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萝严肃
一块严肃的扯淡自留地,萝贝贝和少女小助手们倾情奉献。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银行家杂志  ·  中国外贸信托卫濛濛:提升信托服务质效 ... ·  3 天前  
91运营网  ·  91运营网vip会员早鸟票抢座ing!! ·  昨天  
91运营网  ·  91运营网vip会员早鸟票抢座ing!! ·  2 天前  
中国人民银行  ·  李强主持国务院第十二次专题学习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萝严肃

“胖猫”事件与捞女猎巫

萝严肃  · 公众号  ·  · 2024-05-20 20:47

正文

转载或者合作请联系

[email protected]


昨晚重庆警方发布了“胖猫”事件的通报,事实非常清楚,是正常恋爱和正常经济往来,难以定性为“捞女诈骗”。


“胖 猫”自杀发生于4月11日。 但是胖猫 事件在5月2日忽然冲进微博热搜。


五一假期的第二天,“胖猫”事件就以惊人的热搜数量在社交网络里出现,而且在榜时间极长。

↕️上下滑动查看


事件最初的网传版本是:网名“胖猫”的男子“为情自杀”。传言中,这位胖猫靠游戏代打赚了很多钱,一直在给其女友谭某打钱,两个人一起经营一个花店;为了赚钱给女友,他一边疯狂代打赚钱一边自己只给自己点最便宜的外卖,胖猫姐姐称胖猫给谭某打了51万,尽管打款截图备注了“自愿赠与”,但胖猫姐姐还是指责谭某通过情感操控榨干了弟弟并导致其自杀,应该还钱。


网传版本里包括这些细节:胖猫的头像是“我不要吃菜我要吃麦当劳”,网友的解读是他赚钱和养女友自己连口肉都吃不上。

还有说胖猫点外卖点贵了都要退单重点等等。


谭某则回应了,双方恋爱中经常转来转去,胖猫去世后警方调解,她又退回胖猫家人13万并签了和解书。

便 按最早的网传版本, 我个人也很难认为胖猫是被精神控制或被剥削了。

第一是因为 打款 备注了 “自愿赠与 ”,胖猫毕竟是个成年人,他自己做了这样的决定。很多人用网传的“胖猫给女友打了很多钱”这个版本的故事去对比“北大牟林翰虐待包丽案”,这是完全不一样的。牟林翰虐待案有非常明确的精神操控的细节,他要求包丽进行残忍的自我伤害和自我侮辱。而即便根据相关爆料里未知真假的聊天截图,都没有看到谭某怎样对胖猫有类似牟林翰的打压和精神摧残,两个人是恋爱关系有钱款往来,就定义为“诈骗”,实在过于缺乏依据。

第二是, 在钱款往来这个问题上,警方已经调解过一次,当时调解就已经算过账有调解方案了(退回13万)。 我不是很能相信,一个有诈骗嫌疑的 纠纷,自认为被骗的家属在警方介入时竟然不要求立案,涉及诈骗大额金钱的案件一般不会这么容易就调解并签和解书。

再者,即便是谭某在恋爱中收到了胖猫比较多的金钱赠与,这是很难定性,且不具备社会议题意义的。

新闻里高频的案件是男性殴打女性、女性被家暴却不能离婚、男性因不同意女性分手而采取跟踪暴力毁容谋杀等各种残忍手段以报复、男性恶意骗取残疾女性钱财……等等,这些恶性案件背后的成因是深深扎根在所谓“传统”(包括文化传统和司法传统)里的性别歧视。跟这种系统性的罪恶相比,我实在很难认为一个胖猫姐姐口中的“谭某收钱”的个案,能有多大的代表意义和典型意义。

更何况,如果家人真正关心弟弟,有良好的亲情氛围,怎么会不知道弟弟跟恋人有不合理的大额金钱往来而不劝告提醒呢,怎么会不知道弟弟恋情不顺利呢,怎么会不尽早去疏解呢? 这疑点实在是太多了。

然而就是这样一些没有事实核查仅靠不断更新的聊天记录的传言(聊天记录还一直被质疑有伪造拼贴嫌疑),掀起了惊人的网络波澜。

5月2日当晚就出现了“给胖猫点外卖送到他去世的大桥”这种大规模的网友自发悼念行为。

让事件进一步发酵的是有网友发现外卖商家接单知道是大桥地址就发了空包外卖,5月3日空包外卖问题开始引发关注,之后有五家餐饮因此道歉。

因为多家媒体都发布了“空包外卖”新闻,并以媒体官方评论口吻谴责商家,当地市场监管局又表态会调查“空包外卖”。


当时我的感受是,更加疑惑了。新闻媒体点评了空包外卖,有关部门也说要调查这个。那么,事件本身呢?是不是有这么一桩自杀案件,是否能把自杀原因归结为女友伤害诈骗,当事人能不能采访到……这些天经地义需要传统媒体去核实的问题,淹没在网络舆论的泡沫中,很多人参与这个话题好像默认不需要事实核查一样。

“胖猫”如果没有任何干预,自然发酵,是否会有这么多热度?

