摸,用心感受 (下篇)

北京厚朴中医  · 公众号  ·  · 2024-06-03 14:09

正文

前言

陈维礼,厚朴中医西城健康管理中心主任。主要从事手法调理临床工作,近年带领西城健管中心调理师研创了多套有针对性的手法,受到顾客的好评。

陈老师毕业于青岛大学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毕业后在解放军某部下属单位门诊部工作,在工作过程中对手法调理产生了兴趣,主动钻研,于是在这条路上一发不可收拾,并与厚朴中医结下了缘分。 从客座讲师到临床班授课老师,到临床班八期的学生,自己也从最初的兼职出诊到现在成为西城健管中心的主任。

陈老师是厚朴中医许许多多优秀的老师之一,让我们从他开始,走近厚朴的老师,感受他们和厚朴的缘分,了解厚朴又是如何影响他们的。

点此阅读《厚朴人物 | 陈维礼 - 用手触摸,用心感受 (上篇)》



采访 蔡泰贤、 厚朴紫苏

整理、撰文 厚朴紫苏

编辑 大树六堡

审核 厚朴学务



04

有成功有失败有困惑


每个从医者在工作多年的过程中,肯定都会有很多成功的案例。当我们问起陈维礼记忆最深刻的成功案例时,他提到 2018 年左右,临床班五期的同学带来了一个女性患者,她在舞蹈练习过程中扭伤右脚踝,外踝有一个微小的撕脱伤,休养了两个多月还无法行走,需要轮椅代步。多方求医,效果不佳。主要问题就是右侧脚不能着地,落地受力时外踝区域就会有剧烈的痛感。陈维礼看了她带来的片子,发现之前的诊断可能有问题,痛感的原因不是外踝处的撕脱伤,而是外踝的空间位置变了,外踝紧紧和距骨挤在了一起,出现了异常的受力点。陈维礼给她仔细按摩,释放了下肢的肌肉张力,纠正了脚踝的关节错位,结果痛点立即消失了。真的是坐着轮椅来,自己走着离开。这次调理的效果立竿见影,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多年之后回想起,当时的情景还是历历在目。

作为医生,陈维礼一直秉承着小心谨慎的态度,不希望因自己的失误或者技术水平不够给别人造成痛苦,这就要求自己严格选择适合手法治疗的病例。严格限定适应病例的好处是,通常都会有相对比较好的效果,即便是有负面评价,最多也就是在手法治疗之后效果不明显。但是,陈维礼自觉有一个拇外翻调理,是一直让他倍感纠结、时常提醒自己多加谨慎的案例。曾经有一个拇外翻的患者来求医,当时他正好着急要出差,只有一个小时的时间,匆忙之间完成了整个调理过程,完成之后情况都很正常。但是第二天,患者反馈拇外翻关节处出现明显痛点。仔细回想,调理过程中没有什么失误,就是时间不够没有把肌肉仔细松解彻底。尽管患者拇外翻的足部之前有问题,也是处于相对的平衡,这个相对的平衡被纠正之后没有及时形成新的平衡,就产生了痛点。可是当时陈维礼人在外地出差,没法继续调整、纠正痛点周围的肌肉张力。人在远方知道患者的痛苦,却无法及时解决,内心实在是忐忑。很长一段时间,陈维礼一直都在反思这个事情,更加认真研究各种慢性关节损伤之类问题。通常来说,这些慢性关节损伤问题产生时间长,肌肉的力学不平衡相对严重,需要更多的时间来恢复力学平衡,整个过程必须循序渐进,不能急于求成。从业越久就更加谨慎,大胆假设,小心求证,避免匆忙中留下遗憾。

陈维礼说,手法调理的从业过程中,一直能够感受到各种对手法调理的误解。原因很简单,现在社会上打着“中医按摩”旗号干事的人实在太多,街头巷尾的很多店面都挂着“中医按摩”的招牌,但是到底哪些专业哪些业余很难区分。还有一个问题,长期以来基于各种原因,中医按摩被贴上了“保健”的标签,也就让社会上形成了潜在的概念:中医按摩不治病,只是保健。推拿按摩在我国的传承历史源远流长,属于典型的医疗技术,能够确切用于很多疾病的治疗。为什么要往“保健”这个路子上靠,可能更多的是一种市场营销的需要。曾经有个朋友给他着急地打电话咨询:“陈老师,我昨天在美容院做了中医按摩,说是给我做了‘开穴’,让我明天必须去‘关穴’,要是不关就会影响气血。可我明天要出差,我不去‘关穴’会怎么样?不会有啥事吧?”陈维礼赶紧安慰她,经络气血一直都在人体内发挥着作用,并不是点几下就“开穴”,再点几下就“关穴”。骨正筋柔,气血自流。热爱中医,应该做一些靠谱的宣传,用效果赢得顾客的信任。朋友遇到的这个美容院“开穴”和“关穴”的说法更像是商业的宣传噱头,结果就是一群不懂中医的人把“中医按摩”的名声给败坏了。


