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
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传达的整个精神,真是起到了空中加油的效果,让
整个地产、消费板块为之炸裂,
我的酒ETF,直接涨停了
。
一周前茅台还摇摇欲坠,为了维护股价抛出30-60亿的回购计划,现在看,好像有点没必要了?
我是发现了,
股
市
到底还是
离
不
开锚,这个锚,就是起着市场主心骨的作用。
而我一直认为,A股的主流持股(机构票、非妖股)盯住两票就可以,一个是茅台,另一个是宁德。
前一个代表核心资产的“锚”,后一个代表创业板成长股的锚,俩大哥不稳住,指数级的行情不要想,主动基的阿尔法修复更不要想。
而某种程度上,茅台因为市值更大,信仰更深,影响力更大。
也就是说,茅台不企稳,A股主流的表征类指数,很难企稳。
咱们看美股,
M7就是这个作用,那是美股甚至是全世界权益市场的锚。
茅台为代表的股东回报型公司,才是真正的A股脊梁
一个基础事实在于,茅台的生意模式是A股这批上市公司里,最好的,应该没有之一。
而且相较于A股主流的“上市为了融资,融资为了大股东暴富”的生态,茅台在2001年上市之后,累计募资金额,不过小小的22.44亿,而在23年的时间里,累计分红2714亿。
分红/融资比例,120倍。
说老实话,茅台的上市真是给投资者创造了相当多的财富的,而如果我们统计上市时间在10年以上,分红融资比例在10倍以上的,纯正的股东回报率比较好的公司,大概有这些——
茅台,断层领先。
这些票,广泛分布在高端白酒等消费品、高速、能源、家电、金融赛道,从上市带给股东的价值角度,算是A股真正的脊梁,也基本都是高股息的资产。
而作为典型的科技、成长股,2010年上市的海康威视,算是A股成长股的脊梁,分红/融资比达到17倍。
相比于众多的“伪成长”,“真貔貅”,海康的管理层对得起投资者。
其实走到现在,从公司管理层到A股投资者,相当广泛的生态里,绝大部分人还是没体验到,稳定派息的好。
对能赚真金白银的公司来说,上市是把自己的钱分给别人,约提高分红让利越大;
对赚不到钱的公司来说,上市是为了圈钱,就压根分不出来钱。
也只有,分红回购和股价市值的上涨进入良性循环之后,这种好处才能慢慢体现,当然,这需要很长很长的时间。
目前的A股股票数量虽多,但别说意愿,真正有能力分红的公司就是少数。
还是统计上市10年以上的公司,在注册制大注水之前,我统计的A股上市公司共2385只,累计派息金额/累计募资金额大于1,也就是分红>融资的,是452只,占比18%。
其他的都是吸金兽,这里就更不提注册制之后了。
赚真钱的公司就这么多,还要杀估值、承受宏观下行以及自身经营周期的影响,投资怎么可能不难?
所以坦率说,相比A股,目前港股的头部公司,无论分红能力还是分红意愿都明显更强。
2022至今,茅台分红金额达到1500亿,已经相当慷慨;而腾讯,回购+分红金额,4125亿港币,绝对值比一众大银行大国企还要多。
今时今日,相比于A股,我愿意再次重复,请大家还是重视一下港股,尤其是
港股通红利30ETF(513820)
的投资机会。
同时在成长股方向,可以考虑适当止盈中概,换一点相对低的恒生生物科技ETF也不是不行,毕竟最近药明不是也有利好嘛,石药也抛出了回购计划。
当然,这是拍脑袋猜的哈,不作为投资建议。
美国的股东回报是长牛的重要原因
段永平早就说过,长期看,股票只有公司自己一个买家。
都没人买的时候,公司自己去买。
这就是美股这些年一直做的。
所以美股长牛,不只是因为美国经济一直就多么好,而是在职业经理人影响下,股东回报的能力和意识,确实很高。
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波音和苹果的一些反面案例,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了工程师文化和产品创新力,但美国的股东回报意识以及职业经理文化,绝对是利大于弊的。
还是前两天说的,
标普红利贵族指数(S&P 500 Dividend Aristocrats Index),这只指数最大的亮点是,追踪那些标普500中至少连续25年每年提高股息的公司,作为对比,咱们基金行业成立才26年
。