对此我始终是心存疑问的。这件事的热搜之多,在榜时间之长,是罕见的,超越了过去各类明星恋情八卦。

但是另一方面,“胖猫事件”被拱上热搜后,当然是某一种社会情绪和某一群人集体意志的反映。

双标是显而易见的。

男性“为情自杀”(实际上到现在也不能确认自杀原因),是极少见的。更常见的是 女性被精神操控后 被抛弃后的自毁,她们会被攻击为“恋爱脑”,没有任何根据一定会有对女性受害者“她也不是好东西”的评价。

看起来,胖猫之死引发了男性空前的团结。而如果胖猫还活着,同样一群人会骂他是“舔狗”“沸羊羊”——对女性示好,珍视女性,就会被某一部分男性群体抛弃。这样的男性只能从“男性践踏女性”中找到自我认同和集体认同,只有践踏女性,才能让他们确认自己“是个男人”。

糟糕的话语和下流的逻辑随处可见。

抖音上有一句抖机灵的恶心说辞是“谭某这样的在夜总会都不配吃我的果盘”。我不理解为什么有人总是要代入嫖客,只能以嫖客“给女人定价、剥削女人”的逻辑来评价世界上一切关系。

关于“恋爱脑”的讨论,女性聊起来是不要把单方面的付出(情绪、家务、金钱)当作理所应当,这是一种反思、祛魅、把自己放回到主体位置上的再思考。

作为对比组的是,因为胖猫开始号称“不能恋爱脑”的部分男性,他们能想到的方法就是——去嫖。

真正令某一类男性团结的并不是“心疼胖猫”,而是“审判捞女”(实际上是“审判女人”)。诸多剥削欺凌女性的案件,有确凿的新闻报道,有记录在册的法院审判,这些人视而不见。终于找到一个可以动用各种阐释手段来攻击“捞女”的“传闻”,就会让这些男性如闻到气味的秃鹫一样兴奋。

在微博和抖音引发热议的“胖猫事件”,也影响了内地互联网之外的地方。香港、台湾的新闻媒体都有相关报道,用词也都有一定程度的厌女倾向。


五一假期后打开推特(现在是“X”)和YouTube,平时指点江山的海外男性意见领袖也都聚焦在“谭某是捞女”“捞女玷污了爱情”“捞女摧毁中国社会”这样惊人的措辞上。

网传的谭某全家人身份证账号,就是在推特被堂而皇之地挂出来后传到国内网络。

推特更有各种“悬赏令”的消息,号称要对谭某进行私刑处罚。

大部分男的政治光谱无论左中右在这种事情上真是惊人一致。只要发现一个(未经事实核查过的)“捞女案例”,立刻发散到全体女人,相互劝告跟女的相处的首要任务就是不花钱。

为了贬低女性又要神话男性,胖猫所从事的 游戏代打”被吹嘘为 天才,甚至类比为“古代的将星”。

男性如此团结,部分女性则积极表示自己是“好女人”,跟“捞女”不同。不少女性称:“我做梦都谈不到的男人被她谈死了。”

那么多女性被侮辱被损害的案例,从未有如此大的舆论震荡。

有人说,类比胖猫案件和女性受侵害案件所得到的关注度,没有意义。

不确定男人是不是受害者但全网哀悼并从个案攻击全体女人;女性所承受的伤害是成规模的跟社会系统相关的,却被当做经常发生的社会新闻,可以不要求公众必须关注。如果这种双标还不去对比,我不知道什么是“意义”。

以下仅仅是一小部分事实核查过的社会新闻。


究竟什么是系统性的暴力和伤害↓

抖音上不断出现的多位用户自称“我是女同跟谭某谈过恋爱她不是好人”,这被视作谭某一定是罪无可赦的证据。这些爆料的可信度几何?

5月8日,一男子冒充谭某编造聊天记录和资金往来被行政处罚。

昨天警方通报终于出了。

首先,两个人是正常恋爱关系,不是网传耸动情节中“只见了几面,胖猫就为女方倾其所有掏出所有家底”的精神控制榨干金钱。

关键情节:双方一起开花店,胖猫出资。他们有共同经营行为。

分手是提了多次的,在谭某要求一定要分手的情况下,胖猫主动打款,谭某表示拒绝,但胖猫单方面打款6万多元后拉黑了谭某,导致谭某无法退回这笔钱。

恋爱过程中胖猫和谭某相互有转账。

在二人相恋时开通的情侣攒钱账户中,胖猫是支取更多的一方。

胖猫去世后谭某返还的13万多元,是胖猫父亲索要的“开店投资”和“最后一笔”(胖猫自杀前留给谭某的钱)。

就说这个“开店投资”,哪怕是两个普通朋友合作,投资开店的钱已经投进去了生意都开展了,哪有投资往回要的道理,因为做生意本身就在消耗(房租、进货、亲力亲为管生意付出的劳动)。就算是要盘合伙做生意这笔账,那应该看双方当初怎么约定分收益,以及开店的到底有没有收益。如果是个商业纠纷,生意合伙人会立刻答应“返还投资”吗?而一对情侣一起做生意,男方去世后男方家属索要“投资开店的钱”就这么理直气壮。

“投资开店全返还”的条件谭某都答应,实在很难说是“捞女”。

即便是不说合伙做生意这部分, 我看到这种有来有往还有共同经营的一起生活的情节,觉得就已经交代清楚了。因为共同生活的账是没法只按数字来仔细算的。 两个人一起生活,如果是男方给女方打款,但女方采购消费的都是共同开支(吃饭、日常消费品等),这怎么算?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