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上海闵行
走近从心开始 闵行区政府官方微信等您来体验!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今日闵行  ·  闵行这座公园焕新升级,全天候开放! ·  昨天  
今日闵行  ·  预计到发旅客65.1万人次! ·  昨天  
51好读  ›  专栏  ›  上海闵行

【爱传递】捐献房产和百万积蓄,耄耋老人“裸捐”替儿了遗愿

上海闵行  · 公众号  · 上海  · 2019-04-12 17:42

正文

记者|夏慧


百年之后,将自家房产、所有积蓄甚至家电家具,统统捐献给慈善事业,帮助家境贫困的学生完成学业……这对选择“裸捐”的夫妇就是毕原鸿、毛怡老人。


目前,这对老夫妇已先后离世。就在前不久的清明节前夕,上海市慈善基金会·闵行和梅陇镇慈善工作站召开座谈会,缅怀夫妇俩的大爱善举,并授予毕原鸿老人“慈善之星”奖杯


将痛苦深埋心底,把大爱给予社会

这两位八旬老夫妇名叫毕原鸿、毛怡,生前生活在闵行区梅陇镇。毕原鸿老人出生于1931年,是一名老党员,退休前是中国工商银行闸北区办事处的职工。毛怡老人出生于1933年,退休前是一名教师。老人原来育有一女一儿,生活平静幸福。但大女儿身体一直不好,在2003年去世。女儿去世后,儿子毕明是老两口的全部精神寄托所在。


可是天有不测风云,2007年毕明突发大面积心肌梗塞,突然撒手人寰。人生之不幸,莫过于“白发人送黑发人”,很长一段时间,夫妇俩都生活在痛苦的深渊。


这两位不幸送走子女的八旬老人,经过漫长的挣扎后,最后做出了一个选择——将痛苦深埋心底,把大爱给予社会。

儿子的遗愿,点亮心中希望的灯

有一天,悲痛中的老两口偶然聊起儿子生前曾经说过:如果他人不在了,就把两套房子捐给国家,建两所希望小学。老两口决定,要帮自己的儿子完成这个心愿!


第二天,两位老人联系了市慈善基金会,请基金会安排卖掉他们在市区的一套住房,将卖房的40万元捐给基金会,援建了陕西省柞水县小岭镇的山区小学,修缮了教学楼和食堂、宿舍,并添置了体育设施。这所学校于2009年6月6日建成,当地教育局给学校取名为“毕明爱心小学”,这正是儿子的名字。

多年省吃俭用,“裸捐”资助贫困生

当看到儿子的遗愿终于完成,看到新学校寄来的照片里、一大群孩子鲜花般的笑脸,两位老人热泪盈眶。他们说:“在我们晚年剩下的时光里,要参加到慈善事业当中,好好地活下去,为那些生活困难的人,再做些事情;给我们的社会,再做点贡献!”


每天,尽管都生活在繁华的都市,但毕原鸿、毛怡两位老人的生活却极为简朴,一日三餐全都是粗茶淡饭,日常生活的所有花费能省则省。


2014年9月,他们将省吃俭用的20万元,捐赠给上海市慈善基金会闵行区分会,设立“毕明慈善基金”。几天后,还主动要求进行上门遗嘱公证,明确在去世后,将自己在闵行区上海春城的房产(价值600万元)、全部存款和家具电器等,捐赠给区慈善基金分会,由区分会进行出售和拍卖,变现的慈善资金并入“毕明慈善基金”,用于资助来自困难家庭的品学兼优的学生。

与助人结缘,爱的传递不断延续

在老人生前,当有人问及他俩“为什么不留点钱防老”?老人说:“我们都活了一把年纪了,最重要的是能在生前和身后依然做点好事。”


夫妇俩长年的爱心善举也感染了周边的人,无论是被捐助的贫困学生、还是身边的居委干部,无不被老人多年如一日的无私奉献深深感动。


“他们生活非常简朴,这些年没有添过家电家具,穿的都是旧衣服,吃得也很节约,基本吃素。”居委干部回忆说,“每次我们劝老人注意营养,吃得好一点,老人总说够了够了。他们真的是省下每一分钱,来资助困难学生!”

多年来,两位老人的生活得到了上海市慈善基金会闵行区分会和梅陇镇老龄委的关爱,他们出资为老人请来了一位全日制保姆,精心照顾他们的日常生活。


毕原鸿老人88岁那年不慎摔了一跤,从此卧床不起。区慈善基金分会和梅陇镇老龄委一同出资,找了一位24小时服务的保姆照顾他的生活。老人床头放了一部电话,只要是他打来的电话,小区居委干部二话不说马上赶过来。


两位老人与克勤克俭相伴,与助人为乐结缘,把失去孩子的痛苦埋在心底,把爱心与善良给予他人。他们的高尚品德激励着我们每个人,要在平凡的生活中,学习老人的至爱境界;在点滴的善行积累中,学习老人的慈善精神。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