手法治疗课


中医的传承需要很多人的共同努力。陈维礼在厚朴中医学堂讲解手法治疗课,就是坚持用正确的中医经筋理念作为指导体系,重视评估诊断,精确力学分析,技术细节清晰明确,争取形成模式化和标准化的技术。清清楚楚为人,干干净净做事。


05

他的思考


陈维礼对手法调理的思考从未停止过,除了最初自己靠书本、靠临床实践一点点琢磨提高以外,他提到最多的就是在厚朴临床班系统学习中医理论以后的一些思路变化。很多顾客都有面部的一些问题,如面部不对称、面色暗淡之类。陈维礼在给顾客做面部手法调整的时候,经常会听到顾客的腹部在调整的过程中出现活跃的肠鸣音,之后又得到很多消化变好、排便通畅、腿部变暖、面色变好之类的反馈。结合在厚朴中医临床班学习的中医理论,陈维礼发现面部的很多肌肉位置实际上和胃经、大肠经、小肠经循行路线重合,按揉面部肌肉的过程中刺激了胃经等经络上的穴位。活跃的肠鸣音是按揉面部之后在远端产生的效果,体现了中医按摩的调气作用。于是,经过很长时间的实践验证,他就在手法纠正肌肉张力解决面部对称的基础上,结合中医理论,总结形成了一套以调理面部为主的按摩手法,创立了厚朴中医健康管理中心西城店的“开颜术”。关立双主任在这个基础之上,给“开颜术”加入了艾灸和刮痧方面的技术细节。开颜暖心又暖胃,“开颜术”作为一个专项技术,就是徐文兵老师“调形调气调神”理论的一个有效实践。

面对医学院校毕业后有20多年临床经验的陈维礼老师,我们忍不住问了一个很难回答的问题:医科大学毕业的学生和改行学中医的人有什么不同,后者缺少哪些?他思考后告诉我们,改行学中医的人在从业之初,容易遇到两个问题:首先缺少长期临床实践之后形成的诊断能力,其次就是对所学技术的精准把控能力。关于第一点,通常来说医科大学都有一个很长周期的学校学习过程,之后工作中又要经过各个科室的轮转培训。整个过程就是一个对症状、体征和疾病的反复认知,有了这个经历,自己独立工作时就相对容易做出诊断。他回忆自己当年在门诊部作为全科医生的工作经历。全科医生面对着病人头痛、感冒、发烧、心脏不适、高血压之类繁杂多样的情况,甚至是今天头痛、明天肩膀痛、后天恶心,需要依靠量血压、听诊心肺、问饮食起居等方式,最终给出诊断和治疗方案。时间长了,就逐步提升了自己的诊断能力。治疗的关键常常决定于诊断,而诊断能力确实需要依靠时间积累。见过或者处理过的病例,再次遇到的时候才容易快速判断清楚。这个方面改行学中医的朋友可以在勤奋的实践过程中逐渐弥补,时间积累够了,病例见多了,就做好了。关于第二点,院校教育的过程中通常能够见识到多种多样的治疗技术,并不是说见得多了就都能掌握,而是在治疗过程中可能会多一些选择和尝试。而改行学中医的朋友大多是专注于特定的技术,可供选择的病例范围可能就会受限制。实践过程中,更加建议改行学中医的朋友对一种治疗技术在学习上要深入,从方法到理论都研究透了,有的放矢,专注于一类健康问题的解决。比如学习艾灸,就得明确知道艾灸适合治疗什么问题,不适合治疗什么情况,这样在一类适用的病例上积累足够多的经验,达到技术精通,理论圆融,一样能够成为优秀的医生。

历史上的很多知名中医是中年以后才开始从事中医临床工作。改行学中医也有特别好的优点,之前学习的专业知识和从业领域的工作经验,有利于从不同的视角去观察和解决问题。例如抑郁症,通常会看心理医生或者精神科医生,但是在中医治疗的领域认为是肝郁气滞。陈维礼在徐老师“调形”思想的指导下,结合之前的知识体系,观察到抑郁患者的呼吸模式往往有问题,存在胸大肌和肋间肌紧张,限制了吸气深度。他从手法调形这个角度出发,逐步处理相关的肌群,通畅胸背部区域的肾经、胃经、肝经,结果抑郁患者的情绪状态有明显改善。因此,多学科的知识背景对于临床治疗是有正向帮助的。

中医学习和实践中始终要沉下心,不断实践,不断思考。


06

他的期待


对现在厚朴中医健康管理中心西城店的发展规划,他表示接下来的重点,就是要把徐老师对于非药物治疗方面的一些理念和指导,转化成实际可行的技术,运用到西城店的实际业务当中。练好中医技术,讲好中医故事,努力把厚朴中医健康管理中心西城店开展的专项调理业务做大做强。

当我们问到他是否希望自己的孩子成为医生时,陈维礼表示学医苦,学医累,这是大家的普遍认知。但仔细想想,其实每个行业都有很多看不见的辛苦。似乎每个行业的从业者都有很多苦水可以倾倒。相比而言,他觉得作为医生,既有辛苦的一面,也有快乐和成就感可以分享。今年是陈维礼从事手法治疗的第二十个年头,而他依然感觉自己在不断成长,体会工作中的乐趣。他感觉,作为医生,帮助别人的同时,也能成就自己。尽管从事手法治疗,既需要智力,也需要体力,很多时候也不一定能够被很多人理解,但是,只凭一双手的揉揉捏捏就能够解决问题,是一件非常美妙的事情。对于孩子的未来,陈维礼说,“我肯定尊重孩子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发展方向。如果孩子能够选择从事医生工作,我会大力支持。技术需要传承和积累,如果能够从我开始,有一个父子相传的手法治疗技术,绵延接续,实际上是一个务实和美好的事情。只要踏实肯干,路就会越走越宽,越走越稳。我自己是一个简单的人,安静的时候经常想起父母朴实的教导:做个好医生,总会有饭吃。”


07

她眼中的他——采访陈维礼爱人小娟老师


小娟老师之前是出版社的编辑,曾经参加过厚朴线下艾灸实操课,现在也是厚朴中医筑基课的学员。2005年两人刚认识的时候,正是陈维礼开始学习按摩不久,多年下来见证了他在手法治疗方面的成长过程。

“刚认识他的时候,我自己对中医刮痧、按摩很感兴趣,感觉到他在完成自己全科医生本职工作的同时,又在学习实践推拿按摩,对自己的未来非常有想法,有规划。”陈维礼学习推拿按摩,开始完全是自学的状态,不断学习钻研自己遇到的技术难题,尽可能收集相关的资料,2004年和2005年翻译出版了《按摩全书》和《婴儿按摩》。他一边学习一边实践,逐渐给身边同事治疗一些颈肩腰腿痛之类的问题,疗效也慢慢有了口碑。从他开始转向手法调理也就是3年多时间,知道他从事手法调理的人越来越多,不仅自己单位的同事、领导找他治疗,大单位系统内的同事也开始跨过半个北京来找他做手法调理。从开始自己摸索到实践出一些效果,小娟老师感觉到陈维礼对自己选择的方向越来越自信,并且持续进行新的技术探索。“学习推拿按摩几年之后,他发现有些问题不能只是处理肌肉和经络穴位,还有关节错位的问题需要解决,于是开始尝试学习手法整骨复位方面的知识。这个阶段遇到的问题比较多,他就找机会到处学习请教。甚至为了搞清楚颞下颌关节纠正的一个细节,专门跑到西安去参加学术会议。陈维礼在手法治疗这个方面,一直在坚持学习,这么上进好学,我和家人有什么理由不支持他呢?2013年底,他专门花了20多天时间,去广州南方医科大学参加人体解剖学习实践。这次学习之后,感觉他明显地清楚了自己的努力方向,就坚持好多年循序渐进做自己的临床实践。很多时候,也不清楚他到底是不是有什么进步,但是看他一直坚持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我也很开心。